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第三版)

(2020-03-28 16:21:20) 百科综合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第三版)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第三版)》是201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光理。

基本信息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第三版)
所属类别
教材 >> 高职 >> 高职食品
作者:周光理 主编
出版日期:2015年8月 书号:978-7-122-23833-7
开本:16K 787×1092 1/16 装帧:平 版次:3版1次 页数:219页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食品样品的採集与处理、食品质量的感官检验、物理检验、食品一般成分的测定、食品矿物质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有害有毒物质的测定、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检测等内容。
本书不仅可作为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食品生产质量控制、食品质量检验、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安全卫生监督人员以及工商、检验检疫、大专院校、食品行业协会等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食品分析检验的目的和任务1
二、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和範围1
三、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2
四、国内外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发展动态与进展3
【阅读材料】转基因食品的检验分析技术有哪些?4
思考题4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採集与处理5
第一节食品样品的採集、製备及保存5
一、样品的採集5
二、样品的製备6
三、样品的保存6
第二节样品的预处理6
一、有机物破坏法7
二、食品中成分的提取分离8
第三节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2
一、分析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12
二、有效数字及其处理规则13
三、分析检验结果的準确性和精密度14
四、提高分析精确度的方法16
【阅读材料】什幺是地沟油?18
思考题18
第三章食品质量的感官检验20
第一节概述20
一、感官检验的意义20
二、感官检验的类型20
三、感觉的概念21
第二节食品感官检验的种类22
一、视觉检验22
二、听觉检验22
三、嗅觉检验22
四、味觉检验23
五、触觉检验23
六、感官检验的基本要求24
第三节食品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26
一、差别检验法26
二、类别检验法26
三、描述性检验法27
第四节感官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27
一、差别检验法的数据处理27
二、排序检验法的数据处理28
第五节感官检验的套用29
一、调味品的感官检验要点29
二、乳类及乳製品的感官检验要点30
【阅读材料】从感官上如何评定牛肉的质量?31
思考题31
第四章物理检验32
第一节相对密度法32
一、密度与相对密度32
二、食品溶液浓度与相对密度的关係32
三、相对密度测定的方法33
四、相对密度法的套用实例36
第二节折光法37
一、折射率测定的意义37
二、原理37
三、常用的折光计38
四、套用实例40
第三节旋光法41
一、原理41
二、比旋光度和旋光度42
三、旋光度测定的意义42
四、旋光仪43
五、套用实例44
第四节黏度检验法45
一、测定黏度的意义45
二、绝对黏度检验法45
三、运动黏度检验法47
四、相对黏度47
五、条件黏度48
六、套用实例——澱粉黏度的测定(GB/T 224277—2008)48
第五节气体压力测定法49
一、气体压力测定的意义49
二、罐头真空度的测定49
三、瓶装与罐装碳酸饮料中CO2压力的测定50
四、测定实例——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50
【阅读材料】食品标籤您了解吗?51
思考题51
第五章食品一般成分的测定52
第一节水分的测定52
一、概述52
二、重量法(GB 50093—2010)53
三、仪器法56
第二节灰分的测定60
一、概述60
二、总灰分的测定61
三、乙酸镁法测定总灰分(GB 50094—2010)63
四、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64
五、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64
第三节食品中酸类物质的测定65
一、概述65
二、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65
三、挥发酸的测定67
四、有效酸度(pH)的测定68
五、乳及乳製品酸度的测定70
第四节脂类的测定71
一、概述71
二、重量法72
三、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氏法75
四、仪器法77
第五节碳水化合物的测定78
一、概述78
二、还原糖的测定78
三、蔗糖的测定87
四、总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88
五、澱粉测定——酸水解法89
六、纤维素的测定91
第六节蛋白质和胺基酸的测定94
一、概述94
二、蛋白质的测定95
三、蛋白质的快速测定法——分光光度比色法99
四、胺基酸态氮的测定101
第七节维生素的测定104
一、概述104
二、维生素A的测定——三氯化锑比色法104
三、维生素D的测定——三氯化锑比色法(AOAC法)107
四、维生素E的测定——比色法108
五、维生素C的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110
【阅读材料】常见食物的酸硷性你知道吗?112
思考题112
第六章食品矿物质的测定114
第一节概述114
一、食品中元素的分类及作用114
二、食品中元素测定的方法114
第二节食品中营养元素的测定115
一、钙的测定115
二、铁的测定——邻二氮菲法117
三、锌的测定——二硫腙比色法118
第三节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119
一、铅的测定119
二、砷的测定——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122
三、镉的测定——分光光度法123
【阅读材料】让你美丽动人的微量元素124
思考题125
第七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126
第一节防腐剂的测定126
一、概述126
二、山梨酸(钾)的测定127
三、苯甲酸的测定128
第二节护色剂的测定131
一、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性质131
二、亚硝酸盐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法(格里斯试剂比色法)131
三、硝酸盐的测定——镉柱法132
第三节抗氧化剂的测定134
一、概述134
二、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测定——分光
光度法135
三、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136
第四节漂白剂和着色剂的测定137
一、漂白剂概述137
二、硫酸盐(二氧化硫)的测定137
三、着色剂概述139
四、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40
【阅读材料】从苏丹红看食品添加剂142
思考题143
第八章食品中有害有毒物质的测定144
第一节农药144
一、概述144
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145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148
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149
第二节兽药150
一、概述150
二、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151
三、己烯雌酚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8—2003)152
第三节毒素153
一、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检测——生物法(SC/T 3023—2004)153
二、黄麴霉毒素的测定(GB/T 500924—2010)155
【阅读材料】解读三聚氰胺158
思考题159
第九章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检测160
第一节概述160
一、按包装材料来源分类160
二、按包装功能分类161
第二节食品包装用塑胶成型品的检测162
一、食品包装用塑胶成型品卫生标準的检测162
二、塑胶製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162
第三节食品用橡胶製品及容器内壁涂料的检测164
一、橡胶製品的卫生标準的检测164
二、橡胶製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165
第四节食品包装用纸的检测166
一、包装纸的卫生标準166
二、包装纸中有害物质的检测166
【阅读材料】食品包装材料需要做哪些测试?168
思考题169
实验部分170
实验一基本味觉训练实验170
实验二物理检验实验171
实验三全脂乳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176
实验四麵粉中灰分含量的测定177
实验五乳及乳製品酸度的测定178
实验六午餐肉中脂肪含量的测定179
实验七水果硬糖中还原糖的测定180
实验八熟肉製品中澱粉的测定181
实验九果蔬中膳食纤维的测定182
实验十豆乳饮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184
实验十一酱油中胺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186
实验十二新鲜果蔬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187
实验十三加锌奶粉中锌含量的测定189
实验十四蜜饯中山梨酸含量的测定191
实验十五鹹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92
实验十六啤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194
实验十七果汁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测定195
实验十八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197
实验十九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199
附表201
附表1随机数表201
附表2对比、配对差别试验统计机率表202
附表3三角形差别试验统计机率表204
附表4排序实验统计表206
附表5观测锤度温度改正表(标準温度20℃)208
附表6乳稠计读数变为15℃时的度数换算表210
附表7糖液折光锤度温度改正表 (20℃)210
附表8碳酸气吸收係数表211
附表9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的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213
附表1020℃时折射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换算表218
附表1120℃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温度的校正表218
参考文献219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