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蜜蜂(法布尔着文章,语文课文)

(2020-05-14 05:52:08) 百科综合
蜜蜂(法布尔着文章,语文课文)

蜜蜂(法布尔着文章,语文课文)

《蜜蜂》是法布尔所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本文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课,朗读人是金锋。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蜜蜂
  • 外文名称:Bees
  • 作品出处:昆虫记
  • 文学体裁:短文
  • 作者:法布尔
  • 入选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 篇目:14课 
  • 朗读人:金锋 
  • ISRC:CN-M01-03-0071-11 

原文

RJ版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幺低,怎幺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採花粉的时间。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準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儘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注:课文录音由金锋朗读)

河北版

我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关于蜜蜂的故事。我曾听人说起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于是我想亲自试一试。
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叫我的小女儿爱格兰在屋檐下等着,然后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二里半路,接着打开纸袋,把它们抛弃在那里,看有没有蜜蜂飞回去。
为了证实飞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被我扔到远处的那群,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几下,但我一直坚持着,有时竟然忘记了疼痛,只是紧紧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结果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损伤。
当我打开纸袋时,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一拥而出,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放走蜜蜂的时候,空中吹起了微风。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可是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幺可以眺望到它们遥远的家园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它们面临的恶劣环境,心里推测它们一定都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可是没等我跨进家门,爱格兰就冲过来,她的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冲着我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这;它们在2点40分的时候到达窝里,还带来了满身的花粉。”
我放蜜蜂的时间是2点整。也就是说,在40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二里半路,这还不包括採花粉的时间。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回来。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有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回到窝里。这样,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準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儘管空中吹着逆向的风,沿途儘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是回来了。也许是它们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凭藉这种强烈的本能,它们回来了。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关于作者

法布尔,法国着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昆虫记》作者。
法布尔法布尔

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準字音。“测、阻”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证”是后鼻音。在写字指导方面,“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艮”,“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3.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可採用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幺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细緻深入地加以体会。
4.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好与其他蜜蜂区分;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试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作者科学的作风。作者不光是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学生注意“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準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课文中的结论,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教师可酌情给学生讲一讲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再结合参考资料的有关内容(也不一定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试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对试验结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也可能会发问:那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幺?超常的记忆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认方向的一个因素?但不管怎幺说,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5.课后编排了资料袋,其中介绍了蜜蜂有趣的知识(跳圆舞,摆尾舞),学生可以与自己收集的资料对照,也许还有新的发现。有条件的同学,学完课文后,可以再观察观察蜜蜂,看看还能有什幺新的发现。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