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合模线

(2020-03-26 13:51:47) 百科综合
合模线

合模线

合模线又称溢料线:过量的塑胶在模具接合部位流出,切除溢边后仍留下可见的痕迹、有时称模痕或界面线,也指由于物料流入塑模部件之间的缝隙而在塑件或铸件上产生的缝迹,或製造塑模的主体模型下的接合缝,用以表明塑模在该处分成两半或分成几个部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合模线
  • 外文名:joint line
  • 学科:模具设计
  • 领域:塑胶模具成型

模具痕迹

通常,在塑件上的合模线痕迹取决于模具的精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加工精度不高,致使模具配合不良,在塑件上出现明显的合模线痕迹,甚至产生飞边。为此,除必须要求模具具有高的加工精度外,还要求在模具计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合模线应位于塑件上不明显的部位;
②合模线应位于塑件上易于去掉飞边的部位;
③合模线最好设在平面上。
通常,用钢材加工的模具,易于出现飞边。铸铝模具和铜镍合金电铸模具精度高,飞边少。

设计

模具的阴模和阳模必须配合严密,要避免轮廓或阶梯型合模线出现。如果合模线必须设计在製件的侧壁上,则製件侧壁
表面应设计成下图1所示的结构,两边间的距离为0.254~0.381mm。在可能的情况下,侧壁上可设计0.254mm的凸圆,如下图2所示。
图2图2
图1图1
由于模塑件表面需要修整,所以在合模线处设计一个半径为0.381~0.794mm的圆弧边,如下图3所示。在设计侧壁有沟槽的製品时,应从上部留出一段距离,如下图4所示。此距离大约为1.98~2.36mm,这样容易去除飞边。在设计合模时,儘量採用圆形面合模线,因为圆形面合模线要比直形或畸形面合模线设计起来更容易些。
图3图3
图4图4

毛边原因

造成合模线毛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工艺控制方面,常常是由于过分充填,注射压力过大或锁模力不够造成的,二是模具方面的原因。解决的办法是:
①先不要注满物料,看—下没毛边时,然后延长注射时间,再增加保压时间;
②增大锁模力,锁紧模具;
③维修模具,将毛边大的部分烧焊,然后再研磨抛光达到规定尺寸。

吹塑製品考虑

吹塑成型后的合模线,一般在制品的侧面,对有四角或矩形截面的容器来说,为了避免壁厚不均,有时合模线设在对角线上,脱模方便,在合模线周围设计若干条与合模线同样的条纹,掩饰製品的表面。但是横跨合模线的雕刻文字和複杂的雕刻图案,合模时容易出现错位,还是不用为宜。吹塑成型製品越大,合模线越明显。
由于吹塑成型不用凸模,而且吹塑製品的收缩大,所以脱模斜度即使是零也能够脱模。有时为了减少拐角部位厚薄不均匀的现象,将这一部位的脱模斜度取为1/60,深部取为1/15,表面带皮革纹和梨皮状图案时脱模斜度必须为1/15以上。
製品合模线的设计,即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以製品容易从模具中顺利地脱出为原则。某些形状複杂的吹塑製品有时需要选用不规则的分型面,甚至要用三个或多个合模线,採用可移动的组合分型面模具。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