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行销管理》第13版

(2019-12-16 01:03:43) 百科综合
《行销管理》第13版

《行销管理》第13版

《行销管理》第13版是2009年由格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科特勒,(美)凯勒。

全面的内容和素材,既适合作为行销入门者的指导用书,也可以作为行销专家和管理人士的手头资料,既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教科书,也是一本行销者必备的工具书。

基本介绍

  • 书名:《行销管理》第13版
  • 作者:(美)科特勒,(美)凯勒
  • 译者:王永贵
  • ISBN:9787543216754
  • 页数:855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11-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字 数:1165000

编辑推荐

经典版本菲利普·科特勒《行销管理》最新第13版
原汁原味,全貌呈现,无删减、修改
全球简体中文版唯一正式授权
新经济形势下,最新全球行销智慧和最佳实践的精华集萃。
更新了全书结构,添加“行销聚焦”专栏,取材源于全球各地,更多中国元素和中国企业案例凸现书中。
全新翻译团队,四位国内顶尖学者共同打造高质量译本。
一个学科的确立总有伟大思想者和他极富盛名的着作出现,如同亚当·斯密和《国富论》于经济学,彼得·德鲁克和《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于管理学。对于行销学来说,菲利普·科特勒和《行销管理》便是无可争议的标誌。在科特勒众多的着作中,这本《行销管理》无疑是凝聚了其最多心血,也是最为全世界所接受和讚扬的经典教材,被誉为“行销圣经”。虽然科特勒在世界各地跟众多的学者都合作推出过不同地区版本的《行销管理》,但只有这本原汁原味的《行销管理》更能体现科特勒思想的精髓。
20多年前,当我们第一次把《行销管理》(第5版)引进中国的时候,彼时其还是一本鲜有人问津的小众图书。在20年的传承中,随着行销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的迅速发展,我们也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最新版的《行销管理》,每一版都会吸引更多更新的读者加入科特勒的“行销思想俱乐部”中。如今,在新经济形势下,我们又如期而至地推出最新版的《行销管理》(第13版)以飨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8篇22章,分别从理解行销管理、洞察市场、密切联繫顾客、培育强大的品牌、开发市场供应物、交付价值、沟通价值、成功地实现长期成长八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13版)
继续强调前版中所提出的“全面行销”(holistic marketing)理念,该新理念是对内部行销、整合行销、关係行销和绩效行销新的综合和提升,涵盖了当前行销人员所应具备的全新思维方式:公司要以顾客为中心,尽力发挥和协调各个部门和管理层次的行销作用(内部行销),以便组织、设计和协调所有行销活动和方案,以在实现总体效果最大化的过程中为顾客创造价值(整合行销);公司也要从与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关係中获利(关係行销);最后,公司要把行销看作是对顾客的投资,因此应该测量行销投资回报及其对股东价值的作用;此外,还要更广泛地关注行销对法律、伦理、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绩效行销)。作者简介菲利普·科特勒是世界上市场行销学的权威之一。他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生院国际行销学教授和S.C.庄臣学者。他曾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也曾在哈佛大学从事数学方面的博士后和芝加哥大学从事行为科学方面的博士后工作。 科特勒博士是《行销学原理》和《行销学导论》的主要作者。其《非营利机构行销学》,已出版第五版,是该领域的最畅销书。科特勒博士的其他着作有:《行销模型》,《新竞争》,《行销专业服务》,《教育机构的战略行销》,《医疗保健行销学》,《行销集合》,《高视野》,《社会行销学》,《行销地点》,《国家行销》,《宾馆与旅游行销》,《标準房:行销业绩的战略艺术》,《博物馆战略与行销》,《行销活动》和《科特勒论行销》。 除此之外,他还为第一流的刊物,如《哈佛商业评论》、《斯隆管理杂誌》、《商业水平》、《加州管理杂誌》、《行销学杂誌》、《行销调研杂誌》、《管理科学》、《企业战略杂誌》和《未来学者》等,撰写了100多篇论文。他是惟一得过三次“阿尔法·卡帕·普西奖”的学者,该奖是专门奖励发表在《行销学杂誌》上最优秀年度论文作者。 科特勒教授是美国市场行销协会设立的“杰出行销学教育工作者奖”的第一位获奖人(1985年)。他曾获得过欧洲市场行销顾问和销售培训者协会颁发的“行销卓越贡献奖”。在1975年,科特勒获得美国市场行销协会所颁发的“保尔·D.康弗斯奖”,以表彰他在市场行销科学上独创性的贡献。1995年,国际销售和行销管理者组织命名他为“年度行销者”。他还接受了斯托克霍姆大学、苏黎世大学、雅典经济和商业大学、德保罗大学、克拉科商业与经济学院、巴黎H.E.C.集团和维也纳经济与商业管理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科特勒教授是许多美国和外国大公司在行销战略和计画、行销组织、整合行销上的顾问,这些公司包括: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霍尼韦尔,美洲银行,默克,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和米其林公司等。 科特勒教授现任美国管理科学联合市场行销学会主席,美国市场行销协会理事,行销科学学会託管人,管理分析中心主任,杨克罗维奇谘询委员会成员、哥白尼谘询委员会成员。他是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董事会成员和德鲁克基金会顾问。他曾广泛地访问欧洲、亚洲和南美,就全球市场行销机会为许多公司讲课并提供指导。

作者简介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市场行销学权威,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国际行销学S.C庄臣荣誉教授.拥有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行销学领域最畅销教科书的作者在Journal of Marketin9,Joureal0f Marketing Researth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是唯一荣获三次“阿尔法·卡帕·普西奖”的学者,该奖专门奖励发表在Journal of Marke rin9上的最优秀年度论文作者。
美国行销协会设立的“杰出行销学教育工作者奖”的第一位获奖人。1975年,因在市场行销科学上独创性的贡献荣获美国行销协会颁发的“保尔·D·康弗斯奖”。1995年,被国际销售和行销管理者组织命名为“年度行销者”,
担任多家公司行销顾问,包括IBM、GE、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霍尼韦尔公司、美洲银行、默克公司等。是美国管理科学学会市场行销学院主席、美国行销协会理事、行销科学学会信託人等。
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行销学E B.奥斯本讲座教授,拥有卡耐基一梅隆大学硕士学位和杜克大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史丹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
国际公认的品牌、品牌建设和战略品牌管理等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代表作《战略品牌管理》被誉为“品牌圣经”。研究成果发表于行销学三大顶级刊物——Journal of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活跃于产业界,主持各种不同的品牌项目,并担任世界许多成功品牌,如埃森哲、美国运通、迪士尼、福特、英特尔、宝洁等的品牌顾问。是行销科学学会的学术信託人。
卢泰宏(Taihong Lu),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EMBA主讲教授,CMC(中国行销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荣获“菲利普·科特勒国际行销理论贡献奖”(Kotler Marketing Award-rheory),成为该奖项大中华区首位获奖者。
享受中国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曾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着作一等奖和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多项学术奖励。被评选为“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位管理学教授” (《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华尔街电讯》,2005);“影响中国行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新行销》,2004);“中国广告20年20人” (《中国广告》,2001);“推动中国品牌化进程的50位风云人物”(中国品牌价值研究中心,2007);“2001年中国行销最具影响力的10大风云人物” (《成功行销》,2002)。入选英国剑桥传记中心(IBC)“世界名人录》(1996)。
为多家企业(机构)进行谘询或培训。受聘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总体计画》专家组专家、中央电视台广告策略顾问、中国市场总监和销售经理培训认证首席专家、历届中国行销人“金鼎奖”评审、中国最佳品牌建设评审、大中华区最佳品牌企业奖评审、华文广告龙吟榜海外特邀编委、中国报纸优秀广告奖评审、第九届全运会会标吉祥物评审等。

作品目录

理解行销管理
第1章 21世纪的市场行销
第2章 制定行销战略与行销计画
第2部分 洞察市场
第3章 收集信息和扫描环境
第4章 行销调研与需求预测
第3部分 密切联繫顾客
第5章 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第6章 分析消费者市场
第7章 分析组织市场
第8章 识别细分市场与目标市场
第4部分 培育强大的品牌
第9章 创建品牌资产
第10章 确定品牌位
第11章 应对竞争
第5部分 开发市场供应物
第12章 制定产品战略
第13章 服务的设计与管理
第14章 制定价格战略和方案
第6部分 交付价值
第15章 设计与管理整合行销渠道
第16章 零售、批发和物流管理
第7部分 沟通价值
第17章 设计和管理整合行销沟通
第18章 大众传播管理
第19章 管理人个沟通:直复行销、互动行销、口碑以及个人销售
第8部分 成功地实现长期成长
第20章 推出新的市场供应物
第21章 开拓全球市场
第22章 全面行销组织的长期管理
附录
注释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