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新生血管性眼病

(2020-05-25 03:14:27) 百科综合
新生血管性眼病

新生血管性眼病

《新生血管性眼病》是2006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钟一声、朱益华。本书深入浅出地对眼生血管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有关的细胞因子调控,常见眼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一一作了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 书名:新生血管性眼病
  • 作者:钟一声、朱益华
  • ISBN:9787509103791
  • 页数:458
  •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9-1
  • 装帧:平装
  • 纸张:胶版纸
  • 字数:362000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新生血管与角膜疾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与视网膜疾病、新生血管与脉络膜疾病等发病机制、诊断和处理,对读者诊断和处理这些眼病有较大的帮助。此外,还特别介绍了某些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动物模型的製作和实验研究方法,为读者进行这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全书共分18章,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深刻系统,逻辑性强,可供眼科医师、眼科研究生、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眼血管的发育和血供
第一节 眼血管的发育
第二节 眼的血供
参考文献
第2章 血-眼屏障
参考文献
第3章 新生血管形成的病理生理学
第一节 新生血管形成过程
第二节 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
第三节 新生血管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第4章 促新生血管形成的有关因子
第一节 敌国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二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第三节 硷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第四节 肝细胞生长因子
第五节 转移生长因子-β
第六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第七节 表皮生长因子
第八节 肿瘤坏死因子
第九节 IL-1
第十节 IL-2
第十一节 IL-8
第十二节 血管生成素
第十三节 瘦素
第十四节 前列腺素
第十五节 黏附分子
第十六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
参考文献
第5章 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有关因子
第6章 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的原癌基因
第7章 眼部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及研究
第8章 新生血管与结膜疾病
第9章 新生血管与膜疾病
第10章 虹膜新生血管
第11章 新生血管与脉络膜疾病
第12章 新生血管玻璃体疾病
第13章 新生血管与视网膜疾病
第14章 新生血管与视神经疾病
第15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第16章 眼部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
第17章 新生血管眼病的雷射治疗
第18章 眼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概述]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导致周边虹膜前粘连,阻碍房水排出引起的青光眼。由于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反覆发生前房出血,故又称出血性青光眼,本病极顽固,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往往无效。患者眼部充血,角膜水肿,剧烈眼痛、头痛,常导致失明。 虹膜新生血管常继发于某些引起视网膜缺氧的疾病,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脱离和颅动脉炎等,尤以前两种病比较多见

[症状体症]

1.自觉剧烈眼痛、头痛、视力下降; 2.眼部混合充血,角膜水肿; 3.眼压明显升高; 4.虹膜面有新生血管,前房积血; 5.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瞳孔缘色素外翻; 6.前房角有新生血管,虹膜周边前粘连。

[诊断依据]

1.有原发病的病史或体徵; 2.眼压高; 3.虹膜表面及前房角可见到新生血管,瞳孔散大,瞳孔缘色素外翻。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对虹膜红变发生前及早期病人可行全视网膜光凝或冷凝,以消除产生血管新生的因素,结合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
3.对尚存有用视力者,可採用睫状体冷冻或活瓣植入管装置降低眼压;
4.对于已失明者,採用各种方法均未能解除痛苦时,可摘除眼球。
[疗效评价]
1.治癒:眼压控制在正常範围,视力无进一步损害,疼痛消失。
2.好转:眼压降低,但未达正常範围,视力无明显减退,疼痛明显减轻。
3.未愈:眼压未降,视力明显减退或失明,疼痛未减。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