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肝性肾功能衰竭

(2020-02-12 04:48:26) 百科综合
肝性肾功能衰竭

肝性肾功能衰竭

肝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严重肝病所引起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而肾脏本身常无病理学改变。本病可发生在各种急、慢性肝病基础上,如暴发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等,多为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

基本介绍

  • 英文名称:Hepatic renal failure
  •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 多发群体:晚期肝病人士
  • 常见发病部位:肝、肾脏
  • 常见病因: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
  • 常见症状:纳差,乏力,消化不良,出血倾向肝脾肿大以及门静脉高压
  • 传染性:无

发病机制


(1)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肝病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肾有效灌注量减少,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管收缩,诱发肾功能衰竭。
(2)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可引起肾小动脉痉挛,肾皮质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肝性肾功能衰竭发生。

临床表现


(1)肝功能不全表现
患者均有慢性肝病或急性肝病病史,常有纳差、乏力、消化不良、出血倾向肝脾肿大以及门静脉高压表现。
(2)肾功能不全表现
按其临床进程可分为四期:
1)氮质血症前期 本期有肝功能损害存在。病人有腹水、少尿、尿钠减少、低血钠表现。
2)氮质血症期 肝功能不全进一步恶化,多有难治性顽固性腹水,血钠降低,血压可能偏低。尿钠减少,血肌酐、尿素氮开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
3)氮质血症晚期 病人症状逐渐加重,可出现噁心呕吐、口渴、表情淡漠或昏睡,少尿甚至无尿,尿钠、血钠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显着降低。
4)终末期 病人表现为明显的肝、肾功能衰竭,出现深昏迷、低血压、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严重感染及高钾血症,多死于以上併发症。

诊断


晚期肝病如暴发性肝炎或晚期肝硬化,在肝功能失代偿状况下,随着肝功能衰竭的发展,出现少尿、氮质血症、低尿钠等表现,且无原发性肾脏疾病及其他可致肾功能衰竭的因素,可诊断为本病。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2)改善肾脏血流量:採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及其代用品进行扩容治疗;套用血管活性物质如多巴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前列腺素等改善肾血流量。
3)抗内毒素治疗:套用乳果糖、消胆胺等。
4)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肝移植。
滤过率降低,肾血管收缩,诱发肾功能衰竭。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