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功,1963年9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12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二级专业技术人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徐爱功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963年9月
- 毕业院校:山东矿业学院
个人经历
1999年1月至2000年月在同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员,2003年11月起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工程系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9月至12月,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访问学者。现任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专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及其在智慧型交通系统中的套用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主持承担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指导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21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2篇,被SCI收录17篇。目前徐教授带有多名外籍博士。
徐爱功教授解决了卫星定位技术工程套用中坐标转换模型选择与评价、削弱高程误差影响等理论与技术难题,开发了相应的软体系统,满足了石油勘探的急需;他主持开发的我国第一套商品化“GPS卫星定位数据处理”软体系统,完成数百项科研工程项目;主持数十个大中城市控制网的设计、施工和数据处理,参与国家新一代空间大地网“国家高精度GPS网”的设计和实施持了数据处理工程;用他提出的“逆推法”科学地确立了全国板块运动趋势,该方法受到地学界一致推崇;提出了分散式广域GPS差分理论和方法,该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了“隔河岩大坝GPS自动监测系统”的软体整体设计和实施,解决了关键技术,在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成就
2010年6月开始担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10年9月起,担任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分“测绘之星”大赛评审会主任。2010年12月11日,测绘学院徐爱功教授当选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专业委员。2011年获得阜新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第八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2年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辽宁省特聘教授称号,2013年被评为阜新市劳动模範,2015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二级教授,2017年4月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
学科领域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研究方向: 1.卫星定位与导航 2.位置信息服务现任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专业委员,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含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协会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信息协会理事,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遥感影像套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卫星测绘套用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导航定位学报》、《测绘科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矿山测量》等学术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承担国家高科技计画(“863”)项目“基于相位的实时分米级北斗定位数据处理系统技术(2014AA123101)”、北斗专项“iGMAS跟蹤站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与建站维护”、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基于GPS/GIS的动态路段行驶时间推算与自适应预测方法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高精度GPS单点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PS/GIS集成环境下的道路行程时间预测模型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GPS/GIS在智慧型交通系统(ITS)中套用研究(**)”、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单点定位关键技术研究(2008T085)”、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城市全球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準参考站的稳定性研究(2009S049)”、辽宁省优秀人才计画项目“高解析度雷达干涉和GPS数据融合及其套用研究(LR201018)”、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时空过程模型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面向过程的时空建模方法研究(**007)”等纵向课题和一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测绘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专着和教材4部,申报和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在《The Journal of Navigation》 、《Sensors》、《测绘通报》、《测绘科学》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20余篇。主持国家教育部和辽宁省教改项目8项,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辽宁省部教学成果奖2项。同时是辽宁省高等学校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高精度定位与导航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主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体的研发和北斗分析中心的建设工作,主持编写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被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指导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5人,博士后5人,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