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守候》16万字,分上下两部,马季以文革为界线,叙述了自己从事相声艺术50多年来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在峥嵘岁月里品尝的酸甜苦辣,着重讲述了马季与师徒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尤为珍贵的是,马季还在自传中吐露了他对相声艺术发展的肺腑之言和对家人、对儿子的殷殷之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生守侯》
- 作者::马季
- 字数::16万字
- 语种::汉语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名字
《一生守侯》

简介
《一生守侯》
《一生守侯》

《一生守侯》是已故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以自传形式撰写的。此书在马季先生逝世之前不到一个月才得以定稿。书中叙述了解放初期的相声发展,马季先生和同行在中南海里的演出,相声在“文革”时期的遭遇等等 ;还着重讲述了与老师和徒弟之间的情谊以及艺友之间、搭档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鲜为人知的感情故事。揭示了马季先生从事相声艺术50多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其中,还穿插了马季先生在八九十年代,当他的事业到达巅峰期时,对相声发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
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讲述的是马季在粉碎“四人帮”前的经历,包括如何走上相声道路,以及在“五七”干校的经历,下部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马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他的事业到达巅峰期时,对相声发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结尾部分还收集了马季对人生和事业的一些感悟。
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讲述的是马季在粉碎“四人帮”前的经历,包括如何走上相声道路,以及在“五七”干校的经历,下部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马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他的事业到达巅峰期时,对相声发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结尾部分还收集了马季对人生和事业的一些感悟。
目录
马东签名售书
马东签名售书

上部
第一章 我的少年时光
相声的启蒙
一场意外的业余演出
第二章 我学相声的黄金时期
初入说唱团
老师侯宝林
第一章 我的少年时光
相声的启蒙
一场意外的业余演出
第二章 我学相声的黄金时期
初入说唱团
老师侯宝林
相声初下江南
偷学《卖布头》
知不足而努力
第三章 我难忘的几位领导
创作启蒙者王决
会做思想工作的徐曙
古怪性格的陶钝
爱护我的两个团长
第四章 去生活中找作品
第五章 “红墙”里的演出
毛主席说: “还是下去好!”
周总理的教诲
领导人的关怀
第六章 艰难的“文革时期”
历史的闹剧
我的大字报
第七章 “五七”千校的经历
嫩江的两次历险
带病去河南
对相声充满希望
第八章 特殊时期的创作
几经周折的《友谊颂》
引起风波的《战歌嘹亮》
下部
第九章 走自己的路
偷学《卖布头》
知不足而努力
第三章 我难忘的几位领导
创作启蒙者王决
会做思想工作的徐曙
古怪性格的陶钝
爱护我的两个团长
第四章 去生活中找作品
第五章 “红墙”里的演出
毛主席说: “还是下去好!”
周总理的教诲
领导人的关怀
第六章 艰难的“文革时期”
历史的闹剧
我的大字报
第七章 “五七”千校的经历
嫩江的两次历险
带病去河南
对相声充满希望
第八章 特殊时期的创作
几经周折的《友谊颂》
引起风波的《战歌嘹亮》
下部
第九章 走自己的路
《一生守侯》

辞去团长职位
演员与“走穴”
我的苦恼
第十章 艺友和搭档
刘宝瑞先生
老郭爷与少郭爷
最早与最长的搭档
创作的好伙伴
第十一章 相声的海外推广
第一次出国
香港与台湾
相声在东南亚
相声在美国
第十二章 关于相声“马家军”
我的师徒观
我割断了儿子与相声的缘分
第十三章 相声以外的事情
第十四章 我的人生感悟
感悟一
感悟二
感悟三
感悟四
演员与“走穴”
我的苦恼
第十章 艺友和搭档
刘宝瑞先生
老郭爷与少郭爷
最早与最长的搭档
创作的好伙伴
第十一章 相声的海外推广
第一次出国
香港与台湾
相声在东南亚
相声在美国
第十二章 关于相声“马家军”
我的师徒观
我割断了儿子与相声的缘分
第十三章 相声以外的事情
第十四章 我的人生感悟
感悟一
感悟二
感悟三
感悟四
作者简介
马季,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着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相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供献。
马季漫画像
马季漫画像

马季原名马树槐。河北省宝坻县黄庄村人。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曾出版相声选《登山英雄赞》,相声作品《打电话》、《画像》及《新桃花源记》等先后拍成电影。代表作有:《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赞》、《画像》、《新桃花源记》、《女队长》、《白骨精现行记》、《舞颱风雷》、 《五官争功》等。
书摘
《一生守侯》
《一生守侯》

侯先生不光教我们学艺,还教我们艺德和人品。艺德讲的是要给别人留饭,旧社会的艺人门户之见比较厉害,前面的演员把后面演员节目的笑料给刨了,让你后面没法说。建国后,侯先生在徒弟当中强调要特别讲究艺德,不能光顾自己。关于做人,侯先生有一句名言:“相声演员绝不是生活中的小丑。”他在自己创作的段子里刻画了很多反面人物的形象,如《夜行记》中的小市民,《离婚前奏曲》中玩世不恭的主人公,《戏剧杂谈》中的戏剧博士,《三棒鼓》中的江湖艺人等,都十分可笑和逼真,但这绝不是侯先生生活中的形象。……
“文革”中,我也写过侯先生的大字报,我认为我没出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表态,领导又要求写,这是很正常的。侯先生也给我写过,别人也写过,我也写过别人。社会上曾传言,说在“文革”中我打了侯先生一个耳光。有人说,曾就此问过侯先生,侯先生模稜两可地回答说:“旧社会徒弟打师傅,是常有的事情。”侯先生到底说没说过这样的话,我不得而知。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出于对侯先生的尊重,我也没有解释过。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读者,我从来没有打过侯先生,而且,我一直认为侯先生是我的老师。……
遗憾
马季是2006年12月20日去世的,18日他还和团结出版社编辑通电话,交流书稿审改情况。团结社策划部主任张晶告诉记者,马季很看重这部自传,并且已为此準备了好几年。在18日的通话中,马季还向编辑提出要亲自题写书名。“谁都知道马季的字写得很好,他一生为别人题字无数,但他最终未能为自己的书题字,这多少令人扼腕。”张晶说。
其他
宴山亭·读《一生守侯》忆马季
鸿雁空鸣苍冥寂寂,一载更无讯息。音容犹在,乐满人间,惟有萍蹤无迹,几多逡巡,沥沥风萧雨唳。梦矣,莫是逍遥游,双鱼难寄? 孰知悲愤提笔,血泪滂沱,恨燃胸臆。霜雪凄迷,蝇虫蜩鸠,岂撼浩然正气!坦蕩而来,笑骂天下不平事。依依,亘古徜徉山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