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是义大利剧作家路易吉·皮兰德娄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
作品讲述的不是那位真正的十一世纪罗马皇帝亨利四世的历史剧,而是一位现代青年的爱情遭遇。《亨利四世》是“上帝已死”的精神危机在西方文学中的最初的产物,也是当代原伤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亨利四世
- 外文名称:Enrico IV
- 文学体裁:戏剧
- 作者:【意】路易吉·皮兰德娄
- 字数:43000
- 首版时间:1922年
内容简介
一位青年绅士在化装游行中遭到情敌暗算,跌落下马,大脑受伤导致精神失常,从此以亨利四世自居。家人顺从他的意思,把别墅布置成皇宫,并派几名僕人着古装照料他。12年后他从疯狂中清醒过来,发现心上人已被情敌夺走,无心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决定装疯逃避现实。几年后,过去的情人和情敌双双来探视他,他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些真实情感。这时又有一位医生使用古怪的方法替他治病,吓得他几乎重新发疯。他无法再忍受装疯卖傻的生活,主动道出真情。在复仇的冲动之下,挥剑刺向情敌。为逃避兇杀的罪责,他只有再次借用亨利四世的身份掩护自己,永久地装疯下去。
创作背景
作者的母亲在1915年去世,同时妻子病重住院,儿子在前线被俘。他以紧张狂热的写作来驱除心头的优伤。1916年至1925年是他的剧作丰产的年代,写出了一批成功的作品,被人们称为“皮兰德娄式”的富有独创性的戏剧闻名世界,他也成为一代戏剧大师。《亨利四世》便是在此期间完成的。
人物介绍
主人公
主人公在化装游行中扮演中世纪皇帝亨利四世,被情敌暗算,从马背上摔下来,昏迷过去。他醒来以后,便成了疯子,以亨利第四自居。十二年以后,他恢复了理智,但心爱的姑娘己被情敌夺去;他发现,时代在前进,他却仍然停留在十二年以前。他在现实中失去了位置,只能逃遁于历史,继续戴上亨利四世的假面,以最清醒的意识,安度最疯狂的生活。亨利四世落马,失去理智,似乎纯系偶然,但随着剧情的进展,人们却发现,这却是必然的。一方面,亨利四世的假面是他心甘情愿戴上的,他藉此获得了摆脱污浊的现实,作为一个“局外人”来注视生活的自由,从而挽救了自己的灵魂。另一方面,这具假面又是现实强行给他铸就的,而且只承认这具假面;一旦戴上这具假面,他便如身陷囹圄,生生被排斥在生活之外,沦为一具历史的殭尸。这自然又使他痛苦不堪,精神受到极大的折磨。
出场人物 | |
---|---|
玛蒂苔·斯皮娜侯爵夫人 | 神经科医生迪奥尼西奥·杰诺尼 |
她的女儿弗莉达 | 四名扮演的“陪臣”:兰道尔夫(洛洛),阿略德(弗朗柯),奥尔杜夫(莫莫),白托多(费诺) |
青年侯爵卡尔洛·迪·诺利 | 年老的侍从乔万尼 |
蒂托·贝克雷笛男爵 | 两名穿制服的侍从 |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亨利四世在剧里只是一副假面具。当初主人公是为了追求欢乐的爱情而在化装舞会上戴着它,未曾料想到社会从此竟不许他摘下来,首先是逼使他发疯,产生了自己就是亨利四世的幻觉,失去社会存在的可能,与面具合二为一,虚度了十二载的青春年华。他病癒之后,感到被社会抛弃的痛苦,便用面具做掩护,以最清醒的头脑装疯,自觉地与世隔绝。但是这种消极反抗并不能持久,现实闯入了他人为的小天地,让他暴露了真面貌之后却又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被迫在别人明白他是假疯之后终身装疯。以后等待着他的只有忍气吞声的屈辱生活,失去了人的一切尊严。亨利四世这具历史殭尸,竟把一个活生生的灵魂囚禁和封闭在里面,让这个灵魂窒息。皮兰德娄通过这齣戏生动地说明了他对人生的又一见解,即人的双重人格—一个真正的自我与一个社会造成的自我永远互相冲突。社会的自我象假面具一样把真正的自我掩盖住,把个人的一切自由意志禁锢起来,使人只能象傀儡似地机械行动,举手投足全在社会无形的控制之下。而人的灵魂却是不能戴面具的,总要寻找解放的出路。在自我无力改变社会时,他唯一的办法是逃走—隐遁世外。而人作为社会的动物不可能在社会之外找到一个可供灵魂栖息的绿洲。现实象影子一样紧追不捨,强迫自我就範。冲突的结果,是社会的自我压迫真正的自我而取得暂时的平衡。在这个戏里,由人们组成的社会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竟成了异己的迫害力量,皮兰德娄对社会的揭露由此更深入了一层。
社会的自我与真正的自我的统一,标誌着个性的解放,在理想的社会里是能够实现的。皮兰德娄的主人公却根本没有理想。他恢复理智之后并不去寻求报复,只是在他不能继续苟且偷生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地进行反抗。他借用亨利四世的宝剑杀死仇敌,没有令人信服的必然逻辑。这不是传奇剧里那种惩恶扬善的结局,倒是具有象徵意义的举动:现实中没有惩罚罪魁的豪杰,除非请出古代的英雄。主人公完成这一行为之后,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境地。这里描写的不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是内心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的一般性冲突,而且以主观的屈从告终。可见皮兰德娄思想上的悲观主义是极其浓厚的。
主人公装疯时在胡言乱语中夹进了对现实生活中的既得利益者的冷嘲热讽和嬉笑怒骂,与装疯后指桑骂槐的哈姆雷特一样,表现出了绝妙的“清醒的疯狂”。但他不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英雄,他只是在假面具的重压之下苟延残喘而已。他是现代人,却穿上亨利四世的古老华服,也颇象穿上古代骑士甲冑出外游侠的老乡绅堂吉诃德一样滑稽可笑,但是堂吉诃德是理想的追求者,而他却踏缩在假的宫廷里玩味着个人的痛苦,百无聊赖,精神空虚。皮兰德娄竭力勾画的是一个非英雄化时代里的反英雄形象。皮兰德娄给主人公一个“亨利四世”的假身份,而没有给他一个实际的名字,这意味着他是现代资产阶级普通人物的总化身。他虽然身上峨冠锦衣,在精神上却是那些蓬头洗足的嬉皮士们的前辈。
主人公戴着亨利四世的假面具,这是一出假面戏,他在装疯的时候以亨利四世的身份出现,因此又是一出历史剧。二者合而为一,戏中有戏。亨利四世作为“历史剧”的角色对全剧说来同样起参照物、坐标系的作用。主人公在发疯时产生自己是亨利四世的幻觉,与亨利四世的面具合而为一,虚度了十二载青春年华,说明了社会对个人的残酷迫害,主人公清醒之后,深感被社会抛弃的痛苦,躲在面具下自觉地与社会隔绝;他在被昔日的情人与情敌认出之后,一怒之下杀死仇敌,暂时抛弃了亨利四世的假面具;真相暴露后,他只好继续装疯,从此永远在假面具下生活。主人公与面具“假合—,真合—,假合—脱离—再次假合”这一辩证发展,说明真正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之间的冲突不可能得到解决。社会的自我像假面具一样把真正的自我掩盖住,把个人的一切自由意志禁锢起来,使人只能像傀儡一般机械地行动,举手投足全在社会无形的控制之下。永恆的生命运动与僵化的形式之间的矛盾因而同样得不到解决。
艺术特色
《亨利四世》的艺术手法是多样的。皮兰德娄把传统的悲剧、讽刺喜剧、假面剧的特点与现代的表现主义和哀伤的幽默感熔于一炉,锤鍊出这样一篇情节曲拆动人,人物形象丰满,寓意尖锐深刻的丰富多彩的杰作。让现代人自始至终穿着八百年前的帝王服装,这是高度浪漫化的设计,主人公自觉地装疯,具有莎士比亚式悲剧人物的特徵,而从自觉的装疯变成被迫装疯,这是愈反抗就失败得愈惨痛的传统悲剧的格局,一个渺小儒弱的现代人被迫不时强打精神,在人们面前硬充好汉,摆出亨利四世的英雄姿态,具有令人心酸的讽刺意义,这不是轻鬆的幽默感,而是哀伤的黑色幽默。而同时剧中的几个僕从却是地道的喜剧人物,他们滑稽地扮演亨利四世的顾问,伺候着一个假疯子时不觉其假,而主人主动说明真象时又不信其真,製造出一连串的笑料,形同义大利十七世纪的假面剧中的小丑。他们轻鬆的表演使剧中浓厚沉重的悲观气氛略为得到沖淡。剧中离奇的情节结构,夸张的人物造型,大量的对比和象徵的运用,都显示出表现主义的特殊手法。
这齣戏在结构上也有着显着的特点。作者将亨利四世的历史故事与假亨利四世的现实遭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主人公孤独苍白的现代人形象与亨利四世高大的英雄形象集于一身,在舞台上不断地交替变幻出现,利用一个班底的演员同时演出两齣戏的内容,把一出历史剧和一出现代假面剧交待得一清二楚,像电影中的叠印一样清晰地构成并列的图象,丝毫没有发生人物和剧情的混乱,这一些都显示出作者艺术技巧的高超。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皮兰德娄採用了假面与自我交替的双轨结构。清醒的亨利四世,是被驾驭者,疯后的亨利四世,却是胜利者。他们是亨利四世自我的分裂,是社会性的自我与真实性的自我的冲突。
《亨利四世》的戏中戏是亨利四世的多重人格和意识层构的外化和象徵。亨利四世的装疯和不装疯是他的人格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形象化表现手法。当亨利四世装疯时,他是一个戴假面具的旁观者,他在社会性的假面具后冷静清醒地观察着他人的假面和个性,并玩弄他们。当他不装疯时,他才开始追求”美好的自我”。这个戏中戏巧妙地表现了当代人的多重人格和深层意识上的矛盾和对立关係,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对个性的保护作用和压抑作用,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异化关係,揭示了人性意识结构的荒诞性。它不是对知和行的统一关係的追求,而是对意识自身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的悖理性关係的揭露。
作品影响
皮兰德娄的《亨利四世》上演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剧本突破了传统戏剧的框框,打破了过去与现在、幻觉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充分展现了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冲突。所以,它既是怪诞剧,又是心理剧。
作品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吴岳添:剧中情节离奇,人物造型夸张,运用大量的对比和象徵手法,集传统的悲剧、讽刺剧、假面剧的特点与现代的表现主义手法、黑色幽默于一体。这是一篇丰富多采的佳作。
作者简介
路易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1936)是义大利戏剧大师和小说家,一生创作了40多部剧本,主要剧作有《诚实的快乐》、《是这样,如果你们以为如此》、《并非一件严肃的事情》、《像从前却胜于从前》、《六个寻找剧家的角色》、《亨利四世》、《给裸体者穿上衣服》、《各行其事》、《我们今晚即兴演出》、《寻找自我》。1934年他因“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义大利作家莫拉维亚讚美说,皮兰德娄对戏剧的贡献可以同乔伊斯对小说或毕卡索对绘画的贡献相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