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园林(央视纪录片)

(2020-05-25 13:16:45) 百科综合
园林(央视纪录片)

园林(央视纪录片)

《园林》是由金明哲执导、央视纪录频道出品的原创纪录片。

该纪录片把汉、魏晋、唐、宋、明清、当下作为每集节点,从历史的跨度探究解读呈现中国千百年来独特的园林文化,探寻园林里的中国与美学人文价值、生活方式、审美情趣。

该片于2015年6月20日每天20:00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园林
  • 外文名:Chinese Garden
  • 其它译名: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
  • 出品时间:2015年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拍摄地点:十个省份,100多个景地
  • 首播时间:2015年6月20日
  • 导演:金明哲
  • 集数:8集
  • 每集长度:50分钟
  • 类型:纪录片
  • 上映时间:2015年6月20日至27日
  • 製片人:徐欢
  • 线上播放平台:央视网
  • 播出频道:CCTV-9
  • 承制: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临时播出:CCTV-3、CCTV-1、CCTV-2、CCTV-7
  • 音频製作:北京沐肆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剧情简介

400年前的文人把米汤洒在园林里的青苔上使之茂盛。1000年前,既是皇帝又是艺术家的皇帝建造了园林的最高峰——艮岳。实现了中国乐园文化的两大终极思想:蓬莱和桃花源。1000年后,蓬莱人李海峰花了5年的时间在自己看到海市蜃楼的地方复建了蓬莱仙山。中国人的花园,有神仙的理想,又有平民的热望。年复一年,不断重複修建,又被毁掉,又被重建……梦想的高度从未被超越。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是一种生活方式。园林,是植物,山水,泥土,树木搭建的一个温床,而山水植物,更是人类生存的宇宙的最佳建构模式,它就像人类的襁褓。园林,来源自然,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2000年来逐渐形成的精緻园林,享受文化最互动的生活方式,随着200年来科技的突飞猛进在逐渐消散,又在近20年悄然兴起。不管人类进步的快慢,只要人心未变,总会受到一种文化惯性的呼唤。这不是园林,这也是园林。
园林

分集剧情

第一集 仙境在人间
  自秦始皇建造了长城,中国就是围墙内的一个大花园。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造园。园林的起源来自“蓬莱”,再到文人的“桃花源”,梦想曲曲折折蜿蜒至今,中国人始终追求的是最佳人居环境和园林里的生活方式。园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物心转换之间,文明、梦想、且行且歌的生活,都高度凝练在咫尺山水中。
第二集 村庄里的上林苑
  “那些消逝的、认定已经远离我们的历史,会以各种生命样态存活于今天生活的每个角落”。藉助乡土画家李小超的视角,从今天的遗存丈量汉武帝的后花园——上林苑。李小超笔下的《上林长卷》,是一路走来的,从村庄到宫苑,再回归为村庄,这里面发生的就像花园里的牡丹和山野之花的一次对话,生生不息的土壤,总会有花朵长出来,所以,这次寻觅大汉园林遗蹟之旅,只是一场跨越2000年之久的朝花夕拾。
第三集 桃花源有多远
  《与山巨源绝交书》真正目的是什幺?《梅花三弄》不为世人理解的神交,《兰亭序》留给后人生死的感怀,《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放飞后世的无线风筝,飘摇迄今,映衬的是他数着谬谬的米粒,忍着辘辘饥肠发出的最璀璨的咏叹调。魏晋是动荡的年代,又是文人放野山林,在自然的花园中寻找答案的时代。他们从自然中採摘了梅、兰、竹、菊,移栽到城市的花园里。后世园林至此必有“四君子”。桃花源究竟有多远?这个问题到了今天也是生命真意的终极叩问。
第四集 写在大地上的诗
  唐诗无疑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唐园林则是诗人写在大地上的一首小诗。从山野络绎飞来的蝴蝶,携带自然的花香进入了城市,在唐代,逐渐形成后世真正意义的园林。从王维到白居易,让文人园林坚实落地。中国大地经历了太多的变迁,我们试图运用唐诗、南音和盆景这些唐代留存的艺术,重新搭建唐代园林。度量中国文人千年不变的尴尬:始终在政治、艺术、生命之间的徘徊。那南柯一梦,其实源自那古老而又质朴的故事——《庄周梦蝶》。
第五集 汴京艮岳梦
  ——我们所谓的进步,就是重新记忆起那些被遗忘的东西。——我们到底要一个盛世强国,还是一个温馨花园?我们寻访了致力保护杭州宋代文物的邵群、创作艮岳玻璃阵的艺术家夏小万,复原东京梦华的清明园周旭东,现代人的追求和宋徽宗的梦想交织在一起,造就一场不论古今的中国梦。艮岳,一个中国园林史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神话的诞生、泯灭、而又浴火重生。历史,在每个人心中重新摹写,每个人都可以在自我感官里享受历史——我们,终于进入古老的花园看到今花竞放。
继续看6-8集
选集
选集

幕后製作

《园林》的创作历时三年,採访专家62名,堪景78处,依託现存的古典园林和文物遗蹟,整理出几十万字的文献资料;以苏州园林为核心辗转江苏、浙江、上海、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南、福建、广东等十个省份,100多个景地,几乎囊括全国範围内的园林景观名山大川;同时也前往中国台湾、比利时、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记录了20多位为中国园林造梦的人。拍摄了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到狮子林、怡园、耦园、环秀山庄、艺圃,以及同里、木渎、陆巷等水乡古镇。
园林(央视纪录片)
自从《故宫100》拍摄之后,徐欢便思考怎幺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从2010年底播出的《颐和园》开始酝酿《园林》的製作。《园林》的录製将园林是什幺、来自何处、如何演变、又留下了什幺、我们如何亲近和怎样理解等疑问作为创意的出发点,最终以历史的角度来定义每集剧情。并借古喻今来谈论文化传承的问题。
纪录片《园林》摄製组是夏天来到扬州拍摄的,扬州的天气非常炎热,但摄製组前后来了两三次,拍摄了“祥庐”、“木香园”、“月庐”等扬州私家小园林的代表。

主创团队

总导演
金明哲
总顾问
叶放、何慕文
总製片人
周艳
录音
王同
製片人
徐欢
导演助理
胡曦文
总摄影
李健明
编审
周东元
总监製
胡恩
服装师
王素芝
监製
魏斌
造型师
王三军
音乐总监
王同
梳妆师
祝洁
参考资料来源于第20150620期片尾字幕

幕后花絮

不到苏州怎知园林如许
说到这部纪录片的创作灵感来源,《园林》的製片人徐欢表示:“园林是什幺?它究竟来自何处?它如何演变成现今的模样?园林又为当下留下了什幺?我们如何亲近它理解它?这些疑问成为创意的出发点。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其历史之久、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为世界上任何地区少见。以拙政园为代表的9座苏州古典园林,以其艺术、自然与哲理的完美结合,成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典範。
合併图册合併图册
“苏州园林运用了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涵浓厚的传统文化思想,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典範。直到今天,苏州人继承的园林生活方式依然被世人讚赏。这部纪录片立足苏州,以点带面,辐射全国。我们也非常希望以《园林》作为起点,进一步挖掘苏州的传统文化资源,将苏州丰富的文化内涵、独有的迷人风情传递给全世界。”
扬州人为何爱建私家小园林
“木香园”主人、扬州市庭院艺术研究会会长徐鹏志告诉记者,该纪录片最后一集则介绍扬州的私家小园林。
其实,随着这几年扬州私家小庭园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央视曾多次聚焦扬州私家小园林。徐鹏志介绍,2012年3月,央视十套《讲述》栏目播出的反映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专题片《庭院深深》,就缘起于2011年起市摄影家协会拍摄的《扬州古巷民居小庭园》。
“纪录片《园林》摄製组主创说,之前他们也看了央视播出的专题片《庭院深深》,但是,他们这次拍摄的角度不一样。”徐鹏志回忆道,纪录片《园林》摄製组是前年夏天来到扬州拍摄的,“那时候,扬州的天气非常炎热,但是他们前后来了两三次,不仅拍摄了‘祥庐’、‘木香园’、‘月庐’等扬州私家小园林的代表,还和我们探讨有关扬州私家小园林的话题。”
徐鹏志感言,纪录片《园林》摄製组非常细緻,“那次在我家就和我聊了4个小时,和我夫人聊了2个小时,他们主要好奇扬州人对建私家小园林怎幺会有如此高的热情,打造的像工艺品一样,以及我们是如何建私家小园林的。”
用泉州方言吟诵古诗词
纪录片《园林》的副导演陈韶瑜女士是泉州人。她介绍,“现在有些学者说古诗用国语念不押韵,但是用泉州方言就可以,泉州方言是最接近古汉语的。”
她认为,泉州的南音、方言、风俗习惯等,至今在生活中仍很好地体现了古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古城泉州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前期的筹备工作中,摄製组已请泉州南音剧团人员谱曲,到高甲剧团找演员,联繫鲤城诗词学会的傅孙义先生準备相关工作。在泉拍摄的主题将围绕古诗、音乐文化等进行。
说起此次返乡拍摄,陈韶瑜笑着说,前期的筹备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热心支持,她十分感谢。希望8月份在泉州的拍摄,能够把泉州的美景和古老文化的魅力用新角度呈现出来。
园林(央视纪录片)
泉州市级非遗泉州歌诀传承人、鲤城诗词学会副会长傅孙义说,千年古剎开元寺,东湖公园二公亭等地都是唐宋泉州先人创造并留存至今的园林古建筑,加上素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泉州方言与唐朝诗人吟诗几乎一模一样,而泉州又是全国迄今为止仍保留用方言形式吟诵古诗并一直流传的地方。为了更贴近这次纪录片的主题,摄製组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来表现泉州。
泉州方言基本上保留了古汉语原貌,而一些用现代汉语吟诵时不押韵的诗词,通过用泉州方言吟诵的方式,更具韵味。在泉州方言里,有文读和白读之分,前者多用于读古文、吟古诗、读成语,后者多用于日常生活,二者在一些字的读音上略有差异。“比如数字,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念的是白读的读音,但若涉及成语,这些数字的读音就成了文读。八仙过海、一事无成,这里的‘八’和‘一’的读音就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八个’和‘一个’的白读音。”傅孙义介绍,泉州方言也保留了古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的特点,吟诵起诗词来音韵和谐,意境悠长。
摄製组邀请南音社为8首古诗谱曲,由诗友吟诵或吟唱。在泉州进行拍摄时,诗词爱好者们将以集体吟诵、个人吟诵以及双人吟唱的表现形式展示泉州方言古韵,为纪录片在泉州的拍摄锦上添花。

发行信息

播出时间播出平台
2015年6月20日—27日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
参考资料:

作品评价

从艺术表现力上,《园林》力求用中国式的审美,运用航拍、水下摄影、维亚、微距、高速摄影等特殊摄影,进入当下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具有现实意义的表现手段,再现经典园林,还原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园林》製片人徐欢评)
《园林》与苏州结缘,是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力量的一次相遇,该片以苏州为着眼点,从苏州出发,以点带面,辐射全国,从一个新的视角再度聚焦了这些凝聚了中国人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人居典範。(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缪学评)
《园林》最值得称道之处,是把园林放在了国家、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下,探究人与园林、与自然、与家国的关係,体现了大人文的关怀,由此折射出园林的人文价值。《园林》是情怀是态度,是生活方式,是世界观,只要心中有山水,处处皆有山水。(艺术家、园林文化专家叶放评)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