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心理相容是指双方的心理共鸣,或是因为喜欢另一方而顺从。心理相容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夫妻心理相容
- 外文名:Compatibility of husband and wife
定义
心理相容指群体特性、群体成员特性相互间协谓一致的结合。也就是说,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行为能引起另一个人或群体的肯定反应。心理相容产生于人们观点和信念的一致、个体特徵的异同与相互了解的程度。它是完成和实现社会工作、群体感和人际关係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群体成员心理相容,才能保证共同事业的成功和个人工作的完成。
夫妻心理相容,不仅指夫妻特性间的协调一致这一静态相容,而且指个人愿望与实现情况基本一致的动态相容。这里我们着重讲动态相容。动态相容包括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丈夫或妻子个人的愿望或实现情况基本一致,二是指两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一致。
夫妻心理相容无论是双方的心理共鸣,还是一方的喜欢与另一方的顺从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人的认识一致性也是相对的,不断从不一-致到--致发展的。所以,心理分歧是不断的、经常的。心理不相容有根本性的分歧与冲突和短暂时间或个别问题上的不协调、不相容。从来源上看又有认识上的分歧与情绪态度上的冲突。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不相容是根本的分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上的分歧是非根本性的分歧,由它们引起的心理不相容可以通过互谅、互让来解决。短时间、在个别问题上引起的心理冲突较易解决;夫妻间日常意见分歧不相互沟通不及时解决,也可能积羽沉舟。认识上引起的心理不相容有主体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方法问题;也有客体的性质、特徵、问题暴露过程等问题。情绪引起的心理不相容,有夫妻相互产生的情绪态度。比如,夫妻对立情结未消除前,认识极难一致,处处感到不和谐,也有由第三者引出的情绪迁怒于夫妻,从而使夫妻心理不相容,认识不协调。比如,婆媳矛盾常使夫妻心理不相容。总之,妻心理相容既包括两人心理和谐、两心相印、“夫唱妻随”,也包括一方的相容,另一方的宽容、忍让与接纳,逐步达到和谐与共鸣的过程;不仅包括时时刻刻的两心相印,也包括某一时刻的两心相容与协调。
原理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夫妻心理相容实质上是夫妻认识的和谐与协调。社会心理学认为实现心理相容通常有以下模式:
第一、夫妻二人对客观事物或社会关係、活动等採取一致的肯定态度。
第二、夫妻二人对客观事物或社会关係、活动等採取一致的否定态度。
第三、夫妻二人对客观事物或社会关係、活动等採取不一致的态度,但一方放弃自己的观点。
老年夫妻心理相容三诀
1、心理“磨合”。尊重和允许对方有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儘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
2、心理“搀扶”。对方患病时,不仅要用关怀的语言询问,也要鼓舞对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心理“保鲜”。双方要不断创造魅力,以持续吸引对方,相互满足情爱和性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