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英文: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简称:杰青基金),是中国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
“十五”计画期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年资助优秀青年学者160名左右, 每人资助经费一般为80 ~100万元,研究期限为4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该基金资助全职在中国内地工作的优秀华人青年学者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工作。本基金所指的中国内地,系指中国除港、 澳、台地区之外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年受理一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外文名: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 基金性质:国家级科学基金
- 基金宗旨:支持杰出青年学者自主创新研究
- 基金设立:1994年
历史背景
2004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10周年。在科研工作者心目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基金的金额上,之所以保持这幺强的生命力,还因为这项基金有着非常严格的评审制度,能够获得这项基金资助,就意味着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同行的承认。

作为这项基金的历史“见证人”,日前,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教授向记者详细叙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时的具体情况。
设立提议
陈章良回忆:“1994年春节前夕,我接到通知,要我到中南海参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主持召开的科技界部分专家讨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的座谈会。会上被邀请发言的还有杨乐等5位中青年科学家,每人发言10分钟。也可能因为我最年轻,因此只给了我5分钟。”
90年代初,我国科研队伍状况令人担忧,人才老化、后继乏人问题相当严重。那时,科研一线的学科带头人的年龄基本上都在50岁以上。据统计,1992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平均年龄为53岁,全国高校的教授中56岁以上的占80%。科技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形势,令科技界很多专家忧心忡忡。
陈章良回忆说:“当时不仅人才老化问题严重,而且人才引进也很困难。不少学有所成的海外留学人员也考虑返回祖国工作,但是,他们最为担心的是国内的科研经费不能得到保障。”
那天,在中南海的发言中,陈章良是这样说的:“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例如,美国用总统基金资助杰出青年科学家,并邀请他们到白宫做客。我们是否每年也能从总理基金中拿出5000万元人民币,资助100位海外留学的青年学者回国效力?可以的话,10年之后,就有1000位年轻的科学家得到资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可能从他们中产生。”
年轻人的这番话把大家逗乐了。因为当时国家基金面上项目每年资助的经费只有2万~3万元,大家认为陈章良的建议有点不切合实际。
李鹏也笑了,他说:“我的总理基金并没有多少钱,大家却都盯上了。”
总理回应
很快就是元宵节,陈章良应邀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元宵节招待会,李鹏一见陈章良就对他说:“我认为你提的建议可行,儘快写一个报告交给科委(科技部),不要太长,有两页纸就可以。”
经多方共同努力,大约是1994年3月初,李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呈递的报告上作出批示,批准划拨专款,设立这项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基金,定名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宗旨是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当年,49位青年学者获得了该基金的资助。陈章良也应邀担任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一届评审。
陈章良说,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重在考察申请者以往的工作业绩、科学素养以及学风和学术道德,是否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并实施异议期制度,整个评审过程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该项基金始终保持着良好声誉。
基金投入
2004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11.7亿元人民币,共受理中青年学者申请5489人次,有1174名申请者获得资助,占申请总人数的21.39%。获资助者中,1116人具有博士学位。实践证明,这项基金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促进我国高层次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涌现出白春礼、陈竺、李静海、李家洋、王志新、刘德培、田刚、卢柯等一批又一批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其中31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已成为我国科技界的栋樑之才。
基金指南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申请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
(3)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5)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6)与境外单位没有正式聘用关係;
(7)保证资助期内每年在依託单位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在9个月以上。
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华人青年学者,符合上述2至7条件的,可以申请。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申请;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不得再次申请。
注意事项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考察申请人本人的学术水平及创新潜力,撰写申请书时不填写“主要参加者”;
(2)申请书摘要部分填写申请人的“主要学术成绩”;
(3) 申请书项目名称栏目填写“研究领域”,而不是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
(4)申请书中关于论文被收录与引用情况仅需提供统计表。
历年申请
公布通则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XXXX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予以公布。
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有违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或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在(公布起)15日内(8月8日至8月22日)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书面异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3年
2013年7月26日公布申请人
序号 申请人 性别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领域 依託单位所在国别(地区)
1 王晓锋 男 博士 副教授 超新星及其前身星 清华大学
2 司宗国 男 博士 教 授 Top夸克、QCD和标準模型之外的新物理 山东大学
3 刘应华 男 博士 教 授 极端环境下重要工程结构完整性研究 清华大学
4 张希承 男 博士 教 授 随机流与随机偏微分方程 武汉大学
5 张高飞 男 博士 教 授 复动力系统 南京大学
6 李传锋 男 博士 教 授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 李志辉 男 博士 研究员 跨流域空气动力学研究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8 李 若 男 博士 教 授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北京大学
9 陈 斌 男 博士 教 授 弦理论 北京大学
10 罗洪刚 男 博士 教 授 凝聚态理论与数值方法 兰州大学
11 施均仁 男 博士 教 授 量子输运及材料物性的理论研究 北京大学
12 梁 军 男 博士 教 授 先进複合材料力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13 翟 荟 男 博士 研究员 冷原子物理 清华大学
14 田 野 男 博士 研究员 数论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5 李 成 男 博士 研究员 星系形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6 范辉军 男 博士 教 授 辛几何与数学物理 北京大学
17 严 军 男 博士 教 授 哈密尔顿动力系统 复旦大学
18 何 珂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表面、界面和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及电学性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 张志涛 男 博士 研究员 非线性泛函分析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 郑海荣 男 博士 研究员 生物医学超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1 涂良成 男 博士 教 授 精密扭秤实验技术及其套用 华中科技大学
22 钱声帮 男 博士 研究员 密近双星及其伴星天体的观测与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23 高 喆 男 博士 教 授 磁约束电浆中波与不稳定性若干问题研究清华大学
24 王青云 男 博士 教 授 神经元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5 王 成 男 博士 教 授 爆炸力学 北京理工大学
26 黄彦平 男 博士 研究员 先进核动力系统热工水力关键科学问题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27 焦 宁 男 博士 教 授 C-H/C-C键氧气氧化反应及氮化反应研究北京大学
28 陶 军 男 博士 教 授 分子磁性调控 厦门大学
29 田 阳 女 博士 教 授 氧化应激过程的分析化学研究 同济大学
30 李俊华 男 博士 研究员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 清华大学
31 徐 宁 男 博士 教 授 高分子非晶液-固转变及非晶固体本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2 杨朝勇 男 博士 教 授 生物分析化学 厦门大学
33 张晓兵 男 博士 教 授 生化分析及生物感测 湖南大学
34 陈学元 男 博士 研究员 无机发光材料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能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5 傅 尧 男 博士 教 授 物理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6 李 峰 男 博士 教 授 层状结构催化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
37彭 卿 男 博士 副教授 无机纳米合成化学 清华大学
38 高 超 男 博士 教 授 石墨烯化学及巨观组装 浙江大学
39 刘亚军 男 博士 教 授 生物发光的理论研究 北京师範大学
40 曲良体 男 博士 教 授 低维共轭碳纳米结构及其功能化 北京理工大学
41 王 丹 男 博士 研究员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42 杨启华 女 博士 研究员 多相手性催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3 赵宗保 男 博士 研究员 高还原度化合物生物製造的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4 王江云 男 博士 研究员 化学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45 朱为宏 男 博士 教 授 精细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46 李 振 男 博士 教 授 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化学 武汉大学
47 吴 彪 男 博士 教 授 无机化学 西北大学
48 谢建华 男 博士 研究员 不对称催化合成研究 南开大学
49 侯剑辉 男 博士 研究员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50 马新宾 男 博士 教 授 一碳化工 天津大学
51 陈景文 男 博士 教 授 有机污染物计算毒理学 大连理工大学
52 祝凌燕 女 博士 教 授 环境污染化学 南开大学
53 陈耀峰 男 博士 研究员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化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54 何圣贵 男 博士 研究员 团簇科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55 徐明华 男 博士 研究员 不对称合成与手性药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56 张春阳 男 博士 研究员 生化分析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57 朱庆山 男 博士 研究员 低品位複杂铁矿高效利用基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58 傅 缨 女 博士 教 授 植物细胞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59 鲁林荣 男 博士 教 授 分子免疫学 浙江大学 中国
60 杜久林 男 博士 研究员 系统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61 高绍荣 男 博士 教 授 体细胞重编程 同济大学
62 郝玉金 男 博士 教 授 果树学 山东农业大学
63 刘佳佳 女 博士 研究员 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美国
64 王晓晨 女 博士 研究员 细胞生物学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65 胡 炜 男 博士 研究员 鱼类基因工程育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66 刘默芳 女 博士 研究员 小分子非编码RNA功能机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67 李英贤 女 博士 研究员 航天失重生理学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68 师咏勇 男 博士 研究员 人类複杂性状的遗传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69 江正强 男 博士 教 授 食品酶学 中国农业大学
70 魏太云 男 博士 研究员 植物病毒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係 福建农林大学
71 杨 光 男 博士 教 授 鲸类进化历史与适应机制 南京师範大学
72 郭大立 男 博士 研究员 树木根系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73 施 鹏 男 博士 研究员 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学机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74 黄 俊 男 博士 教 授 细胞分子生物学 浙江大学
75 姜 东 男 博士 教 授 作物栽培学 南京农业大学
76 张正光 男 博士 教 授 植物病理学 南京农业大学
77 龚继明 男 博士 研究员 离子长途转运及再分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8 孙书存 男 博士 教 授 动植物关係及其生态功能 南京大学
79 叶克穷 男 博士 研究员 核酸蛋白质複合物的结构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80 林荣呈 男 博士 研究员 植物光信号调控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1 王瑞武 男 博士 研究员 进化生态学与进化博弈论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82 聂广军 男 博士 研究员 生物材料 (抗肿瘤纳米药物)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83 黄 勛 男 博士 研究员 发育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84 张 兵 男 博士 研究员 高光谱遥感智慧型观测机理与信息处理模型研究中国科学院
85 张运林 男 博士 研究员 湖泊光学与水色遥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86刘鸿雁 男 博士 教 授 植物地理学 北京大学
87 王 焰 女 博士 研究员 矿床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88 杨 保 男 博士 研究员 古气候学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89 阳 坤 男 博士 研究员 青藏高原地表-大气能水循环过程及其区域影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90 范 可 女 博士 研究员 气候变异及气候预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1 吴龙华 男 博士 研究员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92 李三忠 男 博士 教 授 构造地质学 中国海洋大学
93 黄 方 男 博士 教 授 高温高压下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4 曾志刚 男 博士 研究员 海底热液活动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95 王格慧 男 博士 研究员 气溶胶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96 雷久侯 男 博士 教 授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7 韦刚健 男 博士 研究员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98 王彦飞 男 博士 研究员 计算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9 王震宇 男 博士 教 授 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100 李建威 男 博士 教 授 矿床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01 韩贵琳 女 博士 教 授 环境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
102 郑君瑜 男 博士 教 授 大气污染源与模型的定量不确定性分析华南理工大学
103 童小华 男 博士 教 授 空间数据可信度基础理论 同济大学
104 施 闯 男 博士 教 授 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及其套用 武汉大学
105 韩志武 男 博士 教 授 机械仿生学 吉林大学
106 夏星辉 女 博士 教 授 多泥沙河流的水环境过程和效应 北京师範大学
107 宇 波 男 博士 教 授 传热传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8 周福宝 男 博士 教 授 矿井瓦斯抽采与安全 中国矿业大学
109 王立忠 男 博士 教 授 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 浙江大学
110 范 峰 男 博士 教 授 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111 钟文琪 男 博士 研究员 气固两相流 东南大学
112 杨 柳 女 博士 教 授 建筑热环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13 金 衍 男 博士 教 授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4 周小平 男 博士 教 授 岩土体本构关係与数值模拟 重庆大学
115 胡少伟 男 博士 教 授 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
116 轩福贞 男 博士 教 授 机械结构完整性 华东理工大学
117 曾 嵘 男 博士 教 授 输变电系统长空气间隙放电机理及雷击防护清华大学
118 刘永长 男 博士 教 授 高性能金属材料相变行为、强化机理与组织控制天津大学
119 朱 恂 女 博士 教 授 微流器件内多相反应流传热传质 重庆大学
120 席北斗 男 博士 研究员 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121 康重庆 男 博士 教 授 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 清华大学
122吴广宁 男 博士 教 授 高速铁路电气绝缘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123 朱利民 男 博士 教 授 数位化製造与数控加工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124 赵玉龙 男 博士 教 授 微/纳机械感测与控制 西安交通大学
125 贾申利男 博士 教 授 开关电器电弧特性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126 肖建庄 男 博士 教 授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127 郑 萍 女 博士 教 授 新型特种电机的理论及工程套用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
128 杨春晖 女 博士 教 授 光电功能晶体生长与套用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129 高彦峰 男 博士 教 授 VO2智慧型节能材料研究 上海大学
130 徐福建 男 博士 教 授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
131 孙涛垒 男 博士 教 授 手性高分子生物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132 曹安源 男 博士 教 授 功能碳纳米材料与套用 北京大学
133 李良彬 男 博士 研究员 同步辐射原位研究高分子加工过程中的物理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34 姜 勇 男 博士 教 授 金属磁性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135 吕广宏 男 博士 教 授 面向聚变堆套用的高性能金属材料模拟与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6 徐卫林 男 博士 教 授 天然蛋白质纤维与再生 武汉纺织大学
137 杜世萱 女 博士 研究员 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结构与物性调控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38任文才 男 博士 研究员 二维碳基材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39 汪的华 男 博士 教 授 高温熔盐中金属材料的製备及服役行为 武汉大学
140 李 泓 男 博士 研究员 电池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41 谢志元 男 博士 研究员 有机高分子光电器件物理与界面工程中国科学院长春套用化学研究所
142 刘文广 男 博士 教 授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天津大学
143 李厚强 男 博士 教 授 多媒体编码与检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4 季向阳 男 博士 副教授 视频编码 清华大学
145 李树涛 男 博士 教 授 图像信息获取与处理 湖南大学 中国
146 陈小武 男 博士 教 授 虚拟现实与可视计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7 杨中民 男 博士 教 授 有源多组分玻璃光纤与器件 华南理工大学
148 闫连山 男 博士 教 授 信息光子与通信 西南交通大学
149 陶小峰 男 博士 教 授 无线组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150 王欣然 男 博士 教 授 低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南京大学
151 江 涛 男 博士 教 授 複杂无线环境下大规模MIMO通信理论与方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152 宋爱国 男 博士 教 授 力触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基础研究 东南大学
153 程建功 男 博士 研究员 新型敏感材料特性与感测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54 唐小虎 男 博士 教 授 分散式存储、再生码 西南交通大学
155 张颖伟 女 博士 教 授 数据驱动的过程控制 东北大学
156 陈胜勇 男 博士 教 授 机器视觉与图像理解 浙江工业大学
157 孙希明 男 博士 教 授 切换时滞系统的理论与套用 大连理工大学
158 徐 科 男 博士 研究员 大尺寸、高质量氮化镓单晶衬底材料的生长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研究所
159 裴 丽 女 博士 教 授 新型光电子器件 北京交通大学
160 王建民 男 博士 教 授 大规模过程数据管理与挖掘 清华大学
161 王新兵 男 博士 教 授无线网路资源分配与性能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
162 陈恩红 男 博士 教 授 情境数据挖掘及套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63 刘允刚 男 博士 教 授 非线性系统与自适应/时变控制 山东大学
164 方勇纯 男 博士 教 授 智慧型与自主机器人 南开大学
165 张广宇 男 博士 研究员 新型纳米信息器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66 余建军 男 博士 教 授 超宽频光纤传输系统与网路 复旦大学
167 郑庆东 男 博士 研究员 有机光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68 赵季中 男 博士 教 授 物联网多维信息智慧型感知与计算关键技术研究西安交通大学
169 陈煜波 男 博士 教 授 全球互联时代的市场行销与商业创新 清华大学
170 汤 珂 男 博士 副教授 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
171 刘 俏 男 博士 教 授 公司金融 北京大学 中国香港
172 耿 涌 男 博士 研究员 资源环境管理及政策分析中国科学院瀋阳套用生态研究所
173 蒋 炜 男 博士 教 授 质量控制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美国
174 黄 敏 女 博士 教 授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东北大学
175 彭 怡 女 博士 教 授 数据挖掘与多目标决策 电子科技大学
176 李 隽 男 博士 教 授 肿瘤学(肿瘤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中山大学
177 招明高 男 博士 教 授 神经药理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178 陈策实 男 博士 研究员 肿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
179 李慧艳 女 博士 研究员 肿瘤免疫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180 刘 争 男 博士 教 授 鼻部炎症性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
181 黄璐琦 男 博士 研究员 中药资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182 龙亚秋 女 博士 研究员 药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83 张 烜 男 博士 教 授 风湿病和临床免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84 陈万生 男 博士 教 授 中药药效物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185 杨胜勇 男 博士 教 授 药物设计方法与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 四川大学
186 朱心红 男 博士 教 授 抑郁症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187 张爱华 男 博士 教 授 慢性肾脏病 南京医科大学
188 席建忠 男 博士 教 授 生物晶片 北京大学
189 贾卫华 女 博士 教 授 流行病学 中山大学
190 曹 丰 女 博士 教 授 心肌再生的机制及干预的在体分子影像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191 区景松 男 博士 教 授 循环系统(心胸外科) 中山大学
192 吉训明男 博士 教 授 缺血性卒中诊治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
193 赵维莅 女 博士 主任医师淋巴细胞疾病 上海交通大学
194 屈卫东 男 博士 教 授 饮用水与健康 复旦大学
195 马 雄 男 博士 主任医师 非病毒性肝病免疫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196 郭非凡 女 博士 研究员 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97 王雪梅 女 博士 教 授 纳米医学 东南大学
198 季红斌 男 博士 研究员 呼吸系统肿瘤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99 邓红雨 女 博士 研究员 肿瘤病毒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00 郝海平 男 博士 教 授 中药体内过程与机理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科技网)
2014年
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2014-08-04)
序号 | 申请人 | 性别 | 学位 | 研究领域 | 依託单位 | ||
1 | 丁航 | 男 | 博士 | 多相流与液滴动力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2 | 王家军 | 男 | 博士 | 低维拓扑 | 北京大学 | ||
3 | 亢战 | 男 | 博士 | 不确定性结构分析与最佳化 | 大连理工大学 | ||
4 | 白承铭 | 男 | 博士 | 代数学及其在数学物理中的套用 | 南开大学 | ||
5 | 刘彬 | 男 | 博士 | 先进材料的多尺度多场力学 | 清华大学 | ||
6 | 许晨阳 | 男 | 博士 | 代数几何 | 北京大学 | ||
7 | 杨文力 | 男 | 博士 | 量子可积系统的研究 | 西北大学 | ||
8 | 张远波 | 男 | 博士 | 凝聚态物理 | 复旦大学 | ||
9 | 陈京 | 男 | 博士 | 强场原子分子物理 | 北京套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 ||
10 | 鲁巍 | 男 | 博士 | 雷射电浆加速器 | 清华大学 | ||
11 | 魏宇杰 | 男 | 博士 | 材料强度与韧性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12 | 刘建胜 | 男 | 博士 | 强场雷射物质相互作用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13 | 刘继峰 | 男 | 博士 | 緻密天体的多波段观测研究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
14 | 吴健 | 男 | 博士 | 分子超快精密测控 | 华东师範大学 | ||
15 | 陈宇翱 | 男 | 博士 | 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6 | 明平兵 | 男 | 博士 | 固体多尺度建模与计算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
17 | 郑阳恆 | 男 | 博士 | 实验粒子物理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
18 | 赵强 | 男 | 博士 | 中高能核物理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19 | 高亮 | 男 | 博士 | 宇宙结构形成数值模拟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
20 | 章志飞 | 男 | 博士 | 偏微分方程 | 北京大学 | ||
21 | 陈春英 | 女 | 博士 | 核技术及其套用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
22 | 胡锡俊 | 男 | 博士 | 哈密顿系统 | 山东大学 | ||
23 | 张田忠 | 男 | 博士 | 纳米力学 | 上海大学 | ||
24 | 彭新华 | 女 | 博士 | 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25 | 陈澍 | 男 | 博士 | 低维冷原子系统中的若干前沿问题研究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
26 | 高学云 | 男 | 博士 | 基于纳米技术的活细胞原位分析方法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27 | 纪红兵 | 男 | 博士 | 仿生催化反应与工程 | 中山大学 | ||
28 | 孙聆东 | 女 | 博士 | 无机材料化学 | 北京大学 | ||
29 | 张礼知 | 男 | 博士 | 污染控制化学 | 华中师範大学 | ||
30 | 许华平 | 男 | 博士 | 含硒高分子自组装 | 清华大学 | ||
31 | 陈兴 | 男 | 博士 | 化学生物学 | 北京大学 | ||
32 | 裘晓辉 | 男 | 博士 | 纳米测量与表征技术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
33 | 王心晨 | 男 | 博士 | 光催化 | 福州大学 | ||
34 | 张健 | 男 | 博士 | 功能配合物化学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
35 | 张新刚 | 男 | 博士 | 有机氟化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
36 | 刘植昌 | 男 | 博士 | 石油化工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37 | 王树涛 | 男 | 博士 | 生物界面化学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
38 | 叶松 | 男 | 博士 | 有机小分子催化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39 | 张俊良 | 男 | 博士 | 烯炔与小环化学:多样性合成与选择性控制 | 华东师範大学 | ||
40 | 邓春晖 | 男 | 博士 | 微纳米材料蛋白质分离分析新技术新方法 | 复旦大学 | ||
41 | 邓兆祥 | 男 | 博士 | DNA纳米分析化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42 | 刘震 | 男 | 博士 | 色谱分析与分离材料 | 南京大学 | ||
43 | 苏红梅 | 女 | 博士 | 自由基、激发态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44 | 王为 | 男 | 博士 | 多孔催化 | 兰州大学 | ||
45 | 朱进 | 男 | 博士 | 生物大分子相关识别体系的构筑和套用 | 南京大学 | ||
46 | 陈宝梁 | 男 | 博士 | 环境界面化学与土壤污染控制 | 浙江大学 | ||
47 | 何彦 | 男 | 博士 | 生化分析及生物感测 | 湖南大学 | ||
48 | 李春 | 男 | 博士 | 抗逆高效生物转化系统的构建与套用 | 北京理工大学 | ||
49 | 潘秀莲 | 女 | 博士 | 碳催化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50 | 王强斌 | 男 | 博士 | 无机半导体纳米晶合成与生物套用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51 | 杨俊 | 男 | 博士 | 生物大分子固体磁共振波谱分析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
52 | 朱麟勇 | 男 | 博士 | 光化学手段构建生物医药材料 | 华东理工大学 | ||
53 | 陈威 | 男 | 博士 | 有机污染物环境界面化学 | 南开大学 | ||
54 | 刘思金 | 男 | 博士 | 环境污染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55 | 严锋 | 男 | 博士 | 离子聚合物功能材料化学 | 苏州大学 | ||
56 | 张香平 | 女 | 博士 | 面向绿色化工的分子热力学及系统集成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57 | 朱冰 | 男 | 博士 | 表观遗传学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
58 | 冯耀宇 | 女 | 博士 | 兽医寄生虫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
59 | 刘峰 | 男 | 博士 | 发育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
60 | 朱平 | 男 | 博士 | 冷冻电子显微学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
61 | 陈发棣 | 男 | 博士 | 观赏园艺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
62 | 杨青 | 女 | 博士 | 农药毒理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
63 | 刘江 | 男 | 博士 | 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
64 | 宋任涛 | 男 | 博士 | 玉米分子遗传学 | 上海大学 | ||
65 | 徐彦辉 | 男 | 博士 | 表观遗传调控关键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复旦大学 | ||
66 | 曾庆银 | 男 | 博士 | 林木比较功能基因组学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67 | 张美佳 | 男 | 博士 | 畜禽繁殖学/卵母细胞减数分裂 | 中国农业大学 | ||
68 | 杨振纲 | 男 | 博士 | 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发育 | 复旦大学 | ||
69 | 申卫军 | 男 | 博士 | 土壤生态学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
70 | 段留生 | 男 | 博士 | 作物生长发育化学调控与抗逆栽培 | 中国农业大学 | ||
71 | 刘兵 | 男 | 博士 | 造血调控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
72 | 林双君 | 男 | 博士 | 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
73 | 许琛琦 | 男 | 博士 | 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74 | 王延轶 | 女 | 博士 | 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
75 | 王宏斌 | 男 | 博士 | 植物逆境感知与叶绿体应答 | 中山大学 | ||
76 | 徐健 | 男 | 博士 |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
77 | 苗龙 | 男 | 博士 | 细胞运动与细胞骨架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
78 | 李云海 | 男 | 博士 | 植物学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
79 | 吴敬 | 女 | 博士 | 食品酶製备及套用的基础研究 | 江南大学 | ||
80 | 张爱兵 | 男 | 博士 | 鳞翅目昆虫多样性及群落建成机制研究 | 首都师範大学 | ||
81 | 吴昌银 | 男 | 博士 | 水稻生殖发育生物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
82 | 贺怀宇 | 女 | 博士 | 氩-氩年代学与稀有气体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
83 | 谭文峰 | 男 | 博士 | 土壤胶体与界面化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
84 | 张志飞 | 男 | 博士 | 寒武纪大爆发与腕足动物 | 西北大学 | ||
85 | 颜晓元 | 男 | 博士 | 氮素循环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86 | 效存德 | 男 | 博士 | 极地冰冻圈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
87 | 安太成 | 男 | 博士 | 环境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
88 | 景传勇 | 男 | 博士 | 环境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89 | 王雪梅 | 女 | 博士 | 陆气交换关键过程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 中山大学 | ||
90 | 孟智勇 | 女 | 博士 | 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机理和可预报性 | 北京大学 | ||
91 | 刘学军 | 男 | 博士 | 土壤氮循环 | 中国农业大学 | ||
92 | 贺灿飞 | 男 | 博士 | 经济地理 | 北京大学 | ||
93 | 刘勇勤 | 女 | 博士 |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微生物及其与气候环境关係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
94 | 汤秋鸿 | 男 | 博士 | 陆地水循环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係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95 | 章军锋 | 男 | 博士 | 构造物理与流变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96 | 钟宏 | 男 | 博士 | 矿床学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
97 | 王赟 | 男 | 博士 | 地震各向异性理论与多分量地震技术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
98 | 曾令森 | 男 | 博士 | 地壳深熔作用与造山带深部过程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
99 | 肖化云 | 男 | 博士 | 同位素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
100 | 黄刚 | 男 | 博士 | 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及东亚季风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
101 | 王大志 | 男 | 博士 | 海洋环境蛋白质组学 | 厦门大学 | ||
102 | 陆现彩 | 男 | 博士 | 矿物学 | 南京大学 | ||
103 | 曹宏斌 | 男 | 博士 | 冶金环境工程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104 | 陈银广 | 男 | 博士 |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与污泥资源化利用 | 同济大学 | ||
105 | 曾祥君 | 男 | 博士 | 主动配电系统故障自愈控制理论与技术 | 长沙理工大学 | ||
106 | 张立志 | 男 | 博士 | 膜式热质传递过程 | 华南理工大学 | ||
107 | 熊继军 | 男 | 博士 | 特殊环境下的测试技术及仪器 | 中北大学 | ||
108 | 郑金海 | 男 | 博士 | 河口治理与海岸保护 | 河海大学 | ||
109 | 陈求稳 | 男 | 博士 | 生态水力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
110 | 吕兴才 | 男 | 博士 |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 | 上海交通大学 | ||
111 | 戴彩丽 | 女 | 博士 | 提高採收率与油田化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112 | 白博峰 | 男 | 博士 | 多相流动与传热 | 西安交通大学 | ||
113 | 苏彦庆 | 男 | 博士 | 高活性合金熔炼与铸造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114 | 田煜 | 男 | 博士 | 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 清华大学 | ||
115 | 王怡 | 女 | 博士 | 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116 | 王强 | 男 | 博士 | 冶金过程的外场控制与套用基础 | 东北大学 | ||
117 | 王平 | 男 | 博士 |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服役安全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西南交通大学 | ||
118 | 居冰峰 | 男 | 博士 | 微/纳製造过程检测与控制 | 浙江大学 | ||
119 | 刘辛军 | 男 | 博士 | 机构学与机器人 | 清华大学 | ||
120 | 刘战强 | 男 | 博士 | 切削、磨削加工工艺与装备 | 山东大学 | ||
121 | 钟茂华 | 男 | 博士 | 捷运安全科学与工程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
122 | 陈靖 | 男 | 博士 | 核用湿法冶金 | 清华大学 | ||
123 | 张强 | 男 | 博士 | 流域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 | 中山大学 | ||
124 | 李剑 | 男 | 博士 | 工程电介质特性与测量 | 重庆大学 | ||
125 | 周建庭 | 男 | 博士 | 桥樑监测与加固 | 重庆交通大学 | ||
126 | 潘世烈 | 男 | 博士 | 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
127 | 党智敏 | 男 | 博士 | 无机/有机介电功能複合材料设计与实现 | 北京科技大学 | ||
128 | 宋晓艳 | 女 | 博士 | 金属纳米材料的稳定性 | 北京工业大学 | ||
129 | 郭洪波 | 男 | 博士 | 高温防护涂层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130 | 智林杰 | 男 | 博士 | 富碳高分子材料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
131 | 暴宁钟 | 男 | 博士 | 无机能量转换功能材料 | 南京工业大学 | ||
132 | 封伟 | 男 | 博士 | 功能有机/碳複合材料 | 天津大学 | ||
133 | 吴宇平 | 男 | 博士 | 电化学储能複合材料 | 复旦大学 | ||
134 | 麦立强 | 男 | 博士 | 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 | 武汉理工大学 | ||
135 | 张皓 | 男 | 博士 | 纳米晶/聚合物複合组装材料的构筑 | 吉林大学 | ||
136 | 谭鸿 | 男 | 博士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四川大学 | ||
137 | 范同祥 | 男 | 博士 | 先进结构陶瓷 | 上海交通大学 | ||
138 | 陈义旺 | 男 | 博士 | 高分子纳米複合材料 | 南昌大学 | ||
139 | 张军 | 男 | 博士 | 纤维素材料的加工与功能化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140 | 叶宁 | 男 | 博士 | 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
141 | 忻向军 | 男 | 博士 | 融合光接入网 | 北京邮电大学 | ||
142 | 赵千川 | 男 | 博士 | 网路化动态系统性能最佳化与安全控制 | 清华大学 | ||
143 | 单崇新 | 男 | 博士 | II族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
144 | 谢庆国 | 男 | 博士 | 数字PET成像 | 华中科技大学 | ||
145 | 李永庆 | 男 | 博士 | 半导体低维结构中的自旋物理学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
146 | 魏勛斌 | 男 | 博士 | 肿瘤的生物医学光学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
147 | 仇旻 | 男 | 博士 | 微纳光子学 | 浙江大学 | ||
148 | 胡俊 | 男 | 博士 | 複杂目标电磁特性建模与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 | ||
149 | 吴枫 | 男 | 博士 | 数据、图像和视频高效编码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50 | 王义平 | 男 | 博士 | 光纤感测技术 | 深圳大学 | ||
151 | 鲁仁全 | 男 | 博士 | 网路量化系统的控制理论及套用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152 | 万青 | 男 | 博士 | 氧化物半导体及其新概念器件套用 | 南京大学 | ||
153 | 刘辉 | 男 | 博士 | 光学与光电子材料 | 南京大学 | ||
154 | 陈景东 | 男 | 博士 | 3D语音增强及降噪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
155 | 陶建华 | 男 | 博士 | 多通道融合的言语分析与生成理论和方法研究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
156 | 张强 | 男 | 博士 | 生物计算理论及其套用 | 大连大学 | ||
157 | 唐政 | 男 | 博士 | 半导体缺陷物理 | 华东师範大学 | ||
158 | 熊红凯 | 男 | 博士 | 多媒体通信 | 上海交通大学 | ||
159 | 黄华 | 男 | 博士 | 图像/视频的结构表达与套用 | 北京理工大学 | ||
160 | 程学旗 | 男 | 博士 | Web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
161 | 仲盛 | 男 | 博士 | 分布网路环境中的可信多方计算 | 南京大学 | ||
162 | 黄铁军 | 男 | 博士 | 图像视频分析、压缩与识别 | 北京大学 | ||
163 | 赵勇 | 男 | 博士 | 新型光电测量与感测器技术 | 东北大学 | ||
164 | 段海滨 | 男 | 博士 | 基于群体智慧型的无人机自主控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165 | 曹先彬 | 男 | 博士 | 民航交通运行监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166 | 李翔 | 男 | 博士 | 複杂网路集群行为分析与控制 | 复旦大学 | ||
167 | 陈山枝 | 男 | 博士 | 移动性管理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
168 | 刘军 | 男 | 博士 | 组织行为 | 中国人民大学 | ||
169 | 施俊琦 | 男 | 博士 | 领导力与团队绩效研究 | 中山大学 | ||
170 | 冯帅章 | 男 | 博士 |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 | 上海财经大学 | ||
171 | 陈玉宇 | 男 | 博士 | 行为经济学 | 北京大学 | ||
172 | 肖条军 | 男 | 博士 | 供应链渠道管理博弈行为分析 | 南京大学 | ||
173 | 邓世名 | 男 | 博士 | 基于数据学习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 | 华中科技大学 | ||
174 | 李建平 | 男 | 博士 |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
175 | 曹彬 | 男 | 博士 | 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发呼吸道传染病 | 首都医科大学 | ||
176 | 荆志成 | 男 | 博士 | 肺循环及肺血管疾病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
177 | 张澄 | 男 | 博士 | 动脉粥样硬化 | 山东大学 | ||
178 | 李红良 | 男 | 博士 | 天然免疫调控网路与心脑血管疾病 | 武汉大学 | ||
179 | 陈旻 | 男 | 博士 | 自身免疫性肾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北京大学 | ||
180 | 王前飞 | 男 | 博士 | 急性白血病的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
181 | 徐文东 | 男 | 博士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中枢可塑性 | 复旦大学 | ||
182 | 张研 | 女 | 博士 | 神经生物学 | 北京大学 | ||
183 | 王立平 | 男 | 博士 | 恐惧情绪神经环路功能解析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184 | 祁海 | 男 | 博士 | 细胞免疫学 | 清华大学 | ||
185 | 马春红 | 女 | 博士 | HBV感染、免疫与肝病 | 山东大学 | ||
186 | 杨勇 | 男 | 博士 | 皮肤离子通道病 | 北京大学 | ||
187 | 孙晓东 | 男 | 博士 | 眼科学-视网膜脱离后视觉功能损伤分子机制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
188 | 邓旭亮 | 男 | 博士 | 口腔生物材料 | 北京大学 | ||
189 | 刘善荣 | 男 | 博士 | 非编码RNA与肿瘤转移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
190 | 麦海强 | 男 | 博士 | 肿瘤学(头颈部肿瘤) | 中山大学 | ||
191 | 郑元义 | 男 | 博士 | 超声分子影像与治疗 | 重庆医科大学 | ||
192 | 于春水 | 男 | 博士 |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 天津医科大学 | ||
193 | 张宏 | 男 | 博士 | 核医学分子影像 | 浙江大学 | ||
194 | 项鹏 | 男 | 博士 | 干细胞移植与组织再生 | 中山大学 | ||
195 | 蓝柯 | 男 | 博士 | KSHV潜伏感染与致瘤机制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
196 | 周光飈 | 男 | 博士 | 中药抗肿瘤药理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
197 | 蒋晨 | 女 | 博士 | 靶向药物递释系统 | 复旦大学 | ||
198 | 丁克 | 男 | 博士 | 药物化学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
199 | 鞠建华 | 男 | 博士 | 天然药物化学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
200 | 谢欣 | 女 | 博士 | 受体药理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年
201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序号 | 申请人 | 性别 | 学位 | 研究领域 | 依託单位 | ||
1 | 王汉生 | 男 | 博士 | 高维複杂数据的理论与套用 | 北京大学 | ||
2 | 蔡阳健 | 男 | 博士 | 光束调控及套用 | 苏州大学 | ||
3 | 古 英 | 女 | 博士 | 表面等离激元光学的交叉和套用 | 北京大学 | ||
4 | 万贤纲 | 男 | 博士 | 计算凝聚态物理 | 南京大学 | ||
5 | 他得安 | 男 | 博士 | 医学超声检测 | 复旦大学 | ||
6 | 徐莉梅 | 女 | 博士 | 相变与临界现象理论研究及其在複杂液体中的套用 | 北京大学 | ||
7 | 陈志强 | 男 | 博士 | X射线成像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清华大学 | ||
8 | 杨立军 | 男 | 博士 | 非牛顿流体射流不稳定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9 | 孙文昌 | 男 | 博士 | 调和分析与小波分析 | 南开大学 | ||
10 | 吴恆安 | 男 | 博士 | 材料纳尺度力学行为和机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1 | 曲绍兴 | 男 | 博士 | 新型材料的力学问题 | 浙江大学 | ||
12 | 武海军 | 男 | 博士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南京大学 | ||
13 | 宝音贺西 | 男 | 博士 | 不规则引力场中的轨道理论 | 清华大学 | ||
14 | 方陶陶 | 男 | 博士 | 宇宙结构形成演化的多波段观测 | 厦门大学 | ||
15 | 陆朝阳 | 男 | 博士 | 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6 | 王刚锋 | 男 | 博士 | 微纳米力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
17 | 孙斌勇 | 男 | 博士 | Langlands 纲领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
18 | 孙立涛 | 男 | 博士 | 纳米材料的表面结构调控及其动态过程的显微学研究 | 东南大学 | ||
19 | 刘江来 | 男 | 博士 | 粒子天体物理实验 | 上海交通大学 | ||
20 | 李 竞 | 男 | 博士 | 偏微分方程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
21 | 何 源 | 男 | 博士 | 高功率射频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22 | 周善贵 | 男 | 博士 | 核物理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
23 | 胡 峻 | 男 | 博士 | 代数群, 量子群, 赫克代数 | 北京理工大学 | ||
24 | 范一中 | 男 | 博士 | 理论天体物理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25 | 洪春雁 | 女 | 博士 | 拓扑高分子的合成及套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26 | 黄伟新 | 男 | 博士 | 催化表面化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27 | 李 昂 | 男 | 博士 | 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策略与方法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
28 | 曾明华 | 男 | 博士 | 溶液配位化学及功能配位化学 | 广西师範大学 | ||
29 | 秦安军 | 男 | 博士 | 基于三键的高分子合成化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
30 | 张文科 | 男 | 博士 | 聚合物单分子力谱 | 吉林大学 | ||
31 | 王新平 | 男 | 博士 | 元素自由基化学 | 南京大学 | ||
32 | 黄岩谊 | 男 | 博士 | 单细胞分析 | 北京大学 | ||
33 | 林道辉 | 男 | 博士 | 纳米材料污染化学 | 浙江大学 | ||
34 | 彭海琳 | 男 | 博士 | 纳米材料化学与纳米器件 | 北京大学 | ||
35 | 吴传德 | 男 | 博士 | 仿生框架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质研究 | 浙江大学 | ||
36 | 杨清正 | 男 | 博士 | 超分子光化学 | 北京师範大学 | ||
37 | 巢 晖 | 男 | 博士 | 生物无机化学 | 中山大学 | ||
38 | 王金兰 | 女 | 博士 | 低维材料理论化学 | 东南大学 | ||
39 | 王靖岱 | 男 | 博士 | 化学反应工程 | 浙江大学 | ||
40 | 张望清 | 男 | 博士 | 非均相自由基聚合 | 南开大学 | ||
41 | 王春江 | 男 | 博士 | 催化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 | 武汉大学 | ||
42 | 夏 帆 | 男 | 博士 | 生命分析化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
43 | 王宏达 | 男 | 博士 | 结构生物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长春套用化学研究所 | ||
44 | 唐金魁 | 男 | 博士 | 功能配合物化学 | 中国科学院长春套用化学研究所 | ||
45 | 楚 霞 | 女 | 博士 | 生化分析与生物感测 | 湖南大学 | ||
46 | 张建玲 | 女 | 博士 | 胶体界面化学热力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47 | 李兴伟 | 男 | 博士 | 芳烃选择性官能化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48 | 苏海佳 | 女 | 博士 | 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 | 北京化工大学 | ||
49 | 巩金龙 | 男 | 博士 | 能源催化 | 天津大学 | ||
50 | 陈春城 | 男 | 博士 | 环境光催化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51 | 叶明亮 | 男 | 博士 | 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52 | 罗军华 | 男 | 博士 | 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
53 | 邓伟侨 | 男 | 博士 | 材料模拟与设计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54 | 赵 斌 | 男 | 博士 | 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55 | 吕雪峰 | 男 | 博士 | 蓝细菌代谢工程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
56 | 马忠华 | 男 | 博士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 | 浙江大学 | ||
57 | 严建兵 | 男 | 博士 | 玉米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 | 华中农业大学 | ||
58 | 范衡宇 | 男 | 博士 | 哺乳动物卵巢功能的分子调节机理 | 浙江大学 | ||
59 | 叶 升 | 男 | 博士 | 微生物生物化学 | 浙江大学 | ||
60 | 贺超英 | 男 | 博士 | 植物果实进化发育遗传学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61 | 唐定中 | 男 | 博士 | 植物抗病性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
62 | 欧光朔 | 男 | 博士 | 细胞迁移与细胞骨架 | 清华大学 | ||
63 | 田誌喜 | 男 | 博士 | 大豆功能基因组学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
64 | 缪 炜 | 男 | 博士 | 原生动物学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65 | 杜卫国 | 男 | 博士 | 爬行动物胚胎生理生态学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
66 | 钱志勇 | 男 | 博士 | 纳米生物材料 | 四川大学 | ||
67 | 李国红 | 男 | 博士 | 基因转录调控与表观遗传学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
68 | 任 军 | 男 | 博士 | 种猪遗传改良 | 江西农业大学 | ||
69 | 艾庆辉 | 男 | 博士 | 水生动物营养生理 | 中国海洋大学 | ||
70 | 李 斌 | 男 | 博士 | 分子免疫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
71 | 徐书华 | 男 | 博士 | 群体基因组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72 | 徐永镇 | 男 | 博士 | RNA剪接与昆虫发育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73 | 陈剑峰 | 男 | 博士 | 细胞黏附与迁移机理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74 | 应 浩 | 男 | 博士 | 甲状腺激素作用与代谢调控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75 | 雷 鸣 | 男 | 博士 |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76 | 王佳伟 | 男 | 博士 | 植物小分子RNA与年龄途径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77 | 李澄宇 | 男 | 博士 | 系统神经科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78 | 黎胜红 | 男 | 博士 | 植物特殊结构中的次生代谢产物与生物功能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
79 | 蒋 毅 | 男 | 博士 | 人类视知觉研究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
80 | 杜 岩 | 男 | 博士 | 物理海洋学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
81 | 王喜龙 | 男 | 博士 | 环境地理学 | 北京大学 | ||
82 | 王风平 | 女 | 博士 | 深部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
83 | 胡修棉 | 男 | 博士 | 沉积学 | 南京大学 | ||
84 | 王开存 | 男 | 博士 | 地表能量平衡与气候变化 | 北京师範大学 | ||
85 | 崔 峻 | 男 | 博士 | 火星电离层形成机制研究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
86 | 姚槐应 | 男 | 博士 | 土壤微生物生态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
87 | 田 军 | 男 | 博士 | 古海洋学 | 同济大学 | ||
88 | 段晚锁 | 男 | 博士 |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可预报性的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及其套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
89 | 王厚杰 | 男 | 博士 | 河口海岸学:现代黄河入海沉积物从源到汇的关键沉积动力过程 | 中国海洋大学 | ||
90 | 罗 义 | 女 | 博士 | 环境地球化学 | 南开大学 | ||
91 | 郭 锋 | 男 | 博士 | 岩石学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
92 | 史志华 | 男 | 博士 | 土壤水蚀机理与过程模拟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
93 | 姜卫平 | 男 | 博士 | 坐标时间序列非线性变化的物理机制 | 武汉大学 | ||
94 | 李建春 | 女 | 博士 | 岩体爆破振动分析和预测研究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
95 | 兰恆星 | 男 | 博士 | 工程地质动力学与地质灾害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96 | 杨岳衡 | 男 | 博士 | 同位素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
97 | 裴 韬 | 男 | 博士 | 时空数据挖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98 | 梁尔源 | 男 | 博士 | 树轮生态学与气候学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
99 | 魏 勇 | 男 | 博士 | 行星空间物理学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
100 | 孙有斌 | 男 | 博士 | 第四纪地质学与古气候变化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
101 | 刘 庄 | 男 | 博士 | 功能纳米材料在新型肿瘤治疗方法中的套用探索 | 苏州大学 | ||
102 | 张浩力 | 男 | 博士 |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兰州大学 | ||
103 | 门永锋 | 男 | 博士 | 高分子物理 | 中国科学院长春套用化学研究所 | ||
104 | 傅旭东 | 男 | 博士 | 山区河流与流域泥沙动力学 | 清华大学 | ||
105 | 于 荣 | 男 | 博士 | 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 清华大学 | ||
106 | 阮新波 | 男 | 博士 | 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107 | 李秦川 | 男 | 博士 | 机器人机构学 | 浙江理工大学 | ||
108 | 范 峰 | 男 | 博士 | 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109 | 肖 睿 | 男 | 博士 | 固体燃料热解气化 | 东南大学 | ||
110 | 张幸红 | 男 | 博士 | 超高温陶瓷基複合材料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111 | 朱锦涛 | 男 | 博士 | 聚合物有序结构材料 | 华中科技大学 | ||
112 | 何正友 | 男 | 博士 | 电力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 西南交通大学 | ||
113 | 段 炼 | 男 | 博士 | 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 | 清华大学 | ||
114 | 吴 刚 | 男 | 博士 | 结构工程 | 东南大学 | ||
115 | 王同敏 | 男 | 博士 | 合金凝固行为与控制 | 大连理工大学 | ||
116 | 杨全红 | 男 | 博士 | 碳功能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和层次化构建 | 天津大学 | ||
117 | 李永乐 | 男 | 博士 | 桥樑风振与车振 | 西南交通大学 | ||
118 | 刘世元 | 男 | 博士 | 机械测试理论、方法与技术 | 华中科技大学 | ||
119 | 潘安练 | 男 | 博士 | 新型信息光子材料与器件 | 湖南大学 | ||
120 | 王晓东 | 男 | 博士 | 传热传质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
121 | 熊立华 | 男 | 博士 | 径流形成与预报 | 武汉大学 | ||
122 | 韩庆华 | 男 | 博士 | 大跨空间结构 | 天津大学 | ||
123 | 孙玉文 | 男 | 博士 | 数位化製造与数控加工技术 | 大连理工大学 | ||
124 | 王天友 | 男 | 博士 | 内燃机气流运动与喷雾 | 天津大学 | ||
125 | 李润伟 | 男 | 博士 | 磁性材料与器件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126 | 李 峰 | 男 | 博士 | 碳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储能研究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127 | 徐 波 | 男 | 博士 | 新型与高性能亚稳材料 | 燕山大学 | ||
128 | 李伟华 | 女 | 博士 | 海工腐蚀与控制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129 | 田 明 | 男 | 博士 | 特种及功能性弹性体材料 | 北京化工大学 | ||
130 | 朱万成 | 男 | 博士 | 深部岩体损伤与破裂及其致灾机理 | 东北大学 | ||
131 | 何茂刚 | 男 | 博士 | 流体热物理性质 | 西安交通大学 | ||
132 | 强志民 | 男 | 博士 | 环境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133 | 秦高梧 | 男 | 博士 | 计算材料学辅助的新材料设计与製备 | 东北大学 | ||
134 | 刘宣勇 | 男 | 博士 | 生物陶瓷涂层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
135 | 宋云涛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关键科学与技术研究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
136 | 邓 军 | 男 | 博士 | 矿井热动力灾害防治 | 西安科技大学 | ||
137 | 刘 鸿 | 男 | 博士 | 环境工程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慧型技术研究院 | ||
138 | 郭建春 | 男 | 博士 | 低渗与緻密油气藏压裂酸化 | 西南石油大学 | ||
139 | 单忠德 | 男 | 博士 | 数位化绿色製造理论、技术及装备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 ||
140 | 王 凌 | 男 | 博士 | 智慧型最佳化调度理论与方法 | 清华大学 | ||
141 | 史保森 | 男 | 博士 | 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42 | 董晓臣 | 男 | 博士 | 半导体生物光电子 | 南京工业大学 | ||
143 | 曾晓洋 | 男 | 博士 | 高能效片上系统(SoC) | 复旦大学 | ||
144 | 张志军 | 男 | 博士 | 天线与电波传播 | 清华大学 | ||
145 | 张 民 | 男 | 博士 | 自然语言的结构分析与机器翻译 | 苏州大学 | ||
146 | 张钦宇 | 男 | 博士 | 空天通信理论与技术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147 | 谢 冰 | 男 | 博士 | 软体复用 | 北京大学 | ||
148 | 张新鹏 | 男 | 博士 | 多媒体信息隐藏 | 上海大学 | ||
149 | 罗 均 | 男 | 博士 | 机器人扰动控制技术 | 上海大学 | ||
150 | 刘华锋 | 男 | 博士 | 定量医学成像 | 浙江大学 | ||
151 | 金仲和 | 男 | 博士 | MEMS与皮卫星 | 浙江大学 | ||
152 | 刘 雷 | 男 | 博士 | 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的能带工程及缺陷杂质调控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
153 | 吴立刚 | 男 | 博士 | 非连续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154 | 屈军乐 | 男 | 博士 | 生物医学光学成像 | 深圳大学 | ||
155 | 陈文光 | 男 | 博士 | 高性能计算机的评测、性能最佳化与编程 | 清华大学 | ||
156 | 刘宏伟 | 男 | 博士 | 雷达信号处理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157 | 李宏亮 | 男 | 博士 | 图像视频分割与编码 | 电子科技大学 | ||
158 | 薛晨阳 | 男 | 博士 | 微纳米感测器原理与集成 | 中北大学 | ||
159 | 刘雪明 | 男 | 博士 | 光纤雷射非线性理论及套用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160 | 李朝晖 | 男 | 博士 | 多维光信息传输与处理 | 暨南大学 | ||
161 | 裴 丽 | 女 | 博士 | 新型光电子器件 | 北京交通大学 | ||
162 | 张勇东 | 男 | 博士 | 网际网路环境下大规模视频内容分析与处理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
163 | 管海兵 | 男 | 博士 | 虚拟化方法与技术 | 上海交通大学 | ||
164 | 丁进良 | 男 | 博士 | 数据驱动的複杂工业系统运行最佳化控制及其套用 | 东北大学 | ||
165 | 王 亮 | 男 | 博士 | 视觉模式分析与理解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
166 | 王大轶 | 男 | 博士 | 太空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
167 | 冯志勇 | 女 | 博士 | 认知无线网路理论与技术研究 | 北京邮电大学 | ||
168 | 陈诗一 | 男 | 博士 | 风险管理与经济效率分析 | 复旦大学 | ||
169 | 路江涌 | 男 | 博士 | 国际创业 | 北京大学 | ||
170 | 舒 嘉 | 男 | 博士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东南大学 | ||
171 | 霍宝锋 | 男 | 博士 | 供应链管理 | 浙江大学 | ||
172 | 吴建军 | 男 | 博士 |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複杂性 | 北京交通大学 | ||
173 | 王 灿 | 男 | 博士 | 碳减排影响机制与政策 | 清华大学 | ||
174 | 李志纯 | 男 | 博士 |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交通需求管理 | 华中科技大学 | ||
175 | 刘俊岭 | 男 | 博士 | 血小板活化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
176 | 徐文东 | 男 | 博士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中枢可塑性 | 复旦大学 | ||
177 | 李建明 | 男 | 博士 | 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病理学 | 苏州大学 | ||
178 | 周家国 | 男 | 博士 | 心脑血管药物药理学 | 中山大学 | ||
179 | 周荣斌 | 男 | 博士 | 固有免疫受体与疾病机制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80 | 赵 晨 | 男 | 博士 | 视网膜变性疾病 | 南京医科大学 | ||
181 | 张华凤 | 女 | 博士 | 肿瘤生物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82 | 易 凡 | 男 | 博士 | 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 山东大学 | ||
183 | 高成江 | 男 | 博士 | 抗病毒天然免疫 | 山东大学 | ||
184 | 居胜红 | 女 | 博士 | 分子影像和功能影像 | 东南大学 | ||
185 | 程 翔 | 男 | 博士 | 免疫炎症与冠心病 | 华中科技大学 | ||
186 | 陈心春 | 男 | 博士 | 感染免疫 | 广东医学院 | ||
187 | 高 飞 | 男 | 博士 | 配子发生及相关疾病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
188 | 赵 强 | 男 | 博士 | 受体药理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
189 | 鞠振宇 | 男 | 博士 | 老年医学 | 杭州师範大学 | ||
190 | 张 浩 | 男 | 博士 | 心血管外科学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
191 | 胡荣贵 | 男 | 博士 | 肿瘤与蛋白质稳态异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192 | 朱波峰 | 男 | 博士 | 法医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
193 | 夏 昆 | 男 | 博士 | 神经精神等重大疾病的遗传学基础 | 中南大学 | ||
194 | 杨清武 | 男 | 博士 | 神经病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
195 | 郝继辉 | 男 | 博士 | 肿瘤学(消化系统肿瘤) | 天津医科大学 | ||
196 | 余 鹰 | 男 | 博士 | 前列腺素与心血管疾病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197 | 程永现 | 男 | 博士 | 中药药效物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
198 | 舒跃龙 | 男 | 博士 | 流感病原生物学研究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 ||
199 | 余宏杰 | 男 | 博士 | 传染病流行病学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200 | 李文辉 | 男 | 博士 | B肝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