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是201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兰举。
基本介绍
- 书名:儿科学
- 作者:陈兰举
图书详细信息:
ISBN:978-7-312-02623-2
定价:39.50元
版本:1
装帧:平装
出版年月:201001
定价:39.50元
版本:1
装帧:平装
出版年月:20100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供临床医学、影像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医学生使用的儿科教科书。全书共16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绍了儿科学的基本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的体格和心理生长发育特点,强调小儿始终处在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小儿疾病诊断原则,强调儿科病史採集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增添了儿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原则,不但介绍了传统的儿科X线诊断技术,更重要的是介绍了CT、磁共振、超音波、核素、PET及PET-CT诊断技术在儿科诊断中的套用。在其他各章节中也强调了影像学对各种疾病诊断的套用。第四章至第十六章介绍了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概念、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全书概括了儿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範围
一、 儿科学的任务
二、 儿科学的範围
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範围
一、 儿科学的任务
二、 儿科学的範围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一、 基础医学
二、 临床医学
一、 基础医学
二、 临床医学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
一、 胎儿期
二、 新生儿期
三、 婴儿期
四、 幼儿期
五、 学龄前期
六、 学龄期
七、 青春期
一、 胎儿期
二、 新生儿期
三、 婴儿期
四、 幼儿期
五、 学龄前期
六、 学龄期
七、 青春期
第四节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一、 古代儿科学
二、 近代儿科学
一、 古代儿科学
二、 近代儿科学
三、 现代儿科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一、 生长发育过程连续而又有阶段性
二、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三、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四、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一、 生长发育过程连续而又有阶段性
二、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三、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四、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 遗传因素
二、 环境因素
一、 遗传因素
二、 环境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
一、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二、 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三、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一、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二、 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三、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的发育
一、 骨骼发育
二、 牙齿髮育
三、 脂肪组织与肌肉发育
四、 生殖系统发育
一、 骨骼发育
二、 牙齿髮育
三、 脂肪组织与肌肉发育
四、 生殖系统发育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一、 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 感知觉的发育
三、 运动的发育
四、 语言的发育
五、 心理活动的发展
一、 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 感知觉的发育
三、 运动的发育
四、 语言的发育
五、 心理活动的发展
第三章 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第一节 儿科病史採集和体格检查
第一节 儿科病史採集和体格检查
一、 病史採集和记录
二、 体格检查
二、 体格检查
第二节 儿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原则
一、 儿科放射线诊断技术
二、 儿科CT诊断技术
三、 儿科磁共振诊断技术
四、 儿科超声诊断技术
五、 儿科核素诊断技术
一、 儿科放射线诊断技术
二、 儿科CT诊断技术
三、 儿科磁共振诊断技术
四、 儿科超声诊断技术
五、 儿科核素诊断技术
第三节 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 护理的原则
二、 饮食治疗原则
三、 药物治疗原则
一、 护理的原则
二、 饮食治疗原则
三、 药物治疗原则
第四章 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 小儿营养基础
一、 营养素与参考摄入量
二、 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係
第一节 小儿营养基础
一、 营养素与参考摄入量
二、 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係
第二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一、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一、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三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与护理
第三节 新生儿重症监护和常频机械通气
一、 新生儿重症监护
二、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
一、 新生儿重症监护
二、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七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徵
第八节 新生儿黄疸
第九节 新生儿溶血病
第十节 新生儿出血症
第六章 遗传代谢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二、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三、 遗传病的临床类型
第一节 概述
一、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二、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三、 遗传病的临床类型
第二节 染色体病
一、 染色体畸变
二、 染色体畸变的原因
三、 染色体病的临床特徵
四、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指征
五、 21-三体综合徵
一、 染色体畸变
二、 染色体畸变的原因
三、 染色体病的临床特徵
四、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指征
五、 21-三体综合徵
第三节 遗传代谢病
一、 遗传代谢病的种类
二、 遗传代谢病的代谢紊乱
三、 遗传代谢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四、 遗传代谢病的诊断
五、 苯丙酮尿症
六、 肝豆状核变性
一、 遗传代谢病的种类
二、 遗传代谢病的代谢紊乱
三、 遗传代谢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四、 遗传代谢病的诊断
五、 苯丙酮尿症
六、 肝豆状核变性
第七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徵
一、 概述
二、 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第一节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徵
一、 概述
二、 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发病率
二、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三、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四、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一、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发病率
二、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三、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四、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 概述
二、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
三、 临床表现和处理
一、 概述
二、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
三、 临床表现和处理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风湿热
第一节 风湿热
第二节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第四节 川崎病
第九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感染
一、 麻疹
二、 流行性腮腺炎
三、 爱滋病
第一节 病毒感染
一、 麻疹
二、 流行性腮腺炎
三、 爱滋病
第二节 细菌感染
一、 败血症
二、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一、 败血症
二、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第三节 结核病
一、 总论
二、 原髮型肺结核
三、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四、 结核性脑膜炎
五、 潜伏结核感染
一、 总论
二、 原髮型肺结核
三、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四、 结核性脑膜炎
五、 潜伏结核感染
第四节 深部真菌病
一、 念珠菌病
二、 隐球菌
三、 麴霉菌病
四、 组织胞浆菌病
五、 深部真菌病的治疗
一、 念珠菌病
二、 隐球菌
三、 麴霉菌病
四、 组织胞浆菌病
五、 深部真菌病的治疗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 口腔
二、 食管
三、 新生儿胃容量
四、 肠
五、 肝
六、 胰腺
七、 肠道细菌
八、 健康小儿粪便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 口腔
二、 食管
三、 新生儿胃容量
四、 肠
五、 肝
六、 胰腺
七、 肠道细菌
八、 健康小儿粪便
第二节 小儿胃肠影像学检查
一、 胸腹部平片及透视
二、 消化道造影
三、 CT
四、 磁共振成像(MRI)
一、 胸腹部平片及透视
二、 消化道造影
三、 CT
四、 磁共振成像(MRI)
第三节 口炎
一、 鹅口疮
二、 疱疹性口腔炎
一、 鹅口疮
二、 疱疹性口腔炎
第四节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第五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一、 胃炎
二、 消化性溃疡
一、 胃炎
二、 消化性溃疡
第六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第七节 肠套叠
第八节 先天性巨结肠
第九节 小儿腹泻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检查方法
一、 解剖特点
二、 生理特点
三、 呼吸道免疫特点
四、 检查方法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检查方法
一、 解剖特点
二、 生理特点
三、 呼吸道免疫特点
四、 检查方法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 毛细支气管炎
第五节 肺炎
一、 支气管肺炎
二、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特点
一、 支气管肺炎
二、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特点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一、 心脏的胚胎髮育
二、 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三、 儿童心血管病检查方法
第一节 小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一、 心脏的胚胎髮育
二、 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三、 儿童心血管病检查方法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一、 病因
二、 预防和遗传谘询
三、 诊治进展
四、 分类
五、 诊断和顺序分段分析
一、 病因
二、 预防和遗传谘询
三、 诊治进展
四、 分类
五、 诊断和顺序分段分析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一、 房间隔缺损
二、 室间隔缺损
三、 动脉导管未闭
四、 肺动脉狭窄
五、 法洛四联症
六、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一、 房间隔缺损
二、 室间隔缺损
三、 动脉导管未闭
四、 肺动脉狭窄
五、 法洛四联症
六、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 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特点
二、 小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 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特点
二、 小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特点
一、 小儿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套用
二、 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特点
一、 小儿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套用
二、 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特点
第三节 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一、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s)
二、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econdary glomerular diseases)
三、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hereditary glomerular diseases)
一、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s)
二、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econdary glomerular diseases)
三、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hereditary glomerular diseases)
第四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徵
第六节 泌尿道感染
第七节 肾小管酸中毒
一、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Ⅰ型)
二、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型)
一、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Ⅰ型)
二、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型)
第八节 急性肾衰
第十四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一、 造血特点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一、 造血特点
二、 血象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二、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二、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第四节 急性白血病
第十五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检查方法
一、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 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三、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检查方法
一、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 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三、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
第二节 癫痫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四节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第五节 脑性瘫痪
第六节 小儿脑肿瘤
第十六章 内分泌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
第三节 儿童糖尿病
第四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