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是200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肖洛霍夫。本书讲述了战争给个人生活带来的悲剧故事。索科洛夫在战场上被俘去做苦工,最后他失去了所有亲人,但索科洛夫并没有失去生活的意志,最终与在火车站遇到的孤儿相依为命。
基本介绍
- 书名:一个人的遭遇
- 译者:草婴
- ISBN:702003489
- 定价:20.0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基本信息
书名:一个人的遭遇
图书编号:1549171
作者:肖洛霍夫译者:草婴/国别:Bahamas/巴哈马
出版日期:2001-06-01
版次:1
开本:32开
简介
我下工回家,筋疲力尽,有时候就凶得像个恶鬼。你粗声粗气对待她,她决不会用粗言粗语回答你。不,从来不会!她又娴静,又亲热,不知道怎幺样服侍你才好。
我们的收入虽少,她还是努力让你吃得又香又甜。你向她瞧瞧,气也消了,过一会儿就会去拥抱她,还会说:‘对不起,亲爱的伊琳娜,我对你太粗暴了。你要知道,今天我干活很不顺利。’于是我们又太太平平,我自己也觉得心安理得。嘿,老兄,你知道这对工作有什幺样的意义吗?第二天早晨,我一骨碌爬起来,走到厂里,不论什幺活儿到了手里,都顺顺噹噹,头头是道!瞧吧,家里有个贤慧的老婆,有着什幺样的意义。
这事是从猎熊开始的。
达丽雅阿姨在林子里砍柴。她走进枝叶稠密的树丛,差一点掉进熊穴。达丽雅阿姨胆子很大,她把小儿子留在不远处看守熊穴,自己一口气赶回村。回到村里,她首先跑进特罗菲姆·
尼科基奇的小屋。
“当家的在吗?”
“在。”
“我发现一个熊穴……你若能把熊打死,可以分到好处。”
特罗菲姆·尼科基奇对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将信将疑地说:
“你没胡说吧,那就带我去,部分好处归你。”
他们一起出发。达丽雅在前面快步领路。特罗菲姆·尼科基奇同儿子伊留哈跟在后面。事情坏了:他们把一头大肚子母熊从穴里惊跑出来,开枪没有打中,不知是因为打偏了还是别的
什幺原因,总之让野兽给跑了。特罗菲姆·尼科基奇久久地察看他那支很旧的老式步枪,恶声恶气骂了好一阵,斜眼望望冷笑的伊留哈,最后说:
“我们说什幺也不能让野兽跑掉。看样子得在树林里过夜了。”
到早晨才看清,母熊穿过枝叶繁茂的小松树林向东往格里尼歇夫林跑了。错综的脚印清楚地留在新雪上。特罗菲姆父子俩沿着脚印走了两天两夜。他们又饥(乾粮第二天就吃完了)又冷,直到三天后才在一棵孤零零的白桦树下把那头没有提防的母熊打死。这时特罗菲姆·尼科基奇才瞧着正在翻动十七普特重母熊的伊留哈,说:
“小伙子,如今你有力气了……得替你娶媳妇了,我老了,没有力气,打不动野兽,眼睛又流泪,开枪也瞄不準。你瞧,这野兽怀孩子了,生后代……人也有这样的使命。”
伊留哈拿沾满血的刀插在雪地里,把汗淋淋的头髮从额上往后一甩,心里想:
“呵,开始了……”
从此以后,父亲和母亲没有一天不是反覆对伊留哈说:结婚吧,结婚吧,是时候了,母亲老了,乾不动活了,家里需要一个年轻的女当家,帮帮老太婆……诸如此类的话。
伊留哈坐在炕上,呼哧呼哧地喘着气,不作声,但后来小伙子被狠狠训了一顿,他就背着老人悄悄把锯子装进口袋,拿起斧头和其他木匠工具,準备出门。他不去别的地方,而是去首都,去找在“莫赛尔麵包店”当伙计的叶菲姆叔叔。
母亲依旧唠叨个没完:
“伊留哈,我可给你看中一个媳妇了。她对你真是再合适也没有了,人长得简直像一个成熟的苹果。她又能下地干活,又会说话,招待客人。咱们得去说媒,要不会被人家抢走的。”
小伙子心里烦恼,情绪低落。他真不想结婚,再说也没有一个称心的姑娘;附近不论哪个村子都没有一个合适的对象。而当他知道要给他说媒的是小店主费久申的女儿时,不禁大为恼
火。
早晨,他马马虎虎吃了点早饭,同家人告了别,就大踏步向车站走去。分别时母亲嚎啕大哭,父亲扬起两条灰眉毛,恶狠狠地说:
“伊留哈,你喜欢游蕩,你就走吧,可别再往家里钻。我看你是染上‘公青团’的毛病了,老是同那批坏蛋厮混,你要怎幺过就怎幺过吧,我可不再管你了……”
他听见儿子随身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从视窗望着伊留哈沿着又直又宽的街道大踏步走去,同时听着老太婆生气的哭泣声,皱起眉头,叹息了好一阵。
伊留哈走出村子,坐在河边,想到要给他说媒的娜斯嘉,笑了。她可真像个修女:两片阴险的嘴唇闭得紧紧的,老是唉声叹气,画十字,仿佛古时候的老太婆,从不错过一次祈祷,她这人真像一块发过头的发麵。
我叫伊格纳特·普基津,是普罗瓦托罗夫镇的哥萨克。我是个合格的哥萨克:腰里插着一支木柄毛瑟枪、两颗手榴弹,肩上扛着一桿步枪,子弹呢,除了弹药盒之外,几个口袋都装满了,这样,灯笼裤上没法挂犁刀,我就用绳子把犁刀系在腰上。我的一双眼睛很灵活很快乐,甚至有点吓人,娘儿们见了都害怕。出门跟谁随便聊聊,一旦熟识了,她就会说:“嘿,伊格纳特,您那双眼睛太野了,真是怎幺看也看不够。”
别的倒也没什幺,就是说话声音很低,而且有点沙哑。
当时我在吉普金镇征粮。
这是一九一九年春的事。在普罗瓦托罗夫镇同我一起征粮的是高尔丁同志。他跟我级别相同,跟我也很熟。他出身犹太家庭。他不是个一般的小伙子,性格火暴,极顶狡猾。我为人直
爽,不耍滑头,征粮方法简单粗暴。我带我那些宝贝去找富裕哥萨克,总是开门见山,向他下最后通牒:“粮食!”——“没有。”——“怎幺没有?”——“没有就是没有,混蛋。”我对他当然毫不客气,手枪对住他的肚脐眼,乾巴巴地说:“枪里有十颗子弹,我可以打死你十次,埋葬你十次,再十次把你挖出来!交吗?”他回答说:“好吧,愿意效劳,我交!”
高尔丁呢,十分灵活,他从你的一个鼻孔进去,又从另一个鼻孔出来。这家伙像鹅一样身上不沾一滴水,但粮总是比我徵得多。不过人家对我们两人都一样尊重。人家尊重高尔丁,因
为他温柔,因为他总是像姑娘一样文静,而我普基津,看你能不尊重我!我是个直爽人,说话总是不留情面,还会说些鼓动的话。他们笑我做作,年轻的哥萨克故意不交粮,他们要惹我发
火。他们说,“我们的普基津发起火来像只百灵鸟。”哼,他们就这样叫我百灵鸟。好吧,真有意思。我们就这样向南线第九军提供粮食。这时候,我们听说起义者在维亚申斯克镇同谢克列焦夫将军交上了火,并且迫使他们后退。我们冲过去,他们就阻挡不住。我们来到库尔斯克省法吉日县。那边征粮很顺利。我们跑了一个月,两人一起乾。我们去之前,他们只徵到一万斤黍子,我们一去,就徵到两万。高尔丁这时越爬越高,有一天我们醒来,他已像小鸡出壳一样,当上了南线军粮供给委员会全权代表。真有意思。我带着一队水手在法吉日县徵购黍子和麦子。高尔丁把我叫去,悄悄地对我说:“你啊,普基津,是个严肃的人,你力气大,能把木桿弯成轭。可是你是个怪人,你身上没有肉。”说我能把木桿弯成轭我不太懂,至于肉,我身上确实很少,我只有骨头。我要肉干什幺?难道我是婆娘还是怎幺的?人家又不会因为我的肉而交粮。他说:“你待我客气些。”我就回答说:“你知道吗,十月革命时我在克里姆林宫打退过士官生?”他说:“我知道。”我说:“你知道吗,在冲锋时士官生的子弹打中我的膀胱,如今它还像鹅蛋那样在里面滚动?”他说:“我知道,我也很尊重你膀胱里的那颗子弹。”我说:“嗯,好吧,你不用为我的子弹担忧,因为它周围都长了脂肪,它不是打在脚后跟,不会把血吸到别的地方去。你倒是应该可怜可怜我们的战士,他们在前线作战,可不能让他们挨饿啊。”他说:“走吧,”接着摇摇头,重重地叹着气。这是不是说他也怜悯起战士来了?真有意思。我回去继续征粮。我们拚命征粮,徵得农民只剩下一层皮。他们简直什幺也没有了,几乎连毡靴也被拿走,但这时高尔丁被调到萨拉托夫去了。过了一星期他突然来了一份电报:“致顿河粮委会,我命令你们去萨拉托夫。”后面的签名是:“萨拉托夫省粮委全权代表高尔丁。”
我们乘列车去到那里。真有意思。
在顿河岸上,在被酷烈的阳光晒得秃了顶的小山上,我跟扎哈尔老爹两人躺在野生乌荆子的荫下。一只褐色的鸢,伴着鱼鳞般的云片,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乌荆子的叶子,斑斑点点地撒满鸟粪,并没有给我们一点凉意。耳朵热得嗡嗡作响,你要是向下望望顿河水面上的涟漪,或是脚下乾瘪的西瓜皮,嘴里就会有粘腻的唾液渗出来,可你也懒得把它吐掉。
在乾涸的沼泽附近的谷地里,羊群分成几堆,紧紧地互相依偎着。它们懒洋洋地扭动屁股,摇摇骯髒的尾巴,因为吸到灰尘而紧张地打着喷嚏。在堤岸旁边,一只强壮的小羊,用后脚站着,伏在又黄又髒的母羊身上吃奶。它偶尔用头撞撞母亲的奶子,母羊咩咩地叫着,蜷缩起身子。我觉得,它的眼睛里似乎充满痛苦的表情。
扎哈尔老爹在我的旁边坐起来。他拉下身上的绒线衫,近视眼一样地眯缝起眼睛,在衣服的褶襞和接缝的地方摸着些什幺。老爹再过一年就是七十了。光裸的脊背上古怪地布满一条条的皱纹,肩胛骨尖尖地从皮肤下面凸出来,可眼睛还是清彻的,年轻的,两条灰眉毛下的眼光,也活泼而有神。
他捉住一只虱子,困难地用哆嗦而粗硬的手指夹着,小心翼翼地夹着,然后把它放在离自己较远的地上,向空中画了个小小的十字,低低地咕噜道:
“去吧,小东西!你大概也很想活命吧?啊?对啦……瞧你的,吸饱血了……地主的婆娘……”
老爹哼哼着,拉上绒线衫,接着仰起头,从木头水壶里喝着微温的水。他每喝一口,喉结就向上一跳;从下巴到喉咙,垂着两条柔软的皱纹;鬍子上流着一滴滴的水;透过下垂的、番红花一样的眼皮,太阳现出淡淡的红光。
他塞上水壶盖子,斜瞅着我,在捉住我的眼光以后,又乾巴巴地嚼动嘴唇,向原野眺望。在谷地后面,迷迷糊糊地呈现出一片幻景;在晒焦的地面的上空,风送来了薄荷的甜香。老爹沉默了一下,推开牧羊杖,用菸捲熏黄的手指在我旁边指指说:
“你看见这山谷后面的白杨树梢吗?原来是托米林老爷家的田庄,叫托波列夫卡。那边还有个小村子,就叫托波列夫卡村,住着些庄稼汉,过去都是农奴。我的父亲给老爷赶车,赶了
一辈子。我小时候,他对我讲过,叶夫格拉夫·托米林老爷是怎样用一只养服了的鹤,向邻居地主那儿把他换来的。父亲死后,我就接他的差使,当起车夫来。那时候,老爷本人已经快六十了。他是个胖子,血气很旺。年轻的时候,在沙皇身边当过近卫军,后来服满了役,就到顿河边上来养老。哥萨克夺去了他在顿河一带的土地,可是公家在萨拉托夫省又划了三千公顷地给老爷。他就把这些地租给萨拉托夫的庄稼汉,自己住在托波列夫卡。
“他是个怪人。总是穿一件薄呢的棉袄,带一把短剑。有时候出去做客,车子跑出托波列夫卡,就吩咐我说:‘赶呀,混蛋!’
“我给了那些马几鞭子。车子飞跑起来,快得连风也来不及把脸上的眼泪吹乾。一路上有不少积满春水的小坑拦住道路。要是碰上这样的坑,前轮倒没有什幺,后轮可就会——哗啦一
声!……跑了一里路,老爷就大声喝道:‘回去!’我就掉转头,拚死命地向那个坑赶去……往往一连三次在那该死的地方冲来冲去,一直弄到弹簧撞断,或者轮子弹出去,方才罢休。我的老爷那时就哼哼着爬起来,一步一步走回家去,我就拉着马跟在他的后面。除了这以外,他还有一种玩意儿:我们从田庄里出去,他跟我一起坐到车夫的座位上,又从我的手里夺过鞭子。‘让中间的马快跑!……’我就拚命地赶那中间的马,快得连车轭都一动不动,他自己就抽边上的一匹马。车子上套着三匹马,旁边两匹是纯种的顿河马,身子长得像蛇,头垂在一旁,好像在啃着地面似的。
……
目录
胎记
牧童
粮食委员
希巴洛克的种
伊留哈
阿廖沙的心
看瓜田的人
道路
野小鬼
漩涡
有家庭的人
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顿河粮委会和副主席普基津同志的厄运
歪路
两个丈夫的女人
委屈
死敌
小马
蛀孔
浅蓝的原野
僱农
套鞋
高尔察克、荨麻和别的
人家的骨肉
同一种语言
学会仇恨
一个人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