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院主要负责全校数学类、物理类、计算机图形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公共基础理科平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
- 创立时间:2001年09月
- 主干学科:套用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院长: 刘永生
办学条件
数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太阳能研究所。数学系下设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图形学四个教研室。物理系下设大学物理教研室、套用物理学教研室、物理实验中心。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套用物理学专业2个本科专业。学院主要负责全校数学类、物理类、计算机图形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公共基础理科平台。近几年,本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学校智慧型电网学科群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理科支撑。自1951年10月创建上海电力学院以来,数理学院经历了基础部、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直属数理系、数理学院几个阶段。2001年5月由“基础部”改名成立“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由此得到了发展,至2003年底,全系在职的教职员人数为46名。2004年11月,“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改名为“直属数理系”,2008年5月,建立了套用物理学专业,此时数理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快速的发展阶段,教学与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5月“直属数理系”更名为“数理学院”。
学院拥有一只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教授6人,副教授25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0人(其中博士后3人)。
学院的主干学科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套用物理学2个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科主要由三个主干学科方向组成,它们是:信息科学、计算数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本学科较好地适应了新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的数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推进了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广泛学科的交叉。套用物理学学科主要从事套用物理学、太阳能光伏发电套用技术的研究和相关材料、产品的研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太阳能发电套用技术;太阳能材料的研究开发;光伏物理;磁性物理、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光学信息处理研究等。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主干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的学术研究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并与英国、日本等国内外学术界保持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学院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等60余项,科研经费900多万元。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重点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已申请国家专利6项,编制了3种有关计算机软体,出版教材4本。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多项省部级科技奖,获上海市教育高地1个、上海市教育成果三等奖1项。2007~2010年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7次,培养了学生创新与套用能力。近几年,高等数学(1)研究生考试成绩在全市23所大学中平均名列第九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教学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几年,学院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画,上海市人才发展计画、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画(跟蹤),教育部创新人才计画,上海市青年科技“晨光”计画的资助。获得了电力部“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上海市育才奖、以及学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十佳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学院领导
院长: 刘永生
党总支书记: 谈蓓月
副院长: 孙玉芹
师资力量
全系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9人(其中博士后2人)。近年来,有多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教委的教学成果奖、以及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不少老师分别获得电力部“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上海市育才奖、以及学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十佳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套用能力,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套用软体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数学”、“计量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三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广泛的套用範围,也是本专业的基础与支柱。本专业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控制理论、计量经济、保险测算、计算机套用理论与软体开发技能,并进行扎实的套用数学、金融数学、计算机等科研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金融分析和软体开发等工作。
专业方向: 本专业设定三个专业方向:信息科学方向、计算数学方向、金融数学方向。本专业按专业招生,到大学三年级时,将根据社会的需求情况和学生的志愿,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方向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并且还可以选修其它专业方向和其它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分五类: 1.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机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运筹与最佳化,数学模型与实验等。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计算机套用基础,C语言程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资料库原理与套用,计算机图形学等。 3.信息科学方向专业课程:控制论基础,计算机网路,数位讯号处理,信息与编码等。 4.计算数学方向专业课程: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最最佳化方法等。 5.金融数学方向专业课程:计量经济学,利息理论,数学金融学,精算数学等。
毕业生适应的就职行业和部门: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工程计算、计算机软体开发与套用、经济统计与金融投资分析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将来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套用开发和管理工作;也能在电力系统内从事信息、计算、经济、计画、规划、调度、预测、管理、软体开发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强调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因此,在培养计画中,强调数学的基础和计算机的套用性。在控制理论、数位讯号处理、信息理论、编码理论、运筹学、数值分析等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强调数学在金融学上的套用,从而使得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掌握本专业的核心内容,适应市场的要求。通过集中训练环节,培养学生数学、计算机知识的套用能力,使学生在计算机编程能力、套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就业前景。
套用物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套用能力,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套用软体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数学”、“计量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三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广泛的套用範围,也是本专业的基础与支柱。本专业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控制理论、计量经济、保险测算、计算机套用理论与软体开发技能,并进行扎实的套用数学、金融数学、计算机等科研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金融分析和软体开发等工作。
专业方向: 本专业设定三个专业方向:信息科学方向、计算数学方向、金融数学方向。本专业按专业招生,到大学三年级时,将根据社会的需求情况和学生的志愿,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方向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并且还可以选修其它专业方向和其它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分五类: 1.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机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运筹与最佳化,数学模型与实验等。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计算机套用基础,C语言程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资料库原理与套用,计算机图形学等。 3.信息科学方向专业课程:控制论基础,计算机网路,数位讯号处理,信息与编码等。 4.计算数学方向专业课程: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最最佳化方法等。 5.金融数学方向专业课程:计量经济学,利息理论,数学金融学,精算数学等。
毕业生适应的就职行业和部门: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工程计算、计算机软体开发与套用、经济统计与金融投资分析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将来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套用开发和管理工作;也能在电力系统内从事信息、计算、经济、计画、规划、调度、预测、管理、软体开发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强调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因此,在培养计画中,强调数学的基础和计算机的套用性。在控制理论、数位讯号处理、信息理论、编码理论、运筹学、数值分析等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强调数学在金融学上的套用,从而使得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掌握本专业的核心内容,
适应市场的要求。通过集中训练环节,培养学生数学、计算机知识的套用能力,使学生在计算机编程能力、套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就业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