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镇江市南徐大道向西,一处小山丘及村庄叫吴家山,经多年水土流失,土丘已渐夷为平地,只剩下吴姓居多的村庄,仍叫吴家山。吴家山和龙脉团山在一条轴线上,相传早在更新世中晚期,古代镇江形成长江三角洲的喇叭口。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吴家山
- 位置: 镇江市南徐大道西
大港到丁岗、埤城沿江一线,有荆蛮族移居在这里,他们筑土垒台,钻木取火,断髮纹身,裸以为饰,劳动造人,物竞天择。据《穆天子传》《国语》等十多种史书记载“泰伯仲雍奔荆蛮”史实:商朝末年,周族兴起,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从西北来到江南,与荆蛮人生活在一起,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奴隶制。镇江就是周康王所封宜侯的领地,“宜侯矢簋”上的铭文证明了这一点。泰伯之奔荆蛮之义即中原文物制度渐与荆蛮之俗相融,学界称之为“湖熟文化”。它既承江南新石器时代之余绪,又为京江文明之先河。可以说吴家山是镇江最早的村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