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东连沿海经济带、西襟中原经济区、南接长三角城市群、北临环渤海经济圈。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突出区位,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
1986年3月15日,淮海经济区成立,系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範围涵盖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商丘、开封、周口、宿州、淮北、阜阳、蚌埠、亳州等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20个地级城市。
2017年3月6日,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在国家层面儘快启动实施淮海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建立跨省际区域合作机制,使该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1月,山东省政府批准济宁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2017年6月,国务院批覆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2018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明确了空间开发重点和方向,构建“一带、三区、四 轴、多点”的总体格局,其中‘’三区‘’包括了北部的淮海经济区,意味着淮海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指出了淮海经济区的确切範围,包括江苏的徐州、连云港、宿迁,安徽的宿州、淮北,河南的商丘,山东的枣庄、济宁、临沂、菏泽等市;规划还提出: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作用,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淮海经济区
- 外文名称:Huaihai Economic Zone
- 别名:淮海城市群
- 行政区类别:经济区
- 所属地区:中国东部
- 下辖地区:10个地级市
- 地理位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北接齐鲁、南连江淮
- 面积:17.8万平方公里
- 人口:1亿(2017年)
- 方言:中原官话、淮海官话
-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
- 着名景点:泰山、沂蒙山、云龙湖、周恩来纪念馆、台儿庄古城、孔府等
- 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临沂国际机场等
- 火车站:徐州东站、宿迁站、商丘站、蚌埠南站、泰山站等
- 中心城市:徐州
- 港口:连云港、日照
- 主要城市:徐州、连云港、宿迁、临沂、泰安
- 历史名人:孔子、孟子、老子、刘邦、项羽
- 着名高校: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範大学等
历史沿革
1986年3月15日,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倡导下,淮海经济区首届市长专员会议在徐州召开,会议通过了《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章程》,宣告成立淮海经济区。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

2010年5月7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标誌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
2010年第一次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中,八位市长签署了《关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商讨并通过了《2010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合作与发展协调机制(试行)》等相关档案。八市市长共同启动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按钮。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市长会议旨在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促进核心区形成资源要素最佳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争取早日将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5月10日,第二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安徽省淮北市召开,会议通过了《2011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核心区8座地级市共同签署了《旅游合作协定》、《关于共用连云港港的合作协定》,徐州、淮北、宿州三市签署了《关于建设城际快速通道的合作协定》。会上推选商丘市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2012年第三届年会轮值城市。
2014年,在徐州成立了二十个城市文化产业单位发起的淮海文化财富联盟,向淮海经济区文化融合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7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徐州市

2014年4月徐州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淮海文化财富论坛。
2017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覆了《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从中央层面正式确立了徐州市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考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后首次离京调研。

2018年12月8日至9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中心城市-徐州市召开。会议商讨确定新一轮区域合作重大问题、重点领域、重要任务,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会上,徐州、淮北、菏泽、济宁、临沂、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枣庄10个兄弟城市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定》,通过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宣言》。
根据《协定》和《宣言》,各兄弟城市将携手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加快城市交通互联互通,深化城市产业协作协同,推动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促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範围
节点城市
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中20个地级市。淮海经济区行政区划中共有147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50个、县级市13个。鲁南有县级单位50个、苏北有40个、豫东有29个、皖北有28个。
江苏: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盐城
山东: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
河南:商丘、开封、周口
安徽: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
中心城市
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为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现为华东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医疗、会展中心,同时也是江苏省内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江苏文艺第一城,江苏科教第二城,江苏旅游第三城,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六大中心城市之一。
《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徐州成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位,是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中国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显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全国172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8位。中国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了徐州的定位是建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製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2017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9位,稳居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首位。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淮海经济区北到山东枣庄一带,西到河南开封,东到连云港、盐城,南到安徽淮北。处于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承南启北,该区北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突出区位,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并面向大海背靠华中经济区,在整箇中国的公鸡地图板块中,淮海经济区处沿海中心位置。同时,淮海经济区本身也是颇具规模的市场,全国近一成的人口资源集中在此。
淮海经济区区域

土地面积
淮海经济区土地总面积17.81万平方公里,其中苏北5.24万平方公里、鲁南6.00万平方公里、豫东2.91万平方公里、皖北3.66万平方公里。区内面积最大的市是临沂1.72万平方公里,最小的市是莱芜0.22万平方公里。淮海经济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86%,比长江三角洲大7.8万平方公里。
文化资源
名人
淮海经济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孔子、孟子、刘邦、项羽、老子、管子、曾子、庄子、墨子、诸葛亮、颜真卿、刘勰、蒙恬、左宝贵、匡衡、荀子、王祥、刘洪、闵子骞、刘世勛、曹操、袁绍,花木兰、伊尹、华佗、王羲之、刘裕、朱全忠、李煜、施耐庵、朱元璋、吴承恩、袁世凯以及近代周恩来、刘开渠等一大批名人遗蹟。
泰山

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範大学、商丘师範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範大学、枣庄学院
景点
泰山,孔庙,台儿庄古城,孔府,清明上河园,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云龙湖风景区,周恩来纪念馆,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 |
云龙山,抱犊崮,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冠世榴园,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翼云石头部落旅游度假区,龟山汉墓,汉诺庄园,微山湖千岛湿地,沛县汉城,淮海战役纪念塔,骆马湖,宿迁乾隆行宫,项王故里,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峄山,相山风景区,包公祠,大相国寺,翰园碑林,开封府,归德古城,商丘古城,月亮湾湿地公园,曹州牡丹园,孟良崮,抱犊崮,花戏楼,太清宫,莱芜战役纪念馆,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仙坛山温泉小镇,宝相寺景区,水月禅寺,白塘河湿地公园,临沂科技馆,临沂博物馆,临沂动植物园,龙园,临沂动植物园等 |
泉山森林公园,汉高祖原庙,泗水亭公园,汉城公园,九里山,宝莲寺,太白楼,铁塔,白云寺,张良墓,西双湖风景区,壮悔堂,梁孝王墓,陈胜墓,阏伯台,张巡祠,帝喾陵,微子墓,仓颉墓,木兰祠,伊尹墓,商均墓,崇法寺塔,八关斋,造律台遗址,张飞寨,隋堤,梁园,龙岗遗址,隋唐大运河遗址,黄河故道,冀鲁豫革命纪念馆,秦王洞,防山墓群,伏羲陵,沂南汉墓博物馆,华祖庵,薛阁塔,万佛塔,嵇山,华山森林公园,颍州西湖,施耐庵纪念馆,宿北大战纪念馆,嶂山森林公园,雪枫公园,茶山,虞姬墓 |
交通
公路
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连霍高速、日东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济徐高速公路,徐明高速公路及国道干线构成密集运输网路。
水路
连云港、日照港天然深水良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南北,便捷的交通使本区具有货畅其流、人便其游的优势条件。
航空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阜阳机场,济宁曲阜机场,航空线路基本覆盖经济区。
铁路
淮海经济区内既有京沪铁路、京九铁路、陇海铁路、新石铁路等传统干线铁路,还有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京港高铁)、徐兰高速铁路、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铁路、商杭客运专线、连淮扬镇铁路、京福高铁(京台高速铁路)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这些铁路的建设和建成,都对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使得淮海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淮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将比翼腾飞。淮海、中原、兰西三大经济区贯穿沿海、中部到西部,必将对我国中西部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人口
淮海经济区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12076万人,比上年增长6.2‰,增幅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市有周口和临沂,人口最少的莱芜只有124万人。连云港人口464万人,占其中3.8%。淮海经济区人口占全国的9.4%,比长江三角洲多4542万人。淮海经济区人口密度为676人/平方公里,其中苏北609人/平方公里、鲁南662人/平方公里、皖北697万人、豫东800人/平方公里,基本呈自东至西递增状况。阜阳人口密度914人/平方公里,在各市中最高;淮安513人/平方公里,最低。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相比,淮海经济区每平方公里多543人。
经济
经济概述
一般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标準。2002年,淮海经济区实现GDP72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人均GDP6060元。绝对额、增幅和人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均为鲁南、苏北、豫东、皖北。实现GDP最大的市是徐州市794.9亿元;淮北和莱芜实现GDP最小,分别为117.9、141.9,这与其面积最小、人口最少有关。
淮海经济区实现GDP占全国的7.1%,增幅比全国大3.2个百分点,人均GDP比全国少1937元。
产业结构
2002年,淮海经济区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040.5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442.9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2.2%、5.7%、7.0% ,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三次产业当年增长速度都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分别快1.4、4.9、5.0个百分点。在各市中,完成一产增加值最多的是盐城(182.6亿元),增速最快的是蚌埠(8.6%);完成二产增加值最多的是徐州(367.1亿元),增速最快的是菏泽(20.3%);完成三产增加值最多的也是徐州(294.3亿元),增速最快的是临沂(15.9%)。
淮海经济区品牌文化节

淮海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4.8:41.7:33.5,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鲁南、苏北为二、三、一格局,豫东为二、一、三格局,皖北为一、三、二格局。20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呈二、三、一格局,有3个城市呈一、三、二格局,有两个城市呈二、一、三格局,还有两个城市呈一、二、三格局。
淮海经济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与全国和长江三角洲一样实现了二、三、一布局。一产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高于长江三角洲19.0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低于长江三角洲10.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低于长江三角洲8.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劣于全国水平,主要是一产和二产比重的差别。
核心区
组成成员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由跨四省的8个地级市,35个县、县级市组成。2009年底,核心区城市区域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92万,地区生产总值9584亿元。
地级市 | 徐州市、商丘市、济宁市、连云港、枣庄市、宿迁市、淮北市、宿州市 | |
县、县级市 | 江苏 | 沛县,丰县,邳州,新沂,睢宁,灌南县,灌云县,东海县,沭阳,泗阳,泗洪 |
安徽 | 萧县,砀山,灵璧,泗县,濉溪 | |
山东 | 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曲阜、兖州、邹城、峄城、薛城、滕州 | |
河南 | 永城,虞城,柘城,夏邑,民权,睢县,宁陵 |
核心区经济
成员(地市) | GDP总计(亿元) | 增速(%) |
徐州市 | 5319.88 | 9.5 |
宿迁市 | 2126.19 | 10.0 |
枣庄市 | 2031 | 7.1 |
商丘市 | 1803.93 | 6.26 |
连云港 | 2160.64 | 10.8 |
济宁市 | 4013.1 | 8.4 |
宿州市 | 1235.80 | 8.35 |
淮北市 | 760.40 | 0.10 |
总计 | 19450.94 | 6.80 |
经济交流
2010年11月25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地税局局长座谈会在徐州市召开。宿迁市、徐州市、商丘市、济宁市、连云港市、枣庄市、宿州市、淮北市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八市的地税局长聚会古城徐州,交流工作经验,商讨区域合作,共谋发展大计。此次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地税局局长座谈会由徐州市地税局承办,旨在加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交流合作,构建核心区地税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地税工作快速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会上,本着“加强交流、密切协作、求同存异、增进友谊、促进发展、实现共赢”原则,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八市地税局长们围绕2011年工作构想和“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建立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地税合作协调机制以及夯实征管基础、促进精细税源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畅所欲言,分析地税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交流地税工作经验,探讨破解地税发展难题,分享地税发展成果,共同谋划未来五年地税发展目标任务和发展良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很实用、可操作的创新举措,达到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
积极推进淮海城市群建设。各成员市分别向各自省政府积极呼吁,争取获得省级层面支持,加快建立跨省际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委託国家高层次研究机构开展淮海城镇群发展专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将淮海城市群纳入全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继续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产业对接。着手开展共建产业转移示範园区和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召开2014年度核心区企业家联合会重点企业专题对接会议,联合制订《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加快推进宿州萧县——徐州泉山经济开发区、淮北杜集区——徐州泉山区等跨省际合作共建园区建设。
交通建设
继续完善区域性综合交通网路。以强化区域内互通和区域内外互联能力为方向,加快推进徐宿淮盐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徐连运河早日完成项目立项;继续深化区内与连云港港、徐州港亿吨大港的合作,支持区域航空港发展,加快通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选择区域内国际航线,继续推进航空邮运业务和机场串飞航线的落实。继续加强科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最佳化整合核心区高校科研院所优势资源,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技术产权交易服务、技术产权转让和技术成果转让谘询服务、技术项目推荐和谘询服务、项目风险投资、科技政策谘询服务力度,为技术产权交易提供综合服务,架构连线技术与资本之间的桥樑纽带,实现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合作。各城市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其他市举办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将各市的人才供给和需求情况通过人才中心信息平台实现共享,做到资源互通,在资信互认上,加强各兄弟市人才中心的互动,对协定签署方进行资信和凭证互认。共享连云港港,为成立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物流合作联盟,建立互惠互利的物流合作、信息共享机制,制定统一的物流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大通关合作,加快区域间无水港建设,支持本地物流企业优先选择连云港口岸作为进出海通道。共享区域航空港,建立徐州、连云港、济宁三个机场货运联繫制度,协调统一货运运价政策。共同在核心区各城市发展货运代理,设立机场货运点。以观音机场开通航空邮路为契机,争取各市邮局与观音机场签署合作意向,发展航空邮运业务。推进机场串飞航线落实。加强对台航线合作。推进区域间交通联网畅通。推进新沂至宿迁高速公路、连云港北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徐州至济宁段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徐连客运专线、连淮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实施湖西航道一期整治工程,推进“亿吨大港”建设;加快建设310国道徐商段、249省道新沂至宿迁段、236省道连云港段、344省道沭阳至连云港段,并争取开工建设252省道塔双公路北延至山东交界段等省际、市际干线公路。
信息交流
促进商会间信息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异地企业商会,积极引导各商业行业协会扩大活动範围,延伸工作领域,组织区域内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和人才交流,推动区域内企业合作、开拓市场,形成多种力量协作的一体化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商贸流通信息交流、汇总和发布平台,实现区域商贸流通信息共享。建立核心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继续把“建立跨界环境污染联合处置机制”作为落脚点和着力点,加快建立推动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的长效机制,督促轮值城市对口部门牵头召集,通过协商交流,形成淮海经济区环境保护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继续加强警务合作。进一步加强协作区公安机关内外部资源对接整合和共享套用,为管控流入流出重点人员、打防区域流窜犯罪提供数据保障和情报支撑;提高区域指挥调度工作的科技化水平和服务实战能力,开展以区域堵控、应急求援处置为主要课目的综合演练,增强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核心区协调机制。抢抓国家城市群发展建设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强化核心区各成员市间合作联动,在《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合作与发展协调机制》已确定的12个专题组的基础上,增设城市群专题组。深化企业家联合会合作,筹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企业家联合会秘书处和工作网站,建立各城市企业联合会、会员企业的联络机制。开展总部经济专题对接,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为区域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力争在兖矿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矿山建设1-2个“感知矿山”物联网示範工程,建成淮海经济区技术交易中心,举办1次针对淮海经济区企业的产学研对接成果展示交易会。召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商会联谊,同时,加强国家粮食生产和食品加工示範区研究。完善区域金融合作。举办区域金融发展与稳定研讨会,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核心区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快速服务通道,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区域银团合作。深化区域人才资源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委託培养等方式扩大区域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区域内职业技能人才交流与合作。扩大医保异地结算範围。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完善定点医疗机构準入和退出制度,协调各市互认对方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异地就医经办服务协作机制。
徐州市 | 建立协调机制、成立企业家联合会、举办淮海经济区开发联合会旅游分会首届年会 |
---|---|
宿迁市 | 召开人力资源交流大会 |
济宁市 | 共享区域航空港 |
宿州市 | 加快城际交通建设 |
商丘市 | 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 |
淮北市 | 打造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通道 |
连云港 | 共享连云港港 |
旅游
2011年5月10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8城市共同签署了《旅游合作协定》和《关于共用连云港港的合作协定》。完善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按照“打击联手、整治联动、治安联防、维稳联管、信息联网、网上联控”,加强异地扁平化指挥、一体化运作、协同化作战的磨合演练,开发建设警务协作平台和PGIS警务地理系统,充实省、市农村交界地区治安联防力量,共同维护区域治安稳定。
共同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汉文化精品游、红色旅游精品游、环微山湖游和山、海、泉休闲度假游等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围绕“两汉文化”、“运河文化”等主题词开展联合宣传促销,推进无障碍旅游服务。包装旅游线路,开展旅游业务对接,出台针对台湾旅行商组织游客来核心区观光旅游的优惠奖励政策;重点开拓京沪高铁沿线旅游市场,大力开拓台湾、港澳、韩国、新加坡等市场。
2012年淮海经济区年会轮值城市为商丘市。商丘市承诺:将按照“积极融入,主动作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宗旨,强化政策对接、机制对接,着力于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着力于从马上见到成效的项目做起,求实求效,求好求快;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旅游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积极推动物流合作联盟建设,确保农产品“绿色通道”高效、畅通、惠民;进一步完善警务区域协作机制,加强警务联动,维护区域治安;通过促进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市场互通、信息互用、文化互融、人才互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整合资源要素,合作共享,互利共赢,携手并进,联动发展。商丘市与各成员市在交流互访、项目对接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打破行政区区划界限,拓展更大发展空间;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最佳化配置;通过各地的差异化错位发展,实现互补互惠、协同共进的倍增效应,加快共同发展。
荣誉
淮海经济区联合协作结出了丰硕果实,给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富有成效的区域合作组织,受到了国家、四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十五年来,经济区成员共同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利用区域的广阔舞台,借力、借势、借天时、借地利,实施“大开放、大交通、大市场”的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大为加强,区域共同市场崭露头角,各地投资软、硬条件不断改善,使淮海经济区社会影响大幅度提高,已形成各成员市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