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铅有两种变体:一种是红色四方晶体,又称密陀僧。另一种是黄色正交晶体,又称铅黄,密度:8.0克/立方厘米。两者的转变点为488.5°C,低于该温度时,转化作用较缓慢。两者都难溶于水。一氧化铅能溶于酸;也能微溶于强硷溶液。在加热下,一氧化铅易被氢、碳、一氧化碳等还原成金属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氧化铅
- 英文名:Lead oxide;Lead monoxide
- 别称:黄丹;密陀僧
- 化学式:PbO
- 分子量:223.21
- CAS登录号:1317-36-8
- 熔点:886(℃)
- 沸点:1470(℃)
- 水溶性:不溶于水
- 相对密度:9.53(水=1)
- 折射率 :2.67
- 蒸气压:10 mm Hg ( 0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黄色氧化铅
中文别名:氧化铅(II);一氧化铅;
英文名称:Lead oxide yellow
英文别名:oxolead;Lead Monoxide;Lead(II) oxide;
CAS号:1317-36-8
分子式:OPb
分子量:223.19900
精确质量:223.97200
PSA:17.07000
安全信息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6.1(b)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479/2291
危险类别码:R20/22; R33; R50/53; R61; R62
安全说明:S45-S53-S60-S61
危险品标誌:T; N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黄色四方晶系粉末。 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丙酮、硝酸、液硷、氯化铵。
化学性质
能与甘油发生硬化反应。
聚合危害:不聚合。
氧化铅不溶于水,常温常压不分解。
化学反应方程式:
PbO(s)+CO(g)→ Pb(s)+CO2(g)
毒理资料
急性毒性:LD50:450mg/kg(大鼠腹腔);MLD2000 mg/kg。常在口服铅或铅化物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发病,亚急性中毒潜伏期可延长至一至数周。
慢性毒性:胃纳急剧减退,甚至不能进食,噁心、呕吐、便秘、腹胀、腹绞痛。
生产方法
1.採用金属铅氧化法。将铅粒在170~210℃进行磨粉,再进行600℃以上高温焙烧氧化,再经粉碎、精製得到一氧化铅成品。
2.在一个2L的玻璃容器中,先将120g醋酸铅溶于250g水中,在强烈搅拌下加入1500mL浓氨水(15mol/L),立即形成白色胶状的硷式醋酸铅2Pb(OH)2·PbAc2沉澱,继续搅拌1~2h,白色沉澱转变为浅绿色结晶,有时要採用倾泻法用浓氨水洗涤几次,沉澱才发生转变。用2mol/L氨水洗涤沉澱,将湿沉澱收集在浅的玻璃器皿中,先在70~95℃下乾燥,然后加热至150℃。大约可获得60g金丝雀黄氧化铅。
3.在2L聚乙烯瓶中,让165g三水醋酸铅溶于350mL水中。该溶液以75mL/min速率通过1个铅柱纯化。铅柱是用玻璃柱(10×φ2.5cm)内填充325g纯铅製成的直径10~100μm的小球製成。纯化后的溶液收集在另1个2L聚乙烯瓶中。瓶里放一磁力搅拌子,在激烈搅拌下加入1650mL浓度为10mol/L氨水。几分钟后形成大量白色沉澱并转化为浅绿色沉澱。用2mol/L氨水经倾泻法洗沉澱5次。然后加入200mL水,在80℃下混合10h,得到红色结晶,再用2mol/L氨水洗5次。95℃下白金皿中乾燥。最后将乾燥的红色PbO加热至150℃,可得80~85g超纯PbO。
4.将工业氧化铅(稍过量)溶解于醋酸水溶液中,加热至沸,反应生成醋酸铅。保温静置,滤去不溶物,然后边搅拌边加入相对密度为0.90~0.91的氨水(40℃),加热至55-60℃,继续搅拌。当白色胶状物转变为黄绿色至易下沉的黄色氧化铅后,停止加热,过滤,沉澱用热水洗涤至合格,甩乾并乾燥,即得试剂氧化铅。
4.将工业氧化铅(稍过量)溶解于醋酸水溶液中,加热至沸,反应生成醋酸铅。保温静置,滤去不溶物,然后边搅拌边加入相对密度为0.90~0.91的氨水(40℃),加热至55-60℃,继续搅拌。当白色胶状物转变为黄绿色至易下沉的黄色氧化铅后,停止加热,过滤,沉澱用热水洗涤至合格,甩乾并乾燥,即得试剂氧化铅。
套用领域
1.用于冶鍊金属铅,制铅玻璃、铅化合物、催化剂和油漆催乾剂等。
2.用作分析试剂、硅酸盐的助熔剂,也用于胺基酸的沉澱。
3.主要用于电子管、显像管、光学玻璃和防X射线的铅玻璃及防辐射橡胶製品。
4.用于製造聚氯乙烯塑胶稳定剂。是其它铅盐的原料。在油漆工业中与油製成铅皂,用作油漆中的催乾剂。用于製造高折射率光学玻璃、陶瓷瓷釉、精密工具机的平面研磨剂,是医用原料、橡胶着色剂。还用于蓄电池极板製造及石油精製等。
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沖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沖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诊断要点:
(1)急性中毒,常在口服铅或铅化合物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发病,亚急性中毒潜伏期可延长到一至数周。在劳动条件极差的工作场所接触铅也可发生职业性亚急性铅中毒。
(2)起病急骤,突然胃纳急剧减退,甚至不能进食,噁心、呕吐、便秘、腹胀、腹绞痛。绞痛是一种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腹部剧痛,难以忍受,部位在脐周或上腹部,不放射到其他部位。发作时病人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为缓解腹痛,常用手按压腹部,在病床上呈蜷曲状态,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检查可有血压升高及眼底动脉痉挛,腹软或腹肌张力轻微增加,无反跳痛及固定压痛点。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表现。口腔卫生差的患者在齿龈边缘可见到1 mm宽的蓝灰色铅线。
(3)轻度贫血(属小细胞或正细胞低色素贫血)。
(4)部分病例肝肿大,ALT、AST明显升高或合併轻度黄疸。
(5)少数病例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肾功能障碍。
(6)儿童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易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噁心、呕吐、头痛、烦躁、嗜睡、精神障碍,严重者高热、抽搐、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
(7)实验室检查:血铅、尿铅明显升高[血铅正常参考值<2.4μmol/L(80 μg/L), 或<0.48μmol/24 h(100μg/24h)]。尿粪卟啉(CP)++-++++。尿δ-氨基乙醯丙酸显着升高[正常参考值<23.8mol/L(4mg/L)或35.7μmol/24h(6mg/24h)]。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和红细胞锌原卟啉(ZPP)也明显高于正常值〔均≥2.34 μmol/L(130 μg/L)或>9 μg/g Hb〕。
(8)长期接触铅后,在感染、饮酒、创伤、过劳、服用酸性或硷性药物的情况下,可使血铅迅速从骨骼移动至血液,造成血铅浓度急剧升高,产生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非常类似急性铅中毒临床表现。急性铅中毒需注意与血紫质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胆绞痛、肾绞痛、急性病毒性肝炎及外科急腹症相鉴别。
处理原则:
(1)洗胃、催吐、导泻,口服大量铅或化合物后立即用1%硫酸钠或生理盐水洗胃。若胃内容物多,可先刺激咽部引起吐后再洗胃,然后给予硫酸镁15~30g导泻。
(2)儘早使用金属络合剂进行驱铅治疗。常用CaNa2EDTA,亦可用NaDMA或DMSA。CaNa2EDTA的用法为每天1~2g,经葡萄糖稀释后静滴或多次静注,待急性症状缓解后改为0.25~0.5g加2%普鲁卡因1ml肌注,1日2次,或1g加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40ml静注,1日2次,连用3d,休息4d为一疗程,直至尿铅正常。
(3)对症治疗:①保肝:用大剂量维生素C、肌苷等静滴,特别在暂时无驱铅条件时更应积极保护肝脏。②缓解铅绞痛,可在驱铅的同时肌注阿托品,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4~6h一次。③儿童铅中毒性脑病:可用地塞米松1040mg静注或静滴,每日一次,连用3~5d,或用高渗脱水剂或强剂尿剂治疗以降低颅压,并配合对症处理。驱铅用CaNa2EDTA50mg/kg加于葡萄糖液中静滴,连用5d,以后视尿铅水平驱铅治疗。
预防措施:
(1)铅冶炼和蓄电池行业以及拆船厂为预防工业铅中毒的重点行业。
(2)降低和控制车间环境空气铅浓度:用无毒或低毒品代替铅如在船身和桥樑钢板表面油漆防鏽时,用不含铅的氧化铁红底漆等代替红丹漆;在瓷器表面的釉彩中用不溶于水及弱酸且不易飘扬的硅酸铅或硼硅酸铅取代氧化铅;改革工艺和生产流程实现自动化、密闭化。加强通风,新厂房设计要宽敝,自然通风良好,熔铅炉、焊铅以及其他一些产烟尘较大的地方应装置排气设备。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发现超标应及时通报,查找原因,採取有效改进和防护措施;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和医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地方,铅作业工人每年至少普查1次,环境浓度高者可酌加体检次数;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上、下班换工作服,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制度,不在车间吸菸和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车间浓度高时应戴防尘口罩。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铅。
灭火方法:採用水、砂土灭火。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乾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胶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硷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避光保存。应与酸类、硷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双硫腙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作业工人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儿童防护:避免儿童接触到此物品。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菸、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
塑胶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胶袋外榫槽接缝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胶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动部、化学工业部关于颁发《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的通知”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誌《GB13690-2009》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卫生标準(GB7355-87),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