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自由”号濒海战斗舰

(2019-10-15 02:09:55) 百科综合
“自由”号濒海战斗舰

“自由”号濒海战斗舰

“自由”号濒海战斗舰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的工业小组设计和建造,该舰是一种快速、机动和网路化的水面舰艇,可执行水雷战、反潜战、水面战和人道主义救援等多样化的任务,有助于海军应对不断增长的濒海或近岸威胁,为近海水域的作战空间提供进入和控制。2013年5月“自由号”亮相新加坡大型防务展,2013年5月22日,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日前因遭遇“引擎故障”而被迫返回新加坡港口。

自由”号高速濒海战斗舰上布置了不同的货柜式模组,对于设备和武器能够非常简便地进行换装。採用不同货柜式模组,可用于不同的军事部署和作战需要。虽然一艘濒海战斗舰每次只能对抗一种非对称濒海威胁,但濒海战斗舰上的可配置使命模组能够很容易地从岸上或其他设施上进行重新配置,可承担各种不同的使命。它可以装备反水雷系统装置,用于水雷清理,能发挥扫雷舰作用;能够装备感测器和武器发现并且攻击潜艇。

海军部长 Gordon R. England 描述 LCS 的概念是“建立一个小型、快速、可操作、相对便宜的 DD(X) 家族成员。”它易于根据不同的作战角色而重新配置,包括反潜、反水雷、反水面舰艇、情报、监控和侦察国土防御、海上拦截、特种作战、后勤保障。得益于它的模组化设计,LCS 能替代更慢、更特製的舰艇如扫雷艇和攻击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自由”号濒海战斗舰
  • 全长:377英尺
  • 排水量:3000吨
  • 最大航速:45节

总体性能

舰船数据

自由号舰首自由号舰首
製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武备系统

“自由”号高速濒海战斗舰上布置了不同的货柜式模组,对于设备和武器能够非常简便地进行换装。採用不同货柜式模组,可用于不同的军事部署和作战需要。虽然一艘濒海战斗舰每次只能对抗一种非对称濒海威胁,但濒海战斗舰上的可配置使命模组能够很容易地从岸上或其他设施上进行重新配置,可承担各种不同的使命。它可以装备反水雷系统装置,用于水雷清理,能发挥扫雷舰作用;能够装备感测器和武器发现并且攻击潜艇,用于反潜战;可以使用舰炮和火箭,提供火力支援靠岸部队;还同样适合“海豹”特种部队登入或其他的海陆装备突击队型部队。濒海战斗舰具有极强的隐身能力,装备有先进的感测器系统和电子设备,能在近海浅滩航行,具有敏捷、灵活的操纵性能,能用于情报、监视和侦察;另外附加了通信装置,因而可以担任一艘指挥船。濒海战斗舰还可以广泛地套用到非军事领域,用于打击走私、缉毒等任务。强大的战斗系统为满足濒海战斗舰的火力需求,美国海军将以很快投入实用化的电磁轨道炮作为构筑整体战斗系统的核心。另外,美国海军还选用了西班牙伊萨尔船厂生产的“多娜”舰炮火控系统,以及美国联合防务公司生产的可发射精确智慧型弹药的MK110式57毫米隐形舰炮系统。美国海军还计画装配“未来战斗系统”的非直瞄发射系统。该发射系统可装载15枚垂直发射的精确攻击飞弹,能攻击40公里内的静止和移动目标。海军正在加紧开发“翠鸟”Ⅱ武装无人机,该无人机将装备可监视和侦察感测器、主动声吶、2枚Mk54鱼雷或者4枚“海尔法”飞弹,并能安装一门7.62毫米机枪,以使濒海战斗舰免遭小型快艇和潜艇的攻击。
自由号下水自由号下水

建造背景

建造历史

2004年,海军与洛克·马丁公司领导的工业小组签订契约,开发濒海战斗舰首舰。该工业小组开发的濒海战斗舰採用了一种高生命力的半滑行单体船设计,具有出色的机动能力、适航性、任务执行能力和适居性。
经过正式命名和下水后,“自由”号将继续在马里内特船厂接受总装和测试工作,该舰将于2007年交付海军,最终的母港将设在圣地亚哥。
洛·马公司的工业小组在2006年6月获得一份契约,建造第二艘濒海战斗舰(独立号)。 这艘舰将从2007年初在波林格船厂开工建造。
洛克·马丁公司领导的濒海战斗舰工业小组成员包括:设计单位吉布斯和考克斯公司、舰船建造厂商马里内特船舶公司和波林格船厂。
濒海战斗舰作战想像图濒海战斗舰作战想像图
自由”号濒海战斗舰具有高度的自动化设计,舰员编制控制在50~70人左右,动力系统採用两台罗尔斯罗伊斯MT-30汽轮机作动力,巡航时速可达到30节。能够在两艘船的距离上从30节的航速立即停泊,在3艘船的距离上以30节航速突然转弯,全速航行时,可在7个船长的距离内作360°的迴转。吃水深仅为3.65米。
另外,该舰比美国海军要求的运载能力也要高出50%%,其尾部的起降平台还可为直升机和无人机提供作业,堪称高速“海上卡车”。该舰的舰体採用模组化结构,舰体材料先进,航程6900公里以上。

时代意义

美国海军大力发展高速“濒海战斗舰”,将是美国军事力量网路化和全球化作战的重要组成。即把海洋、陆地、天空、太空和计算机网路空间,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综合到一起。“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军事战略由远洋走向近海的重要标誌,是美国旨在统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堪称是革命性的新一代海军舰艇。“自由号”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
目前,世界各国目前都在积极发展下一代海上舰艇,一些国家正在发展的濒海战斗舰将会利用新一代船体线型,使濒海战斗舰能够有效地在沿海地区防御和作战,包括应付水雷、快速的群集小艇和潜艇等诸多威胁。有关专家认为,随着近海战舰技术的不断进步,濒海战斗舰在军事领域将大有作为。

事故频发

据法国航宇防务网2011年10月7日报导,2008年9月,美国海军接受了首艘近海战斗舰“自由”号(LCS 1),该舰的主承包商为洛克·马丁公司。据国防部作战试验与评估办公室主任(DOT&E)称,近海战斗舰被设计用来在沿海的浅海地区作战,而更大型的舰艇在同样地区无法达到相同的机动性。 根据国防部规定,承包商一般需要向政府提交“物资检查与接收报告”,或称DD250表。当国防部依照契约接收装备和享受服务时,要签收DD250表。
空中看自由号空中看自由号
按照国防契约管理局网站上的解释,DD250表是一份多用途报告,作为:(1)表明政府接收了设备/资料(即所有权转交至政府);(2)承包商的支付货物清单;(3)航运和接收的装箱单;(4)政府质量检查证明。
不过,政府接收了某种装备或服务,比如接收一艘造价数亿美元的舰艇,并不表示政府对此产品完全满意。根据国防契约管理局的档案:“允许接收有缺陷的产品(即先满足舰艇部署),但要知道其中有什幺缺陷(缺陷可以是缺少硬体、软体,或未通过某些试验等),而且承包商要在指定时间内改正这些缺陷。在这种情况下,DD250表上应注明产品缺陷清单,以及承包商将在何时、採用何种办法改正这些缺陷。”从近海战斗舰的DD250表中可以看出,“自由”号就是上面所述情况的一个实例。当“自由”号交付时,其上有很多系统都并未在2008年8月进行的首次验收海试中接受检查。这些系统定于在2009年进行的第二次验收海试中评估。
“自由”号在2008年的验收海试中发现一些系统存在缺陷,如位于舰船顶部的Dorna公司的火炮控制系统和防空雷达系统。拉姆飞弹发射器不达标,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下出现问题。
自由号前视自由号前视
如今3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当时没达标的系统现在的状况。政府监督项目组织(POGO)将前往洛·马公司和海军进行调查。今年初发布的国防部作战试验与评估办公室主任2010财年的年度报告指出:“‘自由’号的舰船控制系统在试验中表现良好,但舰船自防和任务包保障所需的几个系统还存在以前的可靠性问题。”
无论“自由”号相关情况进展如何,海岸警卫队“深海”项目的经历都使政府依然感到担忧。在该项目中,海岸警卫队接收的舰艇是由洛·马公司和诺·格公司联合领导的团队承建的。但是,海岸警卫队接收了存在大量缺陷、本不该获準接收的舰艇。在YouTube网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洛·马公司的工程师Michael DeKort披露了项目的一些情况。DeKort在就海岸警卫队“深海”项目举行的众议院听证会上表示,他注意到舰艇不达标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不达标的地方在DD250表中都没有反映出来。
DeKort称:“国土安全部检查长表示,海岸警卫队直到2005年7月才知道接收舰艇未达标,这时距首批123艘舰艇的接收已经过了一年半。所有接收舰艇上发现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从这一点,并结合DD250表上没有反映出这些问题的事实,可以验证我的观点,那就是洛·马公司故意向海岸警卫队隐瞒这些问题。”
空中看自由号空中看自由号
通过信息自由法案,政府监督项目组织获得了第二艘近海战斗舰“独立”号的DD250表,封面上的日期注明为2009年12月。然而,与“自由”号的DD250表不同,“独立”号的DD250表没有附属档案。
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海军直到去年(2010年)底,还没有接收完由通用动力公司领导的承包商团队所承建的“独立”号的全部系统。
国防部2010财年的年度试验报告指出,“独立”号当年只完成了部分验收海试,而将数个验收项目推迟到2011年初的第二次验收海试进行。该舰是不完备的,有些系统和舱室还没有得到政府认可。
据美国海军网报导,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海军“自由”号濒海战斗舰(LCS1)抵达美国海军关岛基地,将在这里进行补给和休整后继续前往新加坡执行南亚地区的部署任务。
近日,美国海军称,“自由”号(LCS-1)濒海战斗舰在第一次前往东南亚期间部署途中已经出现了3次断电事故。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詹姆斯称,最近的两周,包括3月21日,“自由”号已经出现3次断电事故,均发生在“自由”号从珍珠港前往新加坡期间。
据与“自由”号操作人员关係密切的人士透露,出现的断电事故与“自由”号服役后在大西洋部署期间出现的情况类似。
“自由”号在太平洋的第一次断电事故发生在3月16日,断电持续10-12分钟,原因可能是一部柴油发电机的排气系统进水或就是柴油发电机问题。同样是在3月16日,“自由”号经历了第二次断电,持续了约11分钟,可能仍与柴油发电机有关。第3次断电出现在3月21日,持续2分钟,原因可能仍是柴油发电机问题,但尚不能完全确定。

大事记

2004年,海军与洛·马公司领导的工业小组签订契约,开发濒海战斗舰首舰。
自由号自由号
2005年,自由号开始铺设龙骨。
2006年,自由号下水。
2008年,据3月26日出版的《简氏防务周刊》报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濒海战斗舰LCS-1“自由”号实质上已建造完工,即将下水海试。
2008年8月21日,自由号濒海战斗舰海试。
2010年2月20日,自由号战舰离开梅波特海军基地,执行第一次作战部署。
2010年6月17日,美国海军LCS-1自由号濒海战斗舰在太平洋上接受两栖攻击舰好人理察号 (LHD 6)海上补给。自由号目前正在参加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演。
2010年7月27日,"自由"号濒海战斗舰演习实弹攻击目标。
自由号剖视图自由号剖视图
2012年 2月1日晚,美海军“自由”号近海战斗舰在南加州海域航行时,船体出现少量漏水状况。 圣迭戈海军水面部队司令部发言人Jan Shultis表示,该舰左舷推进轴的密封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了少量漏水。该舰士兵通过膨胀式密封片及时封住了泄漏处,使得该舰顺利地自主返回圣迭戈港。
2012年1月15日,美国海军宣布,首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将于2013年3月初离开位于本土的圣迭戈海军基地,部署到新加坡10个月,作为美国增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一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引人注目的举动可能会引发中国担忧美国捲入南海争端。

首次部署

2013年2月21日,美国海军官员在新闻媒体会上表示,“自由”号(LCS1)近海战斗舰将从3月1日起开始部署,这也是近海战斗舰首次部署。
2012年8月22日,海军近海战斗舰委员会曾首次披露近海战斗舰的部署计画。
“自由”号的部署,既能检验近海战斗舰的作战能力,也有利于近海战斗舰委员会评估该舰的舰员轮换制度和维修保养计画。
按照计画,“自由”号将在新加坡部署8个月,主要执行海上安全维护任务;并将参加国际海展及演习,以突显美战略意图;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安抚亚太周边的美盟国。

最新动态

美国海军27日透露,2013年3月1日启程前往新加坡的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有91名海军人员随行,其中包括“海鹰”直升机的团队。
自由号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濒海战斗舰
五角大楼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部长马克·利珀特27日称,儘管面临开支削减,总统欧巴马在第二个任期内仍将推进亚太战略“再平衡”。
美国太平洋舰队2月27日宣布,该国首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将在3月1日从母港圣迭戈起航前往亚太区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指挥官黑尼(Cecil Haney)上将表示,“自由”号部署亚太区域,代表着美国海军维护这个区域和平与稳定的决心。
“自由”号将在停靠夏威夷和关岛后抵达新加坡,预计将参加5月中旬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海事防务展览大会,并在东南亚有选择地参加有东南亚多国参加的“联合海上战备和训练”(CARAT)的部分阶段。“自由”号会在该区域活动8个月。
在滨海战斗舰的首次部署中,“自由”号将展示其运作能力,帮助美国海军评估其人员换防和维护计画。舰上配备由91名海军人员组成的名为“金组”的团队,包括MH-60“海鹰”直升机团队。“金组”将在部署中期与“蓝组”人员调换。
新加坡国防部2月27日在回复媒体採访时指出,“新加坡让‘自由’号停靠新加坡军港,是新美合作协定的延伸,标誌着双方认同美军部署亚太区域能够带来区域稳定与和平。”新加坡国防部重申,美国濒海战斗舰将不会以新加坡为基地,将会定期进出军港,每次停靠新加坡的时间不定。濒海战斗舰人员部署期间,会在战舰上生活,新加坡军方将协助提供美军物流与补给服务。
“自由”号部署新加坡以及“鱼鹰”部署沖绳都被认为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策略的一部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指挥官黑尼27日说,在亚太地区轮换部署新型的濒海战斗舰将提高美军战斗力,同时也是对美国海军亚太再平衡政策的直接支持。不过,随着美国国防开支面临大幅削减,不少人质疑,欧巴马政府能否继续推进这一策略,
现身南海
今年,美军在新加坡部署了新型“自由”号频海战斗舰。部署期间,美军“自由号”与多东南亚国家进行了联合军演在南海挑衅日前,“自由”号刚在新加坡完成日常维护,就到南海进行了射击火力测试和训练,
据悉,“自由”号高速濒海战斗舰现隶属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后者目前驻扎在太平洋地区,其责任区覆盖4800万平方英里(1.24亿平方千米)。濒海战斗舰是海军为满足新的作战需要而建造的能够适用于近海作战的舰艇,“自由”号高速濒海战斗舰具有近海制海功能,可以完成传统大型水面舰只无法完成的作战任务,是美国旨在控制沿岸水域所倚重的重要海上力量
2013年5月22日,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日前因遭遇“引擎故障”而被迫返回新加坡港口。
2013年9月22日,美国海军LCS-1濒海战斗舰“自由”号在新加坡进行了日常维护。而在9月24日,刚刚完成维护的自由号就航行到南海进行射击火力测试和训练,

动力故障

“自由号”2013年月亮相新加坡大型防务展,并引起广泛关注。
2013年5月22日报导,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日前因遭遇“引擎故障”而被迫返回新加坡港口。
“2013年5月21日(夏威夷时间5月20日)起航后,‘自由号’在船员发现润滑系统存在沉积物大约8小时后返回樟宜海军基地,”詹姆斯介绍道,该舰仅凭“自身动力”返回港口,全体船员在全程中都未遇到危险。
故障排除
据中新网7月25日报导,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讯息,美国海军“自由”号濒海战斗舰(LCS-1)上周末在新加坡部署期间遭遇发动机故障,美海军24日表示,目前LCS-1故障已排除并维修完毕,已重新回归正常部署,
这是濒海战斗舰历史上首次进行海外扩展部署,7月20日,LCS-1在南中国海执行任务时暂时性失去动力。经过短暂调整,舰员重新启动了发动机,LCS-1回到港口。
经查明,本次故障的原因是舰上2号和3号柴油发电机过热关闭,直接导致发动机失去电力供应。回到新加坡后,技术人员更换了这两个发电机中的涡轮增压器。同时,美国海军还表示,磨损的燃油离合器、阻塞的燃料注射器和温度感测器等燃油输送系统组件同样也是导致发电机过热关机的原因,这些组件也进行了更换,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