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往开来,创新奋进,在济南“五年大变样”的进程中又扎扎实实地迈出了新的一步,顺利地实现了世纪元年的良好开局,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济南市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02年
- 完成: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任务。
- 新的台阶: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简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内容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
2001年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往开来,创新奋进,在济南“五年大变样”的进程中又扎扎实实地迈出了新的一步,顺利地实现了世纪元年的良好开局,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国民经济跨上新的台阶。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实现增加值增长4%;工业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3.7%,实现利税增长22.6%;民营经济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的23.3%;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强劲的领先势头,实现增加值增长15.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为9.1:41.5:49.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44.2亿元,增长12.5%。实现地域财政收入20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9.6亿元,分别增长19.1%和21.5%。
(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华东、华北流通枢纽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商品流通明显加快。2001年全市市场交易额达到528.5亿元,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5亿元,增长12.1%。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增强,全国10家股份制银行中,已有9家落户济南。2001年底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57.5亿元和1292亿元,分别增长14.3%和20.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作为“科教兴市”重要载体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等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势头喜人,近1亿元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正式运作。社会信息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信息产业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作用明显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增长了25%。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各类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健康发展,各级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总数达435家,在校生8万多人,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迈上新的台阶。旅游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45.4万人次,总收入达到61.3亿元,分别增长13.9%和22.2%。
(三)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正在高标準改造的泉城路和芙蓉街为搞好泉城特色标誌区建设、营造名牌城市又增添了新的光彩。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建设、二环路维修改造、纬六路道桥建设、工业北路拓宽改造、机场航站区扩建等工程动工兴建,加快了我市建设大交通和城市快速交通体系的步伐。全民参与的“一环九射”绿化、绿地广场建设和大环境绿化,把全市的城市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提高到36.8%和7.2平方米,已经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验收。全市万众一心的保泉努力和玉清湖水库投入使用,使停喷近千天的泉群恢复喷涌,泉城重现昔日风采与生机。通过持续不断的环境治理,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二级以上良好天气全年达到223天。以旧城改造为重点的房地产开发总投资71.35亿元,新开工面积314.85万平方米。城市环卫、城市公交工程和城市住房改革等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果。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大公民爱我中华、爱我泉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和行动更加强烈。交警效应在全市继续不断升华,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建设结出丰硕成果。各级政府廉政勤政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依法行政取得新进展。普法教育继续深入,公民法律意识有了新的增强。通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社会治安秩序一直保持了全国的领先水平。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更加深入扎实。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4‰。统计、审计、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认真履行了职能。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科研究、史志、国土资源、地震、档案、外事、侨务、口岸、民族宗教、台务、信访、对口支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7元,增长12.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3元,增长7.2%。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1%。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乡住房水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7平方米,有3426户棚户居民喜迁新居;农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9.9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177万平方米,热化率38.2%;城市用气普及率达到91.5%。
2001年政府工作取得的一切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有效监督、市政协的积极帮助和全市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一切驻济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市民、驻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港澳特区和台湾同胞以及一切与我们合作的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的增长速度和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主导产品不突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按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经济外向度低,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的发展质量还不高,功能有待努力强化;同时,政府自身建设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对此,我们将努力研究对策,争取更好更快地解决。
二、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工作,全面实现“五年大变样”的目标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现“五年大变样”目标的最后一年。历史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打好“五年大变样”的决胜仗,把济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再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提高城市品牌为出发点,进一步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好科技、产业、制度、环境“四个创新”,努力在工业经济、高效农业、新型三产、对外开放、城市建设、民营经济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把省会济南建设得更强更好,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济南“五年大变样”的合格答卷。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关于今年的任务,市政府还要向大会作计画和财政报告。我着重向代表报告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市,再造济南工业的新优势
工业经济是城市综合经济的主要成分,工业企业是我市经济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核心竞争主体。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思想,把工业放到整个经济发展的首位来抓,加快培植一批代表我市实力、形象的优势产业、重点集团和名牌产品,带动全市经济更快发展。
坚持工业强市,首先要把城市工业、尤其是大企业集团发展搞好。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拉动力为重点,从发展战略、行业规划和资金投入上,加大对大企业集团的支持力度。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投向关係济南工业主体功能的重大技术改造。通过大企业集团的加快发展,使我市电子信息、交通装备、家用电器、机械製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强身壮体,真正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中坚。经过卓有成效的努力,使小鸭家电、重型汽车、济南轻骑、浪潮伺服器等一批产品成为中国知名品牌。大企业的对外开放要面向世界500强,把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我市产品升级换代。要真正按《公司法》的要求,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战略,继续健全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实现管理制度创新。要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实行多种经济成分的快速发展。
突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要进一步加快,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加大採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努力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供应链网路化,骨干企业主要生产环节实行计算机管理。要加快技术创新,争取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所突破。鼓励大企业集团和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提高企业技术中心水平,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能力的升级。
突出园区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好、发展好,特别是齐鲁软体园、大学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这是今后济南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希望所在,要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全力做好扶持服务工作,使之得到最快发展。把大集团建立工业园区,或在开发区建立园中园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切入点、突破口。各县(市)区都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战略位置,以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把民营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抓紧抓好,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準入政策,扩大经营範围,扶持和鼓励骨干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水平。
走好工业强市路子的核心是建设一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敢打必胜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要造就适合其成长的培养机制、成长机制和激励机制,保持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相对稳定,尊重他们的意志和创造精神,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大胆地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体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必须把二者作为整体共同推进的工作抓好。
进一步调整好农业内部结构,更广泛地採用农业高科技,推进农业标準化进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优质畜牧业,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把发展农业龙头骨干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突出发展出口创汇型和农产品深加工型。把粮经的种植比例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水利的投入,继续进行五大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可持续高效农业开发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两大工程,以此推动农业结构的最佳化。
要加快改变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发展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的乡镇、村办企业,使一大批农民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重点是规划发展好县(市)区工业园和中心镇工业园,进一步提升县乡工业水平,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富裕建好载体。
要认真贯彻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给农民以新的休养生息和积累发展的机会。
(三)改造提升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力
要从营造省城品牌的高度发展第三产业,使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继续提高我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现有专业批发市场的水平。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引进国际商业财团,改造传统经营方式。突出发展会展业,规划建设会展中心,争取举办更多的全国性展会,努力向建成国内最有影响的会展城市迈进。
大力推进旅游业和金融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要整体着眼,全面加强,把景区建设、队伍建设和旅游推介三位一体运作好。今年,争取举办首届"泉水节",办好第二届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加强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龙洞风景区、华山等市区内主要景点建设,整治好环城公园;加强南部山区的保护性开发,加快推进五峰旅游度假区、七星台景区、红叶谷、药乡森林公园、五峰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加快建设好五峰山、灵岩寺、药乡森林公园、四门塔、野生动物世界、七星台的大旅游路线。争取开工建设洛庄汉墓博物馆。城市近郊要加快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营造旅游产业新优势。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支持经济发展同推动金融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加快培育会计、法律服务、房地产工程质量、经济鉴证、广告服务等中介组织,大力加强社区建设。
(四)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高效能管理好城市,树立省会新形象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名牌城市,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高效能管理。今年我们必须把这一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
搞好泉城特色标誌区的建设,主要完成泉城路拓宽、大明湖扩建、环城公园整治、县西巷改造和普利门广场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加快以城市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準、高质量、高速度建设好经十东路,全线贯通绕城高速公路,完成二环路改造,开工建设济南机场新候机楼,完成机场至邢村立交绿化工程。加快市区快速交通网路建设,重点建设顺河高架路北延、纬六路道桥、经六路西延长线工程。
要以治理髒乱差为重点,大规模搞好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城区道路挖掘,清理整顿马路市场,整顿规範户外广告,抓好人行道高标準铺装改造,搞好灯光夜市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高标準地进行大环境绿化,让市民更充分地享受蓝天、碧水的欢乐。要打好旧城改造攻坚战,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拓宽房地产开发的融资渠道,吸引境外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国外金融机构介入济南房地产市场;加大规划设计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同时,加快济南新城区的规划论证工作,并在经营城市上做好大文章。
(五)扩大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进一步提高全市经济的外向度
加入WTO,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经济走向低迷,加大了出口的难度;国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又出现了更大规模利用国际资本的可能。我们要坚定信心,审时度势,科学筹谋,强化措施,坚决打好外贸工作翻身仗。
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按国际市场要求,研究分析好我市产品的出口优势和弱势,在多元化国际市场上增加出口;在稳定扩大传统出口产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出口附加值,使出口结构逐步走上高级化、效益化。发挥贸促会作用,组织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推动更多的企业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显身手。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到境外发展,要坚持出口、进口双轨运行,以出促进,以进促出。认真落实扶持重点出口企业的8项措施,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头戏,今年招商引资工作要有更大作为。要高度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以诚信、规範、优良的服务,营造尊商、安商、富商的优质环境。招商引资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共同参与,政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要以工业项目为主,大项目为主,吸引世界500强为主。突出园区招商,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科技园区、各县(市)区和部分乡镇的工业园区,要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市现代化文明程度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最佳化成长环境,积极吸纳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要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和强化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普九"质量,合理配置最佳化教育资源,继续实施拓展名校战略,提高国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积极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扩大市属高等教育规模,基本满足全市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
加快调整卫生事业结构,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计画生育率控制在95%以上。
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先进城市"创建活动,造就更多的交警式行业和单位,营造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範。围绕提高全市人民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宣传,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範城"五连冠"。以建设文化大省文化中心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加强精品创作生产,规範和繁荣文化市场。
全面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科研究、体育、民族、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进一步形成社会事业的多元化投入、产业化经营,抓好一批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打击各种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规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严惩贪污贿赂、商业诈欺等严重经济犯罪,维护好经济发展环境。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开放、法制的市场环境
要顺利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各级政府必须着眼于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更加富有创造力地开展工作。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今社会发展很快,社会实践没有止境,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认识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脉搏,正确反映社会实践,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开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新局面。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体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集中精力搞好巨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範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範程式,简化环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行政务公开步伐,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更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加强政府思想建设。把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各级政府和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忠诚事业,为国为民,高效工作,讲政治、讲大局、讲服务、讲奉献,无愧于时代赋予的责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做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想着民众,一切为着民众。加强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範围,认真细緻地安排好下岗职工和贫困家庭的生活,搞好社会救助。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定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把广大干部民众的热情凝聚成干事业、乾好事业的巨大力量。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出自公心地用好乾部,保护好乾部,以保证我们的事业充满生机;要廉洁勤政,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革命气节。
各位代表,面对全市人民的历史重託,面对"十五"新的宏伟蓝图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为把济南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强大而同心同德,努力奋斗!
2001年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往开来,创新奋进,在济南“五年大变样”的进程中又扎扎实实地迈出了新的一步,顺利地实现了世纪元年的良好开局,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国民经济跨上新的台阶。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实现增加值增长4%;工业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3.7%,实现利税增长22.6%;民营经济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的23.3%;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强劲的领先势头,实现增加值增长15.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为9.1:41.5:49.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44.2亿元,增长12.5%。实现地域财政收入20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9.6亿元,分别增长19.1%和21.5%。
(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华东、华北流通枢纽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商品流通明显加快。2001年全市市场交易额达到528.5亿元,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5亿元,增长12.1%。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增强,全国10家股份制银行中,已有9家落户济南。2001年底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57.5亿元和1292亿元,分别增长14.3%和20.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作为“科教兴市”重要载体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等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势头喜人,近1亿元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正式运作。社会信息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信息产业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作用明显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增长了25%。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各类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健康发展,各级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总数达435家,在校生8万多人,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迈上新的台阶。旅游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45.4万人次,总收入达到61.3亿元,分别增长13.9%和22.2%。
(三)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正在高标準改造的泉城路和芙蓉街为搞好泉城特色标誌区建设、营造名牌城市又增添了新的光彩。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建设、二环路维修改造、纬六路道桥建设、工业北路拓宽改造、机场航站区扩建等工程动工兴建,加快了我市建设大交通和城市快速交通体系的步伐。全民参与的“一环九射”绿化、绿地广场建设和大环境绿化,把全市的城市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提高到36.8%和7.2平方米,已经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验收。全市万众一心的保泉努力和玉清湖水库投入使用,使停喷近千天的泉群恢复喷涌,泉城重现昔日风采与生机。通过持续不断的环境治理,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二级以上良好天气全年达到223天。以旧城改造为重点的房地产开发总投资71.35亿元,新开工面积314.85万平方米。城市环卫、城市公交工程和城市住房改革等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果。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大公民爱我中华、爱我泉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和行动更加强烈。交警效应在全市继续不断升华,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建设结出丰硕成果。各级政府廉政勤政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依法行政取得新进展。普法教育继续深入,公民法律意识有了新的增强。通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社会治安秩序一直保持了全国的领先水平。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更加深入扎实。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4‰。统计、审计、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认真履行了职能。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科研究、史志、国土资源、地震、档案、外事、侨务、口岸、民族宗教、台务、信访、对口支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7元,增长12.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3元,增长7.2%。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1%。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乡住房水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7平方米,有3426户棚户居民喜迁新居;农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9.9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177万平方米,热化率38.2%;城市用气普及率达到91.5%。
2001年政府工作取得的一切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有效监督、市政协的积极帮助和全市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一切驻济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市民、驻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港澳特区和台湾同胞以及一切与我们合作的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的增长速度和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主导产品不突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按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经济外向度低,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的发展质量还不高,功能有待努力强化;同时,政府自身建设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对此,我们将努力研究对策,争取更好更快地解决。
二、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工作,全面实现“五年大变样”的目标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现“五年大变样”目标的最后一年。历史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打好“五年大变样”的决胜仗,把济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再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提高城市品牌为出发点,进一步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好科技、产业、制度、环境“四个创新”,努力在工业经济、高效农业、新型三产、对外开放、城市建设、民营经济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把省会济南建设得更强更好,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济南“五年大变样”的合格答卷。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关于今年的任务,市政府还要向大会作计画和财政报告。我着重向代表报告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市,再造济南工业的新优势
工业经济是城市综合经济的主要成分,工业企业是我市经济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核心竞争主体。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思想,把工业放到整个经济发展的首位来抓,加快培植一批代表我市实力、形象的优势产业、重点集团和名牌产品,带动全市经济更快发展。
坚持工业强市,首先要把城市工业、尤其是大企业集团发展搞好。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拉动力为重点,从发展战略、行业规划和资金投入上,加大对大企业集团的支持力度。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投向关係济南工业主体功能的重大技术改造。通过大企业集团的加快发展,使我市电子信息、交通装备、家用电器、机械製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强身壮体,真正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中坚。经过卓有成效的努力,使小鸭家电、重型汽车、济南轻骑、浪潮伺服器等一批产品成为中国知名品牌。大企业的对外开放要面向世界500强,把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我市产品升级换代。要真正按《公司法》的要求,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战略,继续健全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实现管理制度创新。要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实行多种经济成分的快速发展。
突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要进一步加快,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加大採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努力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供应链网路化,骨干企业主要生产环节实行计算机管理。要加快技术创新,争取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所突破。鼓励大企业集团和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提高企业技术中心水平,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能力的升级。
突出园区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好、发展好,特别是齐鲁软体园、大学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这是今后济南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希望所在,要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全力做好扶持服务工作,使之得到最快发展。把大集团建立工业园区,或在开发区建立园中园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切入点、突破口。各县(市)区都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战略位置,以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把民营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抓紧抓好,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準入政策,扩大经营範围,扶持和鼓励骨干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水平。
走好工业强市路子的核心是建设一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敢打必胜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要造就适合其成长的培养机制、成长机制和激励机制,保持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相对稳定,尊重他们的意志和创造精神,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大胆地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体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必须把二者作为整体共同推进的工作抓好。
进一步调整好农业内部结构,更广泛地採用农业高科技,推进农业标準化进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优质畜牧业,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把发展农业龙头骨干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突出发展出口创汇型和农产品深加工型。把粮经的种植比例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水利的投入,继续进行五大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可持续高效农业开发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两大工程,以此推动农业结构的最佳化。
要加快改变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发展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的乡镇、村办企业,使一大批农民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重点是规划发展好县(市)区工业园和中心镇工业园,进一步提升县乡工业水平,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富裕建好载体。
要认真贯彻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给农民以新的休养生息和积累发展的机会。
(三)改造提升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力
要从营造省城品牌的高度发展第三产业,使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继续提高我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现有专业批发市场的水平。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引进国际商业财团,改造传统经营方式。突出发展会展业,规划建设会展中心,争取举办更多的全国性展会,努力向建成国内最有影响的会展城市迈进。
大力推进旅游业和金融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要整体着眼,全面加强,把景区建设、队伍建设和旅游推介三位一体运作好。今年,争取举办首届"泉水节",办好第二届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加强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龙洞风景区、华山等市区内主要景点建设,整治好环城公园;加强南部山区的保护性开发,加快推进五峰旅游度假区、七星台景区、红叶谷、药乡森林公园、五峰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加快建设好五峰山、灵岩寺、药乡森林公园、四门塔、野生动物世界、七星台的大旅游路线。争取开工建设洛庄汉墓博物馆。城市近郊要加快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营造旅游产业新优势。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支持经济发展同推动金融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加快培育会计、法律服务、房地产工程质量、经济鉴证、广告服务等中介组织,大力加强社区建设。
(四)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高效能管理好城市,树立省会新形象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名牌城市,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高效能管理。今年我们必须把这一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
搞好泉城特色标誌区的建设,主要完成泉城路拓宽、大明湖扩建、环城公园整治、县西巷改造和普利门广场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加快以城市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準、高质量、高速度建设好经十东路,全线贯通绕城高速公路,完成二环路改造,开工建设济南机场新候机楼,完成机场至邢村立交绿化工程。加快市区快速交通网路建设,重点建设顺河高架路北延、纬六路道桥、经六路西延长线工程。
要以治理髒乱差为重点,大规模搞好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城区道路挖掘,清理整顿马路市场,整顿规範户外广告,抓好人行道高标準铺装改造,搞好灯光夜市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高标準地进行大环境绿化,让市民更充分地享受蓝天、碧水的欢乐。要打好旧城改造攻坚战,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拓宽房地产开发的融资渠道,吸引境外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国外金融机构介入济南房地产市场;加大规划设计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同时,加快济南新城区的规划论证工作,并在经营城市上做好大文章。
(五)扩大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进一步提高全市经济的外向度
加入WTO,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经济走向低迷,加大了出口的难度;国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又出现了更大规模利用国际资本的可能。我们要坚定信心,审时度势,科学筹谋,强化措施,坚决打好外贸工作翻身仗。
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按国际市场要求,研究分析好我市产品的出口优势和弱势,在多元化国际市场上增加出口;在稳定扩大传统出口产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出口附加值,使出口结构逐步走上高级化、效益化。发挥贸促会作用,组织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推动更多的企业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显身手。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到境外发展,要坚持出口、进口双轨运行,以出促进,以进促出。认真落实扶持重点出口企业的8项措施,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头戏,今年招商引资工作要有更大作为。要高度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以诚信、规範、优良的服务,营造尊商、安商、富商的优质环境。招商引资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共同参与,政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要以工业项目为主,大项目为主,吸引世界500强为主。突出园区招商,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科技园区、各县(市)区和部分乡镇的工业园区,要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市现代化文明程度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最佳化成长环境,积极吸纳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要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和强化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普九"质量,合理配置最佳化教育资源,继续实施拓展名校战略,提高国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积极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扩大市属高等教育规模,基本满足全市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
加快调整卫生事业结构,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计画生育率控制在95%以上。
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先进城市"创建活动,造就更多的交警式行业和单位,营造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範。围绕提高全市人民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宣传,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範城"五连冠"。以建设文化大省文化中心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加强精品创作生产,规範和繁荣文化市场。
全面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科研究、体育、民族、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进一步形成社会事业的多元化投入、产业化经营,抓好一批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打击各种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规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严惩贪污贿赂、商业诈欺等严重经济犯罪,维护好经济发展环境。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开放、法制的市场环境
要顺利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各级政府必须着眼于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更加富有创造力地开展工作。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今社会发展很快,社会实践没有止境,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认识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脉搏,正确反映社会实践,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开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新局面。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体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集中精力搞好巨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範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範程式,简化环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行政务公开步伐,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更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加强政府思想建设。把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各级政府和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忠诚事业,为国为民,高效工作,讲政治、讲大局、讲服务、讲奉献,无愧于时代赋予的责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做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想着民众,一切为着民众。加强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範围,认真细緻地安排好下岗职工和贫困家庭的生活,搞好社会救助。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定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把广大干部民众的热情凝聚成干事业、乾好事业的巨大力量。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出自公心地用好乾部,保护好乾部,以保证我们的事业充满生机;要廉洁勤政,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革命气节。
各位代表,面对全市人民的历史重託,面对"十五"新的宏伟蓝图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为把济南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强大而同心同德,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