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首相

(2020-06-30 04:54:22) 百科综合
首相

首相

首相为“首席宰相”的缩写,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内阁首脑的中文通称,如英国、日本的内阁首脑。首相的产生各国规定不一,英国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英王任命;日本首相由国会提名经议员选举产生,并经天皇任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议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执政党)的领袖(总裁)是当然的首相。首相享有非常广泛的权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首相
  • 外文名:Prime Minister;Premier
  • 全称:首席宰相
  • 政体来源:君主立宪制国家
  • 地位:政府首脑、内阁首脑
  • 着名人物:特蕾莎·梅、安倍晋三等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首相[Prime Minister;Premier]

基本解释

君主制国家内阁的首脑,如英国首相、日本首相、比利时首相。某些非君主制国家政府首脑也沿用这个名称。

引证解释

1. 谓宰相中居首位者。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是时众中惟首相王珪因奏 延安郡王 当为皇太子,余人无语。”《宋史·曾公亮传》:“ 公亮 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不料今日做了堂堂首相,好快活也。”
2. 君主国家内阁首脑。某些非君主国家的中央政府首脑有时也沿用此称,职权相当于内阁总理。

称号由来

英国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当时担任财政大臣的职务。由于乔治一世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也不懂英语,不能参与内阁讨论,因此首席大臣罗伯特·沃波尔主要负责国家的政治事务。在罗伯特·沃波尔之前,英国君主自己行使首相的职责,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组织政府。从罗伯特·沃波尔之后,君主的影响力衰退,首相的职务逐渐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导人担任。“首相”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像罗伯特·沃波尔、乔治·格伦维尔和诺斯伯爵都强烈抗议自己被称为首相。1937年议会通过《国王的大臣法》后,“首相”这个称号被正式定下来,同时首相兼任第一财政大臣的职务。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习惯用第一财政大臣的称号胜于首相的称号。
罗伯特·沃波尔罗伯特·沃波尔
在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多为国会多数党的党魁或多数派的首领。
在君主独裁制度下,首相通常由君主任命,是替君主执行命令的内阁最高官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72年以前政府的首长也称首相,由最高人民会议产生,负责召集并领导内阁会议。
某些非君主制国家政府首脑也沿用这个名称。

职位介绍

首相,为「首席宰相」的缩写,是君主制国家中政府首脑的中文通称。如英国和日本是君主立宪制政府,政府执政是靠参院选举产生领导人,然后领导人组织内阁来进行国家管理,这样的领导人叫首相。是国家政权管理的执行者,但是在名义上比较大的政策是要谘询国王(英国是女王,日本是天皇),并得到国王允许才能生效(仅是名义上,没有法力效力,但有舆论和精神领袖作用)。
在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多为国会多数党的党魁或多数派的首领。在君主独裁制度下,首相通常由君主任命,替君主执行命令的内阁最高官员。在议会制中,例如英国的西敏寺制度,首相是政府的首脑,而国家元首(国王或总统)只有仪式上的职能。在一些君主立宪的国家中,首相可实行宪法上授予君主的权力,而无需经国会批准。首相除了是政府首脑,首相也有其他职能,例如,英国的首相兼任「第一财政大臣」(en:First Lord of the Treasury),而在二战时,英国首相邱吉尔兼任国防大臣。

产生方式

君主立宪制国家内阁首脑的名称为首相。如英国、日本的内阁首脑。首相的产生各国规定不一。英国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英王任命;日本首相由国会提名经议员选举产生,并经天皇任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议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执政党)的领袖(总裁)是当然的首相。首相是内阁的首脑,享有非常广泛的权力。

许可权

英国首相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领导内阁,决定内阁议事日程,主持内阁会议;用自己的观点归纳内阁会议的讨论,形成内阁决议;在议会中代表政府为政府的决策辩护;代表政府向英王汇报政府工作;提请英王任命高级法官、主教和其他高级官员;决定政府各部的职权的划分,决定部的合併、成立和撤销,对各部的业务进行指导,解决各部的争议等等。日本首相又称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脑,有权任命内阁其他各国务大臣。儘管内阁要接受议会的监督,但首相有权建议君主解散议会,宣布重新大选。

当代君主国现任首相

亚洲君主国

阿曼苏丹兼首相:卡布斯·本·赛义德(Qaboos Bin Said)1972年7月23日—今
巴林首相:谢赫·哈利法·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Sheikh Khalifa Bin Salman Al-Khalifa)1971年12月17日—今
不丹首相:洛塔·策林(Lotay Tshering)2018年11月7日—今
高棉首相:洪森(Hun Sen)1998年11月30日—今
卡达首相:阿卜杜拉·本·纳赛尔·本·哈利法·阿勒萨尼(Abdullah Bin Nasser Bin Khalifa Al-Thani)2013年6月26日—今
科威特首相:贾比尔·穆巴拉克·哈马德·萨巴赫(Jaber Al-Mubarak Al-Hamad Al-Sabah)2011年12月4日—今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2018年5月10日—今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Abe Shinzō)2012年12月26日—今
沙乌地阿拉伯国王兼首相: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2015年1月23日—今
泰国总理:巴育·詹欧差(Prayuth Chan-ocha)2014年5月22日—今
汶莱苏丹兼首相: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Haji Hassanal Bolkiah)1984年1月1日—今
约旦首相:奥马尔·拉扎兹(Omar Razzaz)2018年6月4日—今

欧洲君主国

安道尔首相:安东尼·马蒂·佩蒂特(Antoni Martí Petit)2011年8月8日—今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英国首相特蕾莎·梅
比利时首相: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2014年10月11日—今
丹麦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2015年6月28日—今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2010年10月14日—今
列支敦斯登首相:阿德里安·哈斯勒(Adrian Hasler)2013年3月27日—今
卢森堡首相:格扎维埃·贝泰尔(Xavier Bettel)2013年12月4日—今
摩纳哥国务大臣(首相):塞齐·泰尔(Serge Telle)2016年2月1日—今
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Erna Solberg)2013年10月16日—今
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Stefan Löfven)2014年10月3日—今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佩雷斯–卡斯特洪(Pedro Sánchez Pérez-Castejón)2018年6月1日—今
英国首相(联合王国):特蕾莎·梅(Theresa Mary May)2016年7月13日—今

非洲君主国

赖索托首相:莫措阿哈·托马斯·塔巴内(Thomas Motsoahae Thabane)2017年6月16日—今
摩洛哥首相:萨阿德丁·奥斯曼尼(Saadeddine Othmani)2017年4月5日—今
史瓦济兰首相:安布罗斯·曼德武洛·德拉米尼(Ambrose Mandvulo Dlamini)2018年10月27日—今

大洋州君主国

汤加首相:阿基利西·波希瓦(ʻAkilisi Pōhiva)2014年12月30日—今
(更新于2019年1月9日)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