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2020-07-15 13:31:34) 百科综合
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在原有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和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现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三个专业,列入国家统招计画,面向全国招生。此外,学院还招收一定数量的留学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 成立:2005年6月
  • 招生範围:面向全国招生
  • 专业:电工电子、计算机

学院概况

在人才培养方面,国际交流学院依託我校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两个学院的师资和专业优势,把培养具有电工电子、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1)基础阶段课程设定中对一些内容重叠、陈旧的课程进行了删减,高年级阶段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为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2)强化外语。大力加强外语教学是学院课程设定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基础阶段,除“大学英语”外,还设有“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国文化”等课程,其中“英语口语”、“英国文化”课程由外籍教师授课。各年级学生均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提前参加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在70%以上。(3)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25%以上的专业课程由合作办学英方学校派专家参与完成,既体现合作互补,又让学生亲自体验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部分课程採用国外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4)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关注学科前沿意识。学院为高年级学生举办“现代能源与电力发展趋势”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电力市场化改革、特高压输电、上海城市电网规划、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作专题报告;此外,组织学生赴英国合作办学学校进行暑期夏令营活动,为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搭建平台。(5)加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院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市、校、学院三级学生课题的申报、实施和管理制度。08、09年已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立项9个、学校科技创新基金及学院科技创新项目数十项。(6)提供良好学习条件。学院配有专用的计算机机房、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硬体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学习环境条件。
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学院简介

国际交流学院成立于2005年,负责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运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学院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赫特福德大学合作办学,列入国家统招计画,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2人,设有3个专业,累计培养本科生达千余人。经过几年的发展,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特色逐渐形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院依託我校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两个学院的师资和专业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套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学院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在增强办学特色和提高办学质量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1.引进优质教育资源。25%以上的专业课程由合作办学英方学校派专家参与完成,部分课程採用国外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
2.调整课程设定。(1)对基础阶段课程中一些内容重叠、陈旧的课程进行了删减,高年级阶段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为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2)强化外语。基础阶段英语课程设定参照英语专业,设有“大学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国文化”课程,全英语授课。
3.为增强学生培养特色搭建多种平台。(1)搭建培养国际化视野和关注学科前沿意识的平台,为高年级学生举办“现代能源与电力发展趋势”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作学科前沿专题报告;(2)搭建开阔视野、体验多元文化的平台,成功组织学生参加赴英夏令营,免费指导赴英留学学生办理签证;(3)搭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学院建立了市、校、学院三级学生课题的申报、实施与管理制度;(4)搭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平台,每年春季组织毕业班学生赴专业基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5)搭建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平台,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赴公司企业及生产一线实习,学以致用;(6)搭建培养学生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平台,成立了以学生奖学金捐助为资金来源的“恆爱”基金会,每年暑期赴云南贫困山区支教,开展社会实践;(7)搭建促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竞技比赛。
办学六年来,国际交流学院办学特色已初步形成,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英语语言套用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学科前沿意识等综合素质,大大增强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渠道大为拓宽。截至2011年7月,已有四届总计650余人顺利毕业,前三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分别是:2008届95.77%,2009届96.75%,2010届98.21%。13位同学考取国内名校研究生。与此同时,先后有近150位同学出国留学深造,其中85%以上2+2毕业生选择继续在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有10多位学生博士在读,其中数位获得国外大学硕博连读全额或半额奖学金。

学院领导

学院党总支书记: 马进明
学院常务副院长: 魏永红
办公室主任: 丛 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