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东南距省会兰州直线距离650公里;西北连石油城酒泉玉门市,西北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连山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黑山与酒泉市金塔县相连线,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
嘉峪关市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因1958年国家“一五”计画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市是中国五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关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範区。
2017年8月,嘉峪关市与北京市西城区举行友好区市协定签约仪式,双方正式缔结为友好区市。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嘉峪关市
- 外文名称:Jiayuguan City
- 别名:天下第一雄关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甘肃省
- 下辖地区: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
- 政府驻地:镜铁区体育大道1号
- 电话区号:0937
- 邮政区码:735100
- 地理位置:中国西北,河西走廊中部
- 面积:2935平方千米
- 人口:24.59万(2016年)
- 方言:东北方言、酒泉话
-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
- 着名景点:嘉峪关东湖,七一冰川,西部明珠气象塔,讨赖河生态湿地等
- 机场:嘉峪关机场(与酒泉共用)
- 火车站:嘉峪关站、嘉峪关南站(高铁)
- 车牌代码:甘B
- 行政区划代码:620202
- 地区生产总值:153.41亿元(2016年)
- 人均生产总值:62641.8元。(2016年)
- 城市名片:戈壁明珠
- 城市特产:核桃,髮菜,洋葱
- 市树:国槐(槐,柳树)
- 现任领导:市委书记:李忠科 市长:丁巨胜
历史沿革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闢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以市区明长城西端终点嘉峪关得名。原属酒泉县地,1955年发现肃南镜铁山铁矿。

1958年成立酒泉钢铁公司,以原城镇为主,划出酒泉县、肃南县部分辖地,设立甘肃省嘉峪关市筹备委员会。
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行政区划
嘉峪关市是全国几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下辖胜利、五一、矿山、新华、建设、前进、峪苑、朝阳八个街道,峪泉、文殊、新城三个镇(总计61个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
嘉峪关市

2009年12月1日,嘉峪关市成立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3个管理区,属于嘉峪关市设立的县级行政管理区,属于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其性质相当于各地自行设立的开发区、高新区,而并非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在册的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的市辖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8°17′,北纬39°47′。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酒泉玉门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黑山,与酒泉市金塔县相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
气候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气温在6.7℃—7.7℃之间,年日照3000.2小时。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讨赖河横穿嘉峪关市境内,年均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净储量7.32亿立方米,年补给量1.64亿立方米,常年允许开採量为1.11亿立方米,实际年开採量仅为0.46亿立方米,还有库容6400万立方米的大草滩水库作为工业用水的调节。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4.6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余25.2万立方米/日。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使用。
矿产资源
嘉峪关的铁矿、重晶石、石灰石、白云岩、造型粘土5种矿种居甘肃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关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优势矿产。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是国内最大的坑采冶金矿山;西沟石灰石矿储量为2.06亿吨,为露天开採,年产量80万吨;大草滩造型粘土总储量为9800万吨。邻近地区还有储量可观的芒销矿及可供开採的铬、锰、莹石、冰川石等矿藏。

人口民族
嘉峪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该市常住人口为231853人。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59566人相比,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72287人,增长了45.30%,年平均增长3.81%,较“五普”的3.67高出0.14个百分点。同时,这一速度远高于全国0.57%的平均水平,在甘肃省常住人口呈现略微下降的情况下,嘉峪关市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嘉峪关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0320户,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51883户,增长了54.81%,已经超过常住人口增长速度近10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58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88人减少0.30人,而且远低于甘肃省3.49人和全国3.1人的家庭规模。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980人,占人口比重为14.66%,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比重提高了8.29个百分点。换算一下,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6366人上升为14656人,接近甘肃省平均水平7520人的两倍,远高于全国8930人的平均水平。文盲人口为2780人,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2000人,文盲率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00%降为1.20%,下降了1.80个百分点,远低于甘肃省8.69%和全国4.08%的平均水平。

嘉峪关常住人口中,男女性别比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6.95下降为114.59,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远高于甘肃省104.42和全国105.20的平均水平。嘉峪关市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7.82%,各少数民族占2.18%。
2012年末,嘉峪关市常住人口2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88万人,占嘉峪关市常住人口的93.38%,比重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55万人,占嘉峪关市常住人口的6.62%。按年龄分,0-14岁人口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5.13%;15-64岁人口18.05万人,占总人口的77.03%;65岁及以上人口1.84万人,占总人口的7.84%。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2‰,人口死亡率为3.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9‰。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59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0—14岁人口为3.91万人,占15.9%;15—64岁人口为18.73万人,占76.16%;65岁及以上人口1.95万人,占7.94%。人口出生率为12.74‰,人口死亡率为3.98‰,自然增长率为8.76‰。城镇人口22.98万人,城镇化率为93.44%。
政治体制
市委
书 记:李忠科
副 书 记:丁巨胜、张静昌、杨伯江
常委:王毅、王进平、申林、王忠先、李忠科、马庆、李亦军
人大
主 任:梁洪涛
副主任:冯 彪、王万平、王真智、唐晓东
政府
市 长:丁巨胜
副 市 长:王进平、申 林、葛建团、赵宝毅、何正义、马东彦、李生武
政协
主席:边玉广
副主席:韩淑华、韩天玉、贾兴智、刘德胜、杨录祥、保元庆
经济概况
概况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235.54亿元,可比价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192.9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9.46亿元,增长12.2%,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12.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14.5%,房地产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0.2:18.5调整为1.3:81.9:16.8,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持平和下降1.7个百分点。

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3.41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0.32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88.65亿元,增长13.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4亿元,下降13.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6.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9.78亿元,增长18.9%,房地产业增加值5.81亿元,增长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2641.8元。
第一产业
嘉峪关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大、农村小,属城郊型农业,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关市农业人口为3.28万人。2002年,嘉峪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14元。农村现有耕地2840公顷,全部为水浇地,村、田、路、渠、电、通信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实现了农田水利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甘肃省农业先进地区。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77.3%的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1年,粮食总产量7415.44吨,增产4.78%。其中,夏粮产量2731.87吨,增产2.3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9万亩,比上年减少0.01万亩;小麦种植面积0.6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0.41万亩,减少0.12万亩;薯类种植面积0.12万亩,增加0.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51万亩,增加0.19万亩。年末大牲畜存栏0.58万头(匹),比上年末增长1.95%;牛、羊存栏分别为0.53万头和4.8万只,分别比上年末增长8.16%和25.65%。牛、羊出栏分别为0.08万头和2.5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29%和27.0%。猪存栏为2.16万头,比上年下降12.9%,猪出栏2.8万头,比上年增长7.69%。全年肉类总产量2537.43吨,比上年增长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别增长14.29%和27.0%。绵羊毛产量68.85吨,增长15.71%。全年水产品产量158吨,比上年增长37.39%。

第二产业
嘉峪关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

机械工业主要有各类钢铁加工,如钢筋、钢丝、罗纹钢、标準紧固件,钢门窗等企业。此外,还有棉纺、服装、针织手套、皮鞋、食品、粮油加工、饮料等厂家。
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36亿元,增长39.3%。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0.0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6.84亿元,增长50.36%。

第三产业
由于地理区位优越,70年代国家在嘉峪关设立的三个二级批发站,货物供应整个河西地区,后来辐射到青海的北部矿区、新疆的哈密地区和内蒙的额济纳旗。通过坚定不移地实行名品名店经销、连锁超市经销和有规模有特色专业批发经销策略,已基本构筑起以批发市场为主体,大型商场为骨干,点多面广的集贸市场、连销超市、名品名店为网路的市场体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2亿元,增长23.7%;餐饮业1.15亿元,增长16.3%;其他行业1.38亿元,下降19.7%。嘉峪关市集市贸易成交额4.6亿元,比上年下降6.4%。

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59%。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43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0%。年末嘉峪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8.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69%。2011年,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12.14亿元,增长59.36%。全社会旅游人数220.37万人次,增长32.18%。主要旅游企业及景区景点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增长37.91%;主要旅游企业及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95.34万人次,增长41.59%,其中,海外游客19625人次,增长23.46%。游客平均滞留天数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为52%,下降3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教育
嘉峪关市嘉峪关市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15340人。其中高中学生6828人,国中学生8512人,专任教师877人。国中入学率达99.8%,与上年持平。国小学校24所,在校学生1531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专任教师811人。幼稚园51所,在园幼儿5584人,专任教师28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人。中等职业教育力度加大,职工技术培训学校1所,在校学生2421人,专任教师218人。体育运动学校1所,招生数60人,在校学生180人。
嘉峪关市

截至2011年,嘉峪关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1187人,增长32.63%,在校学生2926人,增长9.8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247人,增长23.74%;普通高中招生1960人,下降8.5%;国中学校招生2846人,增长35.59%;普通国小招生2745人,增长2.5%;特殊教育在校11人;幼稚园在园幼儿2433人,下降23.66%。
科技
2011年,科技三项费800万元,安排科技项目54个,专利申请受理72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4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11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85人。

通信
嘉峪关是甘肃省第一个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电话的地区。2002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55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399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656万元。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44.51部/百人,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18.86部/百人;行动电话用户4.67万户;年末网际网路用户达13736户;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路在嘉峪关市实现了无缝隙覆盖,行动电话系统综合通信能力达到9万门,联通网路已成为整个河西网路的控制中心;政府信息网、企业上网和远程教育工程已全面启动,数据与多媒体宽频城域网投入运行。

2011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7亿元,增长11.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7952.67万元,增长5.1%;邮政业务总量1909.9万元,下降4.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47%。其中:城市6.59万户,农村0.33万户。年末行动电话用户36.08万户。年末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达到5.4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58%。

传媒
截至2011年末,甘肃省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其中,藏书12万册。1千万以上的电视发射塔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3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92%。有线数位电视用户6.5万户,比上年增长46.1%。

卫生
截至2011年末,嘉峪关市共有卫生机构123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4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464张、卫生技术人员2616人。嘉峪关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39人。乡镇卫生院3个,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52张、卫生技术人员70人。

体育
2011年,举办嘉峪关市性体育竞赛活动16次,参加比赛人数12192人;参加省级比赛1次。获得各类奖牌19枚,其中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6枚。

交通运输
公路
公路: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G30)

铁路
铁道线路:兰新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嘉镜铁路、嘉策铁路

火车站:嘉峪关站
航空
嘉峪关机场是4E级国际备降机场。可起降各类大型飞机,有直达北京、上海、西安、兰州等地的航线。

历史文化
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风景
分类 | 列表 | |||
---|---|---|---|---|
景点 | 万里长城 | 嘉峪关关城 | 长城第一墩 | 悬壁长城心脏 |
黑山岩画 | 魏晋墓地下画廊 | 七一冰川 | 祁连积雪 | |
瀚海蜃楼 | 长城博物馆 | 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 | 关城文化旅游景区 | |
讨赖河大峡谷 | 花海魔鬼城 | 乾圆山庄 | 新城草湖 | |
石关峡 | 黑山湖 | |||
特产 | 夜光杯 | 风雨雕 | 驼绒画 | 祁连玉雕 |
嘉峪石砚 | 墓砖画 | |||
参考资料来源 |
城市荣誉
2006年,嘉峪关市取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2017年11月,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4月,获“2018畅游中国100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