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
书号: 53482
ISBN: 978-7-111-53482-2
作者: 周苏 编着
印次: 1-2
责编: 郝建伟
开本: 16开
字数: 471千字
定价: 49.0
所属丛书: 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装订: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12-07
内容简介
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创新、创业的基础且重要的知识体系。其中,创新方法是科技创新的手段,也是科技创新的内容,先进的创新方法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利器。对创新方法的学习、研究和掌握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先导性意义。 由前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开始创建的一种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成的理论体系——TRIZ,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部委的重视与推广,是学习、掌握和研究创新方法与理论的重要知识体系。实践表明,运用TRIZ创新,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帮助人们系统地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本质,确定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方向,最终抓住一切机会来彻底解决问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发出富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本教材的内容包括了传统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与技法、知识创新、管理创新、TRIZ创新方法原理介绍、TRIZ工具介绍和运用TRIZ原理来解决问题的一些实践案例,是学习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知识的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
目录信息
前言
课程教学进度表
第1章 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
1.1 发明与创新
1.1.1 发现和发明
1.1.2 创造与创新
1.1.3 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
1.2 什幺是科技创新
1.2.1 科技创新体系
1.2.2 创新文化与环境
1.2.3 创新发展
1.3 知识创新的内涵
1.3.1 特徵
1.3.2 形式与能力
1.3.3 知识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源泉
1.4 管理创新及其4个阶段
1.4.1 管理创新的内容
1.4.2 管理创新的4个阶段
1.4.3 基本条件
1.4.4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1.5 国家标準:创新方法套用能力等级规範
1.6 脑洞大开: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网际网路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7 实验与思考:熟悉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
第2章 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
2.1 试错法
2.2 头脑风暴法
2.2.1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则
2.2.2 头脑风暴小组的成员
2.2.3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
2.2.4 头脑风暴法的使用技巧
2.2.5 头脑风暴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2.3 形态分析法
2.3.1 特点
2.3.2 实施步骤
2.3.3 形态分析法的优缺点
2.4 和田十二法
2.5 脑洞大开:无人驾驶和拼车会革了传统汽车商的命吗?
2.6 实验与思考:头脑风暴法实践
第3章 创新思维与技法
3.1 思维定势
3.2 创造性思维方式
3.2.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2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3.2.3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3.2.4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3.3 泛化思维视角
3.3.1 改变思考方向
3.3.2 转换问题
3.4 创造性思维技法
3.4.1 整体思考法
3.4.2 多萤幕法
3.4.3 尺寸-时间-成本分析(STC运算元)
3.4.4 资源-时间-成本分析(RTC运算元)
3.4.5 金鱼法
3.5 因果分析法
3.5.1 常见的因果分析方法
3.5.2 因果轴分析方法
3.6 资源分析法
3.6.1 特徵
3.6.2 分类
3.6.3 资源分析方法
3.7 脑洞大开:中国“网际网路+”与美国“新硬体时代”
3.8 实验与思考: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实践
第4章 TRIZ创新方法基础
4.1 TRIZ创新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4.1.1 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
4.1.2 TRIZ的发展历程
4.1.3 TRIZ的未来发展
4.2 发明的5个级别
4.2.1 发明的创新水平
4.2.2 发明级别的划分
4.2.3 发明级别划分的意义
4.3 TRIZ的重要概念
4.3.1 核心思想
4.3.2 技术系统
4.3.3 功能
4.3.4 矛盾与冲突
4.3.5 理想度、理想系统与最终理想解
4.4 理想化方法的套用
4.5 脑洞大开:虚拟时代已来,手环手錶求稳
4.6 实验与思考:阿奇舒勒的5个发明级别
第5章 技术系统的进化
5.1 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由来
5.2 S曲线及其作用
5.2.1 S曲线
5.2.2 技术预测
5.3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5.3.1 3条生存法则
5.3.2 5条发展法则
5.3.3 进化法则的本质和作用
5.4 裁剪
5.4.1 裁剪原理和过程
5.4.2 裁剪对象的选择
5.4.3 基于裁剪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5.5 脑洞大开:从模仿到创新,中国用了15年时间
5.6 实验与思考:用最终理想解启迪创造性思维
第6章 发明原理与套用
6.1 发明原理的由来
6.2 原理1:分割
6.3 原理2:抽取
6.4 原理10:预先作用
6.5 原理13:反向作用
6.6 原理15:动态特性
6.7 原理18:机械振动
6.8 原理19:周期性作用
6.9 原理28:机械系统替代
6.10 原理32:颜色改变(改变颜色、拟态)
6.11 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
6.12 脑洞大开:万物互联需要高速行动网路的支持
6.13 实验与思考:熟悉与套用嵌套(套娃)原理
第7章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
7.1 技术矛盾
7.2 39个通用工程参数
7.3 矛盾矩阵
7.4 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
7.4.1 分析技术系统
7.4.2 定义技术矛盾
7.4.3 解决技术矛盾
7.5 矛盾矩阵的发展
7.6 脑洞大开:收购阿朗推动诺基亚创新
7.7 实验与思考:套用矛盾矩阵获取问题解决方案
第8章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
8.1 物理矛盾
8.1.1 物理矛盾的定义
8.1.2 物理矛盾的定义步骤
8.1.3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关係
8.2 11个分离原理
8.3 4种分离方法
8.3.1 时间分离
8.3.2 空间分离
8.3.3 条件分离
8.3.4 系统级别上的分离
8.4 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
8.4.1 分析技术系统
8.4.2 定义物理矛盾
8.4.3 解决物理矛盾
8.5 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
8.6 分离方法与发明原理的对应关係
8.7 脑洞大开:行李箱被颠覆式创新
8.8 实验与思考:用分离方法解决物理矛盾
第9章 科学效应与套用
9.1 效应与社会效应
9.1.1 羊群效应
9.1.2 蝴蝶效应
9.1.3 青蛙效应
9.1.4 木桶效应
9.1.5 酒与污水定律
9.1.6 蘑菇管理
9.1.7 80/20效率法则
9.2 科学效应及其作用
9.3 TRIZ理论中的科学效应
9.4 套用科学效应解决创新问题
9.5 脑洞大开:“+网际网路”与“网际网路+”
9.6 实验与思考:科学效应套用实践
第10章 工业工程方法
10.1 工业工程基础
10.1.1 定义
10.1.2 专业地位
10.1.3 作用
10.1.4 工业工程意识
10.1.5 常用技术
10.2 工作研究
10.2.1 工作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10.2.2 工作研究的步骤
10.3 人因工程
10.4 物流工程
10.5 生产运作与管理
10.5.1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0.5.2 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与目的
10.5.3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技能
10.5.4 从管理角度的分类
10.6 脑洞大开:机器人会逐渐融入生活
10.7 实验与思考:工业工程方法实践
第11章 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
11.1 精益生产
11.1.1 发展过程
11.1.2 定义
11.1.3 实质
11.1.4 终极目标
11.1.5 管理工具
11.1.6 管理原则
11.2 精益物流
11.2.1 目标
11.2.2 方法
11.2.3 系统基本框架
11.3 现场管理
11.3.1 5S管理
11.3.2 目视管理
11.3.3 定置管理
11.4 脑洞大开:跨境电商的2016
11.5 实验与思考:精益生产套用实践
第12章 六西格玛管理体系
12.1 什幺是六西格玛
12.1.1 六西格玛管理的定义
12.1.2 历史由来
12.2 主要作用
12.3 组织结构
12.4 主要流程
12.5 管理特徵
12.6 六西格玛设计
12.7 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的对比
12.8 脑洞大开:未来最强大的计算设备——汽车
12.9 课程实验总结
附录
附录A 40个发明原理
附录B 39×39矛盾矩阵
附录C 物理效应
附录D 化学效应
附录E 几何效应
附录F 部分参考答案和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