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一落索

(2019-12-08 00:10:32) 百科综合

一落索

一落索,词牌名,又名“洛阳春”“玉连环”“一络索”“上林春”“窗下绣”“金落索”。《词谱》以《梅苑》无名氏《一落索·腊后东风微透》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另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等七种变体。代表作品有吕渭老《一落索·宫锦裁书寄远》等。

基本介绍

  • 词牌名:一落索
  • 别称:洛阳春、玉连环、一络索等
  • 正体字数:四十四字
  • 始兴年代:宋代
  • 流行年代:宋代
  • 代表作品:《一落索·宫锦裁书寄远》

词牌沿革

一落索,本系宋人俗语,犹言“一大串”,后乃用为词调,调名即咏本意。欧阳修词名《洛阳春》,张先词名《玉连环》,辛弃疾词名《一络索》。另有《上林春》《窗下绣》《金落索》别称。见宋张先《张子野词》,入般涉调(黄钟羽)及双调(夹钟商)。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梅苑》无名氏《一落索·腊后东风微透》为代表。此词见宋黄大舆《梅苑》选本,前后段两起句六字,第二句四字,结句五字,宋词仅得此首,若两结各添一字,即后毛词体也。
变体一: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吕渭老《一落索·宫锦裁书寄远》为代表。此与《梅苑》无名氏词同,惟后段结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
变体二: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毛滂《一落索·月下花前风畔》为代表。此调以毛词及秦、欧二词为正体。其余皆变格也。而毛词此体,宋人填者尤多。 前段起句,辛弃疾词“羞见鑒鸾孤却”,“ 鑒”字仄声。第二句,王安中词“霜华催鬓”,“霜”字平声。结句,周邦彦词“恐花也如人瘦”,“花”字平声;朱敦儒词“容易放春归去”,“容”字平声。后段起句,方岳词“叶下亭皋渺渺”,上“渺”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前后所列诸词。
变体三:双调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张先《一落索·来时露浥衣香润》为代表。此亦毛词体,惟前段起句七字异。贺铸、吕渭老词,正与此同。但贺词起句“初见碧纱窗下绣”,吕词“蝉带残声移别树”,平仄与此异。
变体四: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秦观《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为代表。此亦毛词体,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五字句异。程垓“门外烟寒”词、辛弃疾“锦帐如云”词,正与此同,但程词起句“门外烟寒杨柳”、辛词“锦帐如云开处”,平仄与此异。
变体五: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严仁《一落索·清晓莺啼红树》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五字,后段第二句四字,前结七字,后结六字,于各家中极为参差,录备一体。
变体六: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陈凤仪《一络索·送蜀守蒋龙图》为代表。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韵仄平仄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平仄韵
变体七: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欧阳修《一落索·红纱未晓黄鹂语》为代表。此词前后段起句七字,第二句五字,余与毛词同。坊本前结作五字句,今从《高丽史·乐志》改定。黄庭坚“谁道秋来”词,正与此同,但前段第二句,“任游人不顾”句法小异。按此词第二句应作上一下四句法,黄词为正。 黄词前段起句“谁道秋来烟景素”,“道”字、“景”字俱仄声,“秋”字、“来”字俱平声。第二句“任游人不顾”,“不”字仄声。后段第二句“对月亭风露”,“月”字仄声。第四句“更作甚悲秋赋”,“作”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词:《一落索·腊后东风微透》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腊后东风微透,越梅时候。一枝芳信到江南,来报先春秀。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宿醉频拈轻嗅,堪醒残酒。笛声容易莫相催,留待纤縴手。
变体一
格律对照词:《一落索·宫锦裁书寄远》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宫锦裁书寄远,意长辞短。香兰泣露雨催莲,暑气昏池馆。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向晚小园行遍,石榴红满。花花叶叶尽成双,浑似我、梁间燕。
变体二
格律对照词:《一落索·月下花前风畔》
中中中中中,中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
月下花前风畔,此情不浅。欲留风月守花枝,却不道、而今远。
中仄仄平中,中平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
樯外鹭飞沙晚,烟斜雨短。青山祗管一重重,向东下、遮人眼。
变体三
格律对照词:《一落索·来时露浥衣香润》
平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来时露浥衣香润,彩绦垂鬓。捲帘还喜月相亲,把酒与、花相近。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西去阳关休问,未歌先恨。玉峰山下水长流,流水尽、情无尽。
变体四
格律对照词:《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
中中平中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杨花终日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倖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变体五
格律对照词:《一落索·清晓莺啼红树》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清晓莺啼红树,又一双飞去。日高花气扑人来,独自个、伤春无绪。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别后暗宽金缕,倩谁传语。一春不忍上高楼,为怕见、分携处。
变体六
格律对照词:《一络索·送蜀守蒋龙图》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此去马蹄何处?向沙堤新路。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着、西楼否?
变体七
格律对照词:《一落索·红纱未晓黄鹂语》
平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红纱未晓黄鹂语,蕙炉消残炷。锦屏罗幕护春寒,昨夜里、三更雨。
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
绣帘闲倚吹轻絮,敛眉山无绪。看花拭泪向归鸿,问来处、逢郎否?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範作品

  • 宋代吕渭老《一落索·宫锦裁书寄远》
  • 宋代毛滂《一落索·月下花前风畔》
  • 宋代张先《一落索·来时露浥衣香润》
  • 宋代秦观《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
  • 宋代严仁《一落索·清晓莺啼红树》
  • 宋代陈凤仪《一络索·送蜀守蒋龙图》
  • 宋代欧阳修《一落索·红纱未晓黄鹂语》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