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薰礁(Nánxūn Jiāo),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行政上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位于郑和群礁西南端,礁盘为心形,长1400-1850米,接近2平方公里。
周围形势:南边有南薰礁守备队守护的小南薰礁,郑和群礁东头有安达礁(有中国的观潮站小竹屋),共同拱卫着太平岛;东边5公里之外是越南占据的鸿庥岛(面积约0.08平方公里,礁盘面积1.85平方公里)。
建设史:南海舰队南标463船编队在南薰礁建成三代高脚屋和一个补给平台。长期以来,驻岛条件恶劣,人员活动场所狭窄,曾出现过南薰礁案件。为改变恶劣环境,中国于2013年冬开始填海作业,截至2014年11月,填海面积0.18平方公里,使南薰岛的驻守条件大为改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薰礁
- 外文名:Gaven Reef
- 礁盘面积:接近2平方公里
- 地理所属:市南沙群岛里郑和群礁
- 经纬度:北纬10度13分,东经114度12分
- 曾用名:给予礁、南乙峙仔、沙仔
- 人工岛面积:0.18平方公里
- 造岛时间:2013年冬季-14年11月
- 控制者:中国南薰礁守备队
- 附近控制:小南薰礁
- 东方环境:越南占据的鸿庥岛
- 东西头配套:南薰礁—安达礁似赤瓜礁—牛轭礁
地理信息
地理位置
南薰礁位于郑和群礁的西南角、鸿庥岛西方,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一排排绿化带

南薰礁是郑和群礁西南部的乾出礁盘,有南北两个珊瑚礁体组成。通常所说的南薰礁一般指的是北侧面积较大的礁盘,该礁盘上有南北两处小沙洲和多处礁头。南熏礁东北侧漫长的珊瑚礁脉对东北风浪具有消减作用,使得珊瑚砂石在礁盘东北角堆积,对小沙洲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南薰礁(西南礁)由于没有没有东北侧礁脉,礁盘纵深也不大,因此形成不了沙洲。
地质地形
南薰礁为高潮淹没,低潮露出的乾出礁,有南北两个珊瑚礁体组成。北侧礁体较大,称南薰礁;南侧礁体较小,

一般称小南薰礁,两礁相距约2.5海里,两礁之间的水道中有一些水深6米左右的暗礁。大南薰礁长约1400-1850米,东北端有高2米的沙堆,接近2平方公里,小南薰礁(西南礁)为椭圆形,长1400米,两礁间12.8-18.3米水深处为锚地。根据外媒新闻,南薰礁已经成为形状如风筝的人工岛。
气候恶劣
在中国军队驻守的南沙各礁之中,南薰礁的气候最恶劣。因为南方不远就是一条漫长的大海槽,是深海区,风急浪高。
礁上官兵介绍说,在南薰,12级的颱风可以连着刮几天,10级颱风持续半个月是常有的事。因为礁堡紧挨着深海区,浪大的时候足有25米高,大浪经常打向原来的礁堡的二楼。有很多来过南沙四五次的人,都因为风浪太大,没能登上南薰礁。
变成沙洲岛
浪冲风刮,珊瑚碎屑堆积成一条长堤。在自然地发育成沙洲岛。南薰礁的沙洲,据说在2000年的时候还没有,有100多米长,因为风急浪高,形状随季风变化,西南季风时是月牙形,东南季风时是个逗号形。沙洲上海鸟很多,特别是白鹭,也有不少鸟蛋。
南熏礁东北侧漫长的珊瑚礁脉对东北风浪具有消减作用,使得珊瑚砂石在礁盘东北角堆积,对小沙洲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熏礁变成南熏沙洲,提高了南薰礁的自然地位。现在的南薰礁,一方面在变成自然岛,一方面在建设人工岛。
名称演变
1935年,中国政府公布名称为给予礁。
1947年,中国政府公布名称为南薰礁。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第10期《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準地名》中,公布正式名称为南薰礁。
名称来源
中国渔民向称为南乙峙仔、沙仔。有些外文图书注称(Gaven Reef)。
截至2015年3月底,南薰岛地面基础设施已完成一半了,岛上面的已建起南薰大厦和港楼!
礁堡时期
南薰礁,位于郑和群礁西端,
东北距太平岛约13海里,渔民俗称“南乙峙仔、沙仔”。该礁由两个礁盘组成,低潮时,两礁盘上露出点礁数十块。
南标463建成南薰礁高脚屋的落成典礼

多年前,由于南薰礁硬体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环境也比其他礁盘更加艰苦,被官兵们称为“南沙中的南沙”。然而,最近几年在各级首长机关的关心和官兵们的自力更生下,南薰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薰礁位于郑和群礁西端,1988年2月24日进驻。
南海舰队的南标463船编队在南薰礁建成三代高脚屋。
礁联:壮志凌云
礁旁的沙洲,据说在2000年的时候还没有,现有100多米长,前不久还来了一只海龟,退潮时露出来了,100来斤,我们把它放生了。
形成这幺一块露出水面的沙洲,很难得。我们曾经尝试在沙洲上种红树林,但后来都没存活,以后我们会慢慢尝试在上面种些植被什幺的。
在南薰礁,可能气候条件不行,即使是“太阳花”,在我们这里种一两年后,就变异了,花开得少,花朵也变小了。
天涯守礁人
南沙守礁官兵在礁上虽然分工不同,但任务和追求是一样的,那就是:当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水源:无地下水源,须靠船舰运补。

人口:如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驻守,无一般平民居住。
建筑:人工水泥垫高之楼建筑物。
运输:有一个简易运输补给码头。
周围形势:
南边有南薰礁守备队守护的小南薰礁,群岛东头有安达礁(有中国的观潮站小竹屋),共同拱卫着太平岛;东边5公里之外是越南占据的鸿庥岛(面积约0.08平方公里,礁盘面积1.85平方公里)。
南薰礁案件
发生于1990年11月7日前的若干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南薰礁官兵被发现死于谋杀。当时礁上应有11人(编内12人,有一人因故离开),上级打不通电话,派人查看发现5具尸体,6人失蹤。附近发现的均为中国制式枪枝。

关于此案件的真相一直未揭开,有鸿庥岛越军特种部队偷袭说(报复1988年赤瓜礁海战)、海盗攻击、内讧说(没有可能)等。中国大陆的媒体仅隐晦地提到“这片海域长眠着为国捐躯的烈士。”事发18年后失蹤者之一的周志衡的弟弟周凯要求将其兄定为烈士引发争议。
吹沙建岛
南薰礁案件的出现极其严重地表明,必须改变长期以来驻岛条件的恶劣,
要保护驻守人员的生存,要扩大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因此,中国于2013年冬开始吹沙填海,以改变人员活动场所的狭窄。
截至2014年11月,填海面积0.18平方公里(比较-天安门广场0.44平方公里,或太平岛的面积),小港口建成,驻守条件大为改善。
岛的形态怎幺是个只字形?因为,岛的主要部分要建在礁盘中央,背景是礁盘紧挨着深海区,浪大的时候足有25米高,经常打向原来礁堡的二楼,礁盘中央地带风浪强度减缓。岛子建在礁盘中央,又需要小路连线原来的礁堡及连线港口,因此修建两个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