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山西农大,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是山西省唯一的农业高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第七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改革开放初99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与山西大学堂一起,开创了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初全国99所重点大学之一。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240亩,开设本科专业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员工1700余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0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4个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 - 主管部门:山西省
- 学校官网:http://www.sxau.edu.cn
- 中文名:山西农业大学
- 外文名: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简称:山西农大、SXAU
- 创办人:孔祥熙
- 创办时间:1907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农林
- 属性: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省部共建高校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
全国重点大学
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廖允成
校长赵春明 - 本科专业:65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
- 院系设定: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
- 校训:治学严谨 扎根基层 开拓创新
- 校庆日:9月23日
-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铭贤南路1号
- 院校代码:10113
- 主要奖项: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
2项国家星火科技奖
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3项国家科技发明奖 - 知名校友:庄文颖、王韧、冀一伦、高福、李元平、陈振亮等
- 火车站:太谷站、太谷东站、太谷西站
历史沿革
1907年,孔祥熙先生创办私立铭贤学堂。1916年,学校增设大学预科。1928年,学校开办农科。1931年,学校开办工科。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1939年,学校辗转到达四川金堂县。
1940年,学校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成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1943年,学校改建为铭贤学院,由专科改为本科。
1947年,铭贤学院由金堂迁往成都办学。1950年11月,铭贤学院迁返山西太谷原铭贤学堂旧址。
1951年10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了铭贤学院,改私立为公办,正式成立山西农学院,其中,机械工程系、纺织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分别被併入山西大学工学院和财经学院。
1971年5月15日,山西农业劳动大学归併该山西农学院。
1975年,学校在昔阳、雁北、运城组建了3个分院,分别为大寨、雁北、运城农学院。
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併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雁北、运城农学院,将其併入山西农业大学。
2012年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正式签署共建山西农业大学的协定。
2016年,学校被列为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17年6月25—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五届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为“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西将功能农业列为省级战略,在山西农业大学建立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开设全国首个功能农业专业受到与会代表热切关注。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设有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体学院、城乡建设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中德学院、信息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65个;成人函授本科专业11个,成人函授专科专业6个;主考的自学考试本科专业4个。
院系 | 本科专业 |
农学院 | 农学(功能农业方向) |
生物技术 | |
生物信息学 | |
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 |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
农艺教育 | |
植物保护 | |
製药工程 | |
动物科技学院 | 动物科学 |
动物医学 | |
草业科学 | |
生物科学(动物方向) | |
草业科学(草坪与城乡绿化方向) | |
动植物检疫(动物检疫方向) | |
动物科学(特种经济动物方向) | |
水产养殖 | |
动物医学(小动物医学方向) | |
林学院 | 林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
园林 | |
生态学 | |
森林保护 | |
旅游管理 | |
园艺学院 | 园艺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
环境设计 | |
视觉传达设计 | |
资源环境学院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地资源管理 | |
环境科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地理信息科学 | |
工学院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
土木工程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 |
车辆工程 |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生物工程 |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
生物工程(食用菌方向)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农林经济管理 | |
农村区域发展 | |
物流管理 | |
市场行销 |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网路工程 | |
物联网工程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生物技术 | |
生物信息学 |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
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 |
法学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公共事业管理 | |
文理学院 | 英语 |
数学 | |
化学 | |
物理 | |
软体学院 | 软体工程 |
中德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城乡建设学院 | - |
体育教学部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独立学院 | - |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2人,“青年三晋学者”6人,省“百人计画”入选者34人,中央联繫的高级专家1人,省委联繫的高级专家28人,省教育厅联繫的高级专家4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省“131”人才项目第一层次柔性引进院士12人,第二层次知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67人。学校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兽医基础科学课程教学团队 | 董常生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 | 董常生 |
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 | 王俊东 |
植物保护教学团队 | 李生才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与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 赵祥教授 |
穀子、糜子基因资源开发与分子育种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 韩渊怀教授 |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级优势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4个,“1331”工程优势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攀升计画学科1个,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1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省级重点学科(5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农业机械化工程、森林培育、土壤学、果树学、蔬菜学。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4个):植物病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山西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畜牧学。
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作物学、植物保护、兽医学、农业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所在学院 | 设立时间 |
畜牧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2001 |
作物学 | 农学院 | 2003 |
植物保护学 | 农学院 | 2009 |
兽医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2009 |
农业资源利用 | 资源环境学院 | 2009 |
林学 | 林学院 | 2012 |
农业工程 | 农学院 | 2012 |
园艺学 | 园艺学院 | 2014 |
博士学位一级授予学科(5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所在学院 | 设立时间 |
作物学 | 农学院 | 1998 |
植物保护 | 农学院 | 2010 |
畜牧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2010 |
兽医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2010 |
农业工程 | 工学院 | 2010 |
硕士学位一级授予学科(13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所在学院 | 设立时间 |
园艺学 | 园艺学院 | 2005 |
农业资源利用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2005 |
林学 | 林学院 | 2010 |
草学 | 林学院 | 201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0 |
农林经济管理 | 经济贸易学院 | 2010 |
风景园林学 | 林学院 | 201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院 | 2005 |
生物学 | 农学院 | 2003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院 | 2010 |
畜牧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2010 |
地理学 | 理学院 | 2010 |
生态学 | 理学院 | 2003 |
专业学位授予学科(3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授予领域 | 设立时间 |
农业推广硕士 | 作物、园艺 | 2000 |
兽医硕士 | 动物医学 | 2011 |
工程硕士 | 食品工程、农业工程 | 1996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实验示範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农科教人才合作培养基地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0余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动物医学、园艺、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
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机械製图与计算机绘图。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机械製图与计算机绘图。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3个):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08)、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2013)、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2016)。
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小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山西小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省级特色专业(6个):食品科学与工程(201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11)、林学(2012)、动物科学(2013)、土地资源管理(2014)、农村区域发展(2015)。
省级优势专业(2个):农学(2016)、动物医学(2016)。
省级品牌专业(11个):农学(2004)、动物科学(2004)、园艺(2004)、林学(2004)、动物医学(2005)、植物保护(2005)、农业资源与环境(2006)、农林经济管理(2006)、土地资源管理(2007)、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07)、食品科学与工程(2007)。
省级精品课程(16门):工程力学(工学院,2010)、大学化学(文理学院,2010)、作物栽培学(农学院,2010)、兽医外科手术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普通昆虫学(农学院,2010)、画法几何与机械製图(工程技术学院,2008)、蔬菜栽培学(园艺学院,2008)、植物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兽医病理学(动物科技学院,2007)、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科技学院,2006)、普通化学(文理学院,2005)、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科技学院,2005)、植物生物化学(文理学院,2004)、生物统计学(农学院,2004)、家畜育种学(动物科技学院,2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工学院,2010)。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1个):物理实验室(2004)、生物化学实验室(2005)、基础兽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作物栽培耕作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008)、农业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009)、农业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010)、园艺实验教学中心(2013)、农业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13)、食品科学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2014)、农业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验教学中心(2014)等。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动物医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
对外交流
学校与美国欧柏林大学有长达百余年的合作历史。截至2016年9月,学校与德国安哈特套用科技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累计派出1100余名学生。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波兰热舒夫信息科技与管理大学等学校开展交换生项目。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纽西兰等10余个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改革开放以来(2016年9月),先后有500余位外国专家、教师到学校讲学、授课;学校先后派出300多人次出国学习进修。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9月,学校设有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分中心;有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创新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
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绿色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山西省动物药品与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作物化学调控工程技术中心、山西省动物药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猪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西省生态畜牧与环境兽医学实验室、山西省旱作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
山西省教育厅创新基地(1个):新型中兽药创新基地。
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验室。
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山西省老陈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晋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黄土高原食用菌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山西优势肉用家畜高效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形成了大豆遗传育种、猪遗传育种、羊遗传育种、食用菌、设施农业等十大优势研究领域。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41项,其中纵向1253项,横向688项,产出动植物品种、专利、地方标準等239项成果,连续三年分别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晋汾白猪(农业部主导品种)、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晋岚绒山羊3个动植物新品种是山西省猪、草和羊产业唯 一的国家级品种。
2014年,学校进入中国大学年度科研经费上亿排行榜,全年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81篇,其中一级以上论文240篇(SCI收录67篇、EI收录20篇、一级论文153篇);出版学术专着37部;有17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3项、国际先进水平11项;获得专利授权2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得计算机软体着作权11项。
学校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专项服务行动和“百团大战”专项服务行动,截至2016年9月,有近百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生产实践一线,有21个项目列入了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4个项目列入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範行动项目。面向11个市、90余个县区、100余个大中型企业开展了科技服务合作。在全省和周边10余个省份推广红枣防裂果、食用菌栽培、穀子生产机械化、晋汾白猪、钙果、大豆、设施蔬菜等80余个新品种,140余项先进实用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00亿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有各类藏书15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08万册,纸质期刊合订本将近8万册,电子图书44万余册,各类中外文资料库40个。
图书馆各类型电子资源逐渐成为学术文献资源的主要形式,中文数字文献资源类型、学科内容、载体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外文电子资源以保障我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为主,资料库文献类型包括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準、专利及其它灰色文献资源。
- 学术刊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万方资料库——数位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入选期刊《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 CAJCED )》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 CJFD )》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 本刊获《 CAJ-CD规範 》执行优秀奖;连续多年在山西省期刊质量评估中获“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奖;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具有权 威性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等全文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CAJCED)》统计刊源;同时被《中国农业文摘》等文摘刊物收录。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廖允成(2018年4月)
校长:赵春明(2012年8月)
党委副书记:齐利平(2016年7月)、马建平(2016年7月)
副校长:李宏全(2012年8月)、邢国明(2013年6月)、杨武德(2016年8月)、赵水民(2016年8月)
纪委书记:尉安英(2016年10月)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核心图案以篆书“农”和“大”为设计素材,造型端庄、架构严谨、笔画雄浑,古朴中透着清新,外形又似大钟,构思极为巧妙。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通常置于高处且声音洪亮,能传千里之遥,包含着“醒世育人”的哲理思想,能够体现山西农业大学继承发扬“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保持“甘于奉献、敬业乐教”的教风和“勤奋学习、注重实践”的学风,在新时期融进了教育改革的最强音,如钟声一样传向更远的未来。

“农大”二字布局得当、穿插有序、巧妙融合,体现了农大理信、严正、稳定、管理有序,展示出农大作为农业高校所具备的行业素质。
整个校徽古朴高雅,厚重凝练,简洁大气,很好地概括和传达出山西农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寓示了山西农业大学的前途如晨钟浩蕩,影响深远。
圆润的外形代表了教育无限的包容空间,传达了教育科技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思想。
整个标誌在形势感的整体把握上不追随时尚、洒脱,而力求耐看、口味高雅,对空间的比例和黑白关係的对比统一作了严格的处理。四平八稳的构图又不失线条走向的流畅律动。静中求动,静动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永恆的美感。
色彩为古意盎然的砖红色,贴切地诠释出农大的文化精神理念,传达了“百年老校”的新形象、新风貌。
校训
治学严谨,扎根基层,开拓创新
知名校友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和党政干部,如太谷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张维琛,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赵振鑫,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郝德青,中央党校副校长侯维煜,外交部纪委副书记朱霖,八路军129师新编第10旅30团政委马定夫,吉林省委书记王大任,河南省委书记张树德,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安民,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交通部部长李清,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山西省政协主席郑社奎,山西省政协主席金银焕,山西省纪委书记冯芝茂,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汤祊德,山西省政协副主席聂向庭,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张铭等;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如201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中科院院士王志均,中科院院士席承藩,中科院院士郭承基,工程院院士朱尊权,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中科院院士高福,全国着名大豆育种专家王绶,养猪专家张龙志,养羊专家吕效吾,养牛专家冀一伦,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王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