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为什么不好养殖
(2023-04-07 16:08:11) 养殖
泥鳅为什么不好养殖
介绍
泥鳅,属于鳗鲡目泥鳅科,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中国传统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而备受消费者喜欢。然而,泥鳅却不太适合在养殖场进行养殖,原因有以下几点。
自然环境适应力差
泥鳅是一种严格的天然育种鱼类,它们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有时会因不适应改变的环境而死亡。泥鳅生活在河流中,因此对水质、水温以及水流的清洁度要求很高,这是很难在养殖场内模拟的。此外,泥鳅很难适应养殖场内大量的人工喂食和组群饲养,这也是他们的一个致命弱点。
易受疫病侵袭
泥鳅生存环境狭窄,相对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另外,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外伤的情况,如池塘淤积、水温变化、鱼群拥挤、池底植物伤害等情况。这些因素很容易引起泥鳅群体发病,导致鱼苗出现高死亡率的情况。而在养殖场内,一旦出现鱼病,难以得到及时治疗的措施,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疫情。
需求量大
泥鳅是中国传统的水产品之一,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但是,养殖泥鳅却不像其他鱼类那样容易,需要特殊的环境和饲养管理。因此,为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也随之上升。由于泥鳅的繁殖性较弱,导致养殖场的产量无法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泥鳅的难度。
结论
泥鳅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它们的自然环境适应力差、易受疫病侵袭以及需求量大等因素,使得养殖泥鳅的难度十分大,收益较低。如果非要经营泥鳅养殖,需要下大力气去完善管理和不断改善环境,才能有所收获。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 最近更新
-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