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BRT(英语:Yichang Bus Rapid Transit)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快速公交系统。于2014年2月中旬开工建设,一期于2015年7月15日试运行。该项目北起夷陵区夷陵客运站,沿夷兴大道、峡州路、三峡路、港虹路、夜明珠路、东山大道、桔城路运营,南至伍家岗区宜昌东站,全长约为23.5公里,贯穿宜昌市夷陵区、西陵区和伍家岗区三大主城区,是宜昌市现阶段客流量最为集中的干线客运走廊之一。宜昌BRT 楚天公交第一路。2015年7月15日宜昌BRT一期通车,现已全线通车。
宜昌14岁国中生手绘BRT车, 网上引发点讚潮。1月13日上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2016年度“世界可持续交通奖”颁奖典礼上,宜昌市在BRT项目中的先进经验和突出成就获得世界肯定,夺得“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宜昌快速公交系统
- 外文名:Yichang Bus Rapid Transit
- 走廊运营时间:5:30-23:00
- 开通状况:1号线(夷陵客运站—宜昌东站)
- 突出成就: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使用车型
重庆恆通CKZ6126HNA3
郑州宇通ZK6100HGM,ZK6120HGM,ZK6120HNGAA,ZK6125HNG2
厦门金龙XMQ6180AGN5
在东山大道行驶的BRT车辆

BRT走廊
BRT走廊设定:桔城路——东山大道——夜明珠路——港虹路——三峡路——峡州路——夷兴大道
BRT走廊设定如下站点:宜昌东站,桔城路,五一广场,十五中,东艳路,王家河,艾家嘴,宝塔河,中南路,杨岔路,万寿桥,运河公园,港务新村,石马坡,北山坡,果园二路,山庄路,西陵一路,绿萝路,刘家大堰,二十二中,葛洲坝,镇境山,望洲岗,黄河路,夜明珠,平湖半岛,港虹路,三峡路,长江市场,神仙湾,人寿桥,兴安,平湖广场,夷陵体育馆,平云一路,平云二路,夷陵客运站。
BRT桔城路站

运营模式
快速公交採用了1主线+19支线的运营模式,将开通BRT主线B9线,起点宜昌东站,沿途停靠BRT1号线各站台,终点为夷陵客运站。B9(B9K)线由9路和101路合併组成,全线在BRT走廊内运行,前期试运营一期运行线路为宜昌东站至葛洲坝转盘,沿途停靠:宜昌东站、桔城路、五一广场、十五中、东艳路、王家河、艾家嘴、宝塔河、中南路、杨岔路、万寿桥、运河公园、港务新村、石马坡、北山坡、果园二路、山庄路、西陵一路、绿萝路、刘家大堰、二十二中、葛洲坝。夜明珠路段计画将于2017年上半年建成通车,B9路首末班时间为早上5点30分和晚上10点。
BRT五一广场站内部

现状
线路名 | 区段名 | 起终点 | 开通时间 | 车站数量 | 备注 |
BRT1号线 | 一期 | 葛洲坝——宜昌东站 | 2015年7月15日 | 21(不含宜昌东站) | 宜昌东站BRT站台暂缓开通 |
二期 | 夷陵客运站——港虹路 | 2015年11月25日 | 11(不含夷陵客运站) | 夷陵客运站BRT站台暂缓开通 | |
起止站 | 夷陵客运站 | 2016年2月 | 1 | ||
三期 | 夜明珠——镇境山 | 2018年2月11日 | 4 |
换乘
- 上下行路中错位岛式站台同一方向不出站免费换乘(西陵区、伍家岗区)(葛洲坝站——宜昌东站)
- 上下行路中同体岛式站台双方向不出站免费换乘(夷陵区)(平湖半岛站——夷陵客运站)
站台
每一个站台(错式站台上下行算两个)可同时停靠四辆BRT车,普通车进入BRT走廊一般靠站台左侧停车,开右车门(现有的前后门),BRT车在BRT走廊内停站时一般靠站台右侧停车,开左车门。
线路
原1路公交改为B1(B1K)路,正向从宜昌东站(三峡物流园)出发,桔城路至运河公园段在BRT走廊内运行,现有路线古佛寺站、珍珠路站取消,自云集路站后经由峡州宾馆、小新星英语学校、东门市场直至终点儿童公园北门站。反向则由儿童公园北门出发,途经香格里拉花园、CBD公交旅行社、峡州宾馆,进入原线路行驶,并从运河公园站进入BRT走廊,直至终点宜昌东站BRT站(三峡物流园站)。
原3路改为B3路,正向从西陵山出发,经由原线路行驶,其中葛洲坝至西陵一路段,进入BRT走廊运行。
原5路改为B5路,正向从起点站前坪出发,经由花艳、车管所等站点后,从宜昌东站沿桔城路至五一广场,在BRT走廊内运行,终点为仁和医院站。反向从仁和医院出发,由十五中BRT站点进入BRT走廊。
原6路改为B6路,路线路走向不调整。正向港务新村至山庄路段,反向果园二路至港务新村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17路改为B17路,石马坡至果园二路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20路反环改为B20路,北山坡至港务新村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21路改为B21路,终点站由夜明珠调整至葛洲坝转盘,取消镇镜山、望洲岗、黄河路、夜明珠站点。在东山大道白沙路口至港窑路口路段、以及东山大道西陵二路口至葛洲坝工程局路段,两次进入BRT走廊运行。
原21-1路(21路短线)改为B211路,正向上行路线增设李家湖路站,十五中至运河公园站在BRT走廊内运行。反向起点为红星美凯龙,经原线路行驶至交运集团站,绕行增设图书馆站,万寿桥至十五中路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27路改为B27路,北山坡至山庄路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28路改为B28路,取消世纪花园、国际大酒店站,正向增设火车站、解放电影院站,经市政府到达终点青少年宫,反向起点为青少年宫站,增设隆康路电信城、隆康路站,其中北山坡至山庄路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37路改为B37路,增设李家湖路站,其中东山大道桔城路至五一广场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80路改为B80路,其中桔城路至五一广场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82路改为B82路,石马坡至港务新村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3路改为B3路,正向从西陵山出发,经由原线路行驶,其中葛洲坝至西陵一路段,进入BRT走廊运行。
原5路改为B5路,正向从起点站前坪出发,经由花艳、车管所等站点后,从宜昌东站沿桔城路至五一广场,在BRT走廊内运行,终点为仁和医院站。反向从仁和医院出发,由十五中BRT站点进入BRT走廊。
原6路改为B6路,路线路走向不调整。正向港务新村至山庄路段,反向果园二路至港务新村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17路改为B17路,石马坡至果园二路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20路反环改为B20路,北山坡至港务新村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21路改为B21路,终点站由夜明珠调整至葛洲坝转盘,取消镇镜山、望洲岗、黄河路、夜明珠站点。在东山大道白沙路口至港窑路口路段、以及东山大道西陵二路口至葛洲坝工程局路段,两次进入BRT走廊运行。
原21-1路(21路短线)改为B211路,正向上行路线增设李家湖路站,十五中至运河公园站在BRT走廊内运行。反向起点为红星美凯龙,经原线路行驶至交运集团站,绕行增设图书馆站,万寿桥至十五中路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27路改为B27路,北山坡至山庄路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28路改为B28路,取消世纪花园、国际大酒店站,正向增设火车站、解放电影院站,经市政府到达终点青少年宫,反向起点为青少年宫站,增设隆康路电信城、隆康路站,其中北山坡至山庄路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37路改为B37路,增设李家湖路站,其中东山大道桔城路至五一广场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80路改为B80路,其中桔城路至五一广场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原82路改为B82路,石马坡至港务新村段在BRT走廊内运行。
为满足市民前往规划展览馆参观、游览的出行需求,市公交集团开通了规划展览馆专线公交线路(B313)。
该专线从东山大道、八一路、柏临河路,至宜昌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往返运行。起点站设定在东山大道王家河(BRT站),经东艳路(BRT)、十五中(BRT)、伍家岗区政府、勤兴花园、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终点站设定在恆大山水城。
规划展览馆周一闭馆,因此规划展览馆专线周一停运;王家河的首末班时间为8:30、17:15,恆大山水城的首末班发车时间为8:45、17:30;周二至周五安排一台车运行,发车间隔时间为30分钟;周六至周日安排两台车运行,发车间隔时间为10至15分钟。
其他线路请参考宜昌公交线路词条。

BRT鲜明特点
运营时速将达到30公里
宜昌BRT快速公交系统于2015年7月通车试运行后,现有线路公车运行车辆总量可以减少超过50台,平均运营车速提高一倍。同时 BRT系统还有信号优先控制,也就是平常红绿灯控制,保证BRT车辆在交叉口实现优先通行。乘客由城西北起点夷陵客运站到城东火车东站出行时间将从以前的 92分钟下降至59分钟,市民出行平均时间也由30分钟缩短为20分钟。
建成后将採用1主线+27支线的“直接式”运行模式,运营车速由常规公交的10-15公里/时,提高到25-30公里/时。
站台安全门自动开启
公车到站停稳后,通过车辆发射的感应器,站台感应门自动开启,车厢地板与站台平齐,乘客可水平上下车。据了解,BRT有平面进站、人行天桥进 站和地下通道进站三种形式,採用的是站台外刷卡和现金购票的方式,通过进站闸机通道进站,下车乘客通过出站闸机通道出站。同时,在BRT走廊换乘不需要重 复刷卡或投币。
1号线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市火车东站,走廊总长度为23.9公里,全线设定38组站台,61个分站台,站台形式有两种,即:路中侧式站台,每站有2个站台,路中岛式站台,每站有1个站台,所有站台都能同时满足12米BRT公车及18米BRT公车使用。
由于BRT走廊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其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準时性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安全锤灭火器一应俱全
BRT快速公交系统配备了智慧型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蹤记录每台营运车辆,实时传递公车辆运行时的各种信息。
视频监控系统在所有站台全覆盖,站台内的LED屏不间断播放相关服务信息,包括车辆到站信息、乘客服务信息等,使乘客方便、及时、準确地获得所 需乘车信息。记者看到,车厢内设有信息显示屏,通过与GPS车载设备连线实现远程无线控制,滚动显示站名、路名、服务用语等信息,并实现自动报站。
车窗虽说是全封闭,但每个视窗都配备有安全锤,车上也配备有灭火器,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于逃生自救。
获奖介绍
1月13日上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2016年度“世界可持续交通奖”颁奖典礼上,宜昌市在BRT项目中的先进经验和突出成就获得世界肯定,夺得“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台北时间1月13日上午9点30分(华盛顿时间12号晚上8点30分),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CEO Clayton Lane宣布了“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大奖”的获奖城市。宜昌市从参选的俄罗斯莫斯科,阿根廷罗萨里奥等世界四大洲8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继广州之后,第二个获此奖项的中国城市。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高级交通顾问Manfred Breithaupt说,本次评奖的竞争非常激烈,“之所以会选择宜昌,是因为我们认为政府优先发展公共运输的政策是非常坚定的,我们希望宜昌成功的经验可以去到国际上其他的城市,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公交的快速出行。”
美国交通研究会开发中国家运输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顾问潘德科说,宜昌BRT是非常高效的,也是非常现代化的,“无论是对公共使用者还是对参与者来说,都达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宜昌BRT有非常好的示範价值。”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捷运”。宜昌BRT全长23.9公里,是国内中心城区单条线路最长、站距最短、站位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BRT项目,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于2015年7月正式开通试运行,日均运送20多万人次,截至目前客流量达3000多万人次,开创了宜昌绿色出行的新时代。
据了解,一年一评的“世界可持续交通奖”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奖项,它主要用来表彰过去一年以来世界各城市在可持续交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评选委员会包括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十个国际机构。在此之前获奖的城市包括纽约、巴黎和伦敦、广州等,宜昌是中国第二个获此奖项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