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六和镇

(2020-03-19 22:38:52) 百科综合
六和镇

六和镇

六和镇,广东省三水区旧地名,地处县境北部丘陵山区,辖圩,4个村民委员会,80条自然村。矿产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繁多;石燕岩内钟乳奇幻,大南山上风光旖旎。经过20多年艰苦努力,消灭了猖獗百年的血吸虫,改草塘洼地为高产良田,就地取材办起了大型水泥厂,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公路,噉嘴港的装卸量为全县之冠,处处村庄建起了新楼,呈现一派兴旺景象,山区秀色更加迷人。

2003年,三水撤市设区后撤销六和镇,并至大塘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六和镇
  • 行政区类别:乡镇
  • 所属地区: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 下辖地区:六和村委会共有96个自然村
  • 地理位置: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 面积:65平方公里
  • 人口:户籍人口11566人(2014年) 
  • 方言:客家话 
  • 着名景点:大南山、石燕岩

乡镇简介

六和镇(LùhéZhèn) 三水县辖镇。在县境西北部,东靠北江,西邻四会县。面积59.75平方公里(不包括逕口农场)。人口13835。辖1圩80村。镇人民政府驻禾生圩。是三水县以客家话为主要方言的地区。

历史沿革

建县时属胥江都,民国时先后属北区、二区。分上、下二洞,上洞叫鹿洞,下洞叫龙潭,俱取吉祥之意。其后龙潭与永安上、下乡合併成龙安乡;鹿洞与和平乡合併成鹿和乡。解放后沿用之。
1958年鹿和、龙潭与大 塘合成大塘公社。
1961年自成鹿和公社。
1984年改为区,
1987年改为镇。因广州方言“鹿”、“六”同音,而六字笔划较简,称六和。

自然资源

六和镇属高丘陵区,土质为黄化赤红壤。九龙岗、油柑山、蒲坑山、邓坑山四面环绕,形成鹿洞、邓边、蒲坑三个盆地,其中以鹿 洞为最大。山地面积约48000亩,种有林木及果、茶、药材等,为县主要的林木基地。野生动物有黄猄,穿山甲,山猪、蟒蛇、山雉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岩、黑、白陶土、瓷沙及硫铁、钨、石英等矿,还有大量的地下森林(轻木)。过去是血吸虫重疫区,从1956年开始,经过30年的农田水利整治,灭螺除病,1983年10月彻底消灭了血吸虫病,使生产也得到了发展。有耕地17157亩,主种水稻,鱼塘1793亩。筑有山塘水库43座,总库容1100万立方米,小水电站2座。

经济状况

是珠江三角洲水泥工业和建材工业的原料基地之一,三水县水泥厂、北江水泥厂及埠街水泥厂,年产量达60万吨;有石灰立窑60 多座,日产石灰800多吨;採石场多个。兴建了编织、电子等厂。有中学1所,国小11所,卫生院(站)10所。大南山、石燕岩是风景区,“南山涌翠”、“石燕迷宫”被列入三水新“八景”。噉嘴港年吞吐量100——130万吨,居全县之冠。漫水河流经全境,水路可通清远、广州,公路可通西南、广州、逕口等地。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