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双桂第”林家宅

(2019-08-16 06:37:38) 百科综合
“双桂第”林家宅

“双桂第”林家宅

双桂第林家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冠南村委会欧村村内。林家宅始建于1929年,公元1932年完工,历时3载。该宅院由围墙、门楼、二间正屋及两侧横屋组成,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整个院落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其布局就像一座独立的小城堡,其门窗和女墙上的木雕与灰塑惟妙惟肖、精美绝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双桂第
  • 地理位置:文昌市会文镇
  •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文昌市,作为海南最着名的文化之乡和华侨之乡,其南洋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和谐地并存着。
公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不少的文昌人为了谋生及家人的生活,远渡重洋奔赴海外。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一番艰苦奋斗后成就事业。发迹后,这些海外游子们纷纷回乡建宅,如头苑的符家宅、东阁的韩家宅、会文的林家宅等等,皆是那个时代留下的产物。走进会文镇欧村村的“双桂第”林家宅,触摸青苔的斑驳墙壁,聆听它静静诉说八十年前的奢华,了解那一段段被尘封的往事。
林家宅是旅澳华侨林尤蕃出资,并派遣次子林明渊回乡兴建;该宅融合了南洋特色建筑和文昌本地民居的建筑风格,由在港英国设计师设计的,始建于1929年,1932年落成。
宅院位于欧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1008平方米。整个院落呈正方形,就像一座独立的小城堡,在村里显得鹤立鸡群。
来到林家宅两层高的门楼前,记者看到,门楼上方有一行文字:“林明湛、林明灏、林明渭修建;辛未年孟冬。”门楣上还挂着一块牌匾,自右向左刻有“双桂第”三个繁体的楷体字,右上角有6个小字“岁次癸酉孟春”,左下角的落款是“朱汝珍书”。
林家后人陈如密为记者打开了宅院的大门。陈大哥告诉记者,题匾者朱汝珍是清末民初广东着名书法家,曾被授翰林院编修;林明湛、林明灏、林明渭分别是林明蕃的三个儿子,1991年回乡探望亲人时出资修葺了门楼。

洗尽铅华

门楼和迴廊都借鉴了南洋建筑的款式特点,糅合了中西文化元素。走上屋顶,只见“双桂第”前、后两间正屋的屋顶两侧上,也有灰塑的“如意花纹”、“一支笔纹”和“同心结纹”,以及各种鲜花图案。
跨过门楼,触摸青苔的斑驳院墙,仰望房屋上方精美的雕刻和门楼上栩栩如生的灰塑,一股岁月流逝后洗尽铅华的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走过门楼,便是宅子的前堂和后寝,门楼、前堂和后寝三进建筑,一字排开,透过大门,一望到底,十分整齐。
门楼两边的围墙上,左右各开1个巨大的圆形窗户,中间是一个“囍”字,“囍”字中央自上而下有蝙蝠、菊花和娃娃鱼,旁边有2条草龙和石榴、蟠桃、鲜花作为陪衬;这两个窗户的图案同中有异,内容虽然基本一样,却没有完全雷同,如娃娃鱼的动作和形状就不相同,左边的一只,鱼鳍和鱼尾各连着1个钱币,右边的那只则是口中含珠,準备吐出。
院落之中圆形窗户中间的两个“囍”字就让人叹为观止,古宅如同一位苍老而硬朗的老人,用它的岁月沧桑与人做着无声的交谈。
双桂第是典型的南方建筑,无论是木雕、泥雕还是灰雕,双桂第在许多细节处都是精美绝伦,特别是对灰雕技艺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二楼的灰雕艺术最精巧,极其罕见。
二楼女儿墙中间,有一个通透的呈方形灰塑图案,图案正中间的圆框内,有一只展翅的蝙蝠,其下连着一个装满鲜花的花篮,旁边四角有4朵牡丹作为点缀;方形图案两侧,各有1根底座为“南瓜”的莲花柱,以及一根根绿色的瓶状琉璃柱,其间还有2挂硕果纍纍的桔枝。
建筑之间採用了空中走廊连线起来,并建有栏桿,就成了二楼的观景迴廊阳台,同时也可连通唯一的二层建筑——门楼。整个宅院的平面呈“日”字形,晴天可上二楼迴廊阳台观景,雨天也可借楼下走廊自由走动。

家族渊源

早在东晋年间,有位名叫林禄的人举家迁居福建,其十六世孙林披生有九个儿子,分别是林苇、林藻、林着、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蔇,他们都是唐代的进士,分别担任端州(今广东肇庆市)、横州(今广西横县)等九州的刺史(又称“州牧”)。后人称他们为“唐九牧”。
而林披的兄长林韬的九世孙林杞,是宋代的一位知州,其九个儿子也先后官至知州,因而当时有“父子十知州”的说法。由于林杞的9个儿子都是知州,因此又有“宋九牧”一说。
如此看来,文昌会文欧村“双桂第”的主人,可能是“唐九牧”的后裔,也可能是“宋九牧”的传人。但不管他们属于哪一个支派,林家都源自同一祖宗,都是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九牧世家”这一牌匾,有力地说明了其家族渊源,也承载着林氏老宅的文化积澱。
因此,“双桂第”就不仅是一座有着丰富多彩灰塑艺术的老宅院,而且还渗透出沉沉的历史厚重感。

评价

文昌“双桂第”林家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是为研究清末民初时期文昌地区华侨文化,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创业史提供了实物的研究材料。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