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称:丁公藤风湿药酒 处方来源: 《中国药典》一部。
方剂主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痠痛,跌仆损伤。
方剂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用药禁忌:孕妇禁内服,可外擦患处,但忌擦腹部。
基本介绍
- 剂型:酒剂
- 药品类型:中药
简介
方剂名称:丁公藤风湿药酒 处方来源: 《中国药典》一部。
方剂主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痠痛,跌仆损伤。
丁公藤风湿药酒

方剂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用药禁忌:孕妇禁内服,可外擦患处,但忌擦腹部。
药物组成
丁公藤1kg,桂枝30g,麻黄37.5g,羌活3g,当归3g,川芎3g,白芷3g,补骨脂3g,乳香3g,猪牙皂3g,陈皮13g,苍朮3g,厚朴3g,香附3g,木香3g,枳壳20g,白朮3g,山药3g,黄精8g,菟丝子3g,小茴香3g,苦杏仁3g,泽泻3g,五灵脂3g,蚕砂6.5g。
製备方法
以上二十五味,丁公藤蒸二小时后,与桂枝等二十四味,置容器内,加入白酒4.25升,密闭浸泡,浸泡期间加温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达35℃,浸泡四十天,滤过即得。
用法用量
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处。若有肿痛黑瘀,
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丁公藤

药物简介
药名:丁公藤
归经:肺;肝经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考证:出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如服丁公藤中毒后产生出
汗不止、四肢麻痹症状,可用甘草、蜜糖内服解毒和温水洗身。同属植物光滑丁公藤ErycibelaevigataWall.根及茎亦入药,作用与本品相似。科属分类:旋花科
桂枝

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生态环境:1.生于山谷湿润密林中或路旁灌丛中。 2.生于海拔250-1200m的山谷密林或疏林中,攀生于乔木上。
各家论述: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採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成段,隔水蒸2-4h,取山晒乾。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等地。 2.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用药禁忌:本品有毒,孕妇忌服。
桂枝
药名:桂枝 别名:柳桂
中药化学成分:桂枝含挥髮油0.69%,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64.75%,还有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乙酸肉桂酯(cinnamylacetate),β-荜澄茄烯(β-cadinene),菖莆烯(calamenene),香豆精(coumarin)等。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考证:出自《唐本草》。《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乾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人治上焦药用也。
科属分类:樟科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
採收和储藏:肉桂定植2年后,采折嫩枝,去叶,晒乾。或取肉桂树砍伐后多余的萌櫱从齐地面处剪断或取修枝、间伐的枝条,晒乾。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