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考察了从马祖道一到北宋末圆悟克勤的禅宗思想史。《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放弃过去的概括性叙述,而着眼于禅宗思想史的连续性,选择主要演变脉络进行了探讨。
基本介绍
- 书名: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
- 作者:土屋太祐
- ISBN:9787807522645
- 类别:图书> 宗教> 佛教
- 页数:261
- 定价:20元
-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2008-12-01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丛 书 名: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纸张:胶版纸
- 语言:简体中文
- 条 形 码:978-7-80752-264-5
内容简介
《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北宋禅宗思想的渊源》,讲述唐代的主流禅思想史。这些思想活动奠定了宋以后禅思想的基础。下篇为《北宋禅宗的思想史》,讲述北宋禅思想的演变过程。上篇把唐代禅思想史分三个阶段进行叙述,第一是马祖道一的思想,第二是对马祖思想的各种反应,第三是雪峰集团的思想。下篇先通过比较唐末禅僧玄沙师备与宋初禅僧荐福承古的思想,来分析宋代禅思想的新课题。这之后的篇章基本上按照宋代禅宗的主流交替,即云门宗、临济宗黄龙派、临济宗杨岐派的顺序进行叙述。但思想课题的实际变化和派别的交替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围绕云门文偃和宋代云门宗(第五章)、无事禅(第六章)、公案禅(第七章)、圆悟克勤和顿悟渐修思想(第八章)四个较为具体的主题,来探讨北宋禅思想的演变。
前言
在去年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举行的一场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有一篇论文引起了答辩委员会教授们的交口称讚,这就是土屋太祐君的《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的确,无论是思想观点的新颖独创,文献解读的準确允当,还是语言表达的流畅规範,这篇论文在同期毕业的若干博士生论文中都显得十分突出。
我为土屋君感到高兴。在评审他的论文的过程中,我时常有冷水浇背的感觉,惊诧于其思路的独特与大胆。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土屋君敢于对中日学术界已有禅宗思想史研究着作的研究範围和叙述方式提出质疑和挑战。针对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利用敦煌文献的“新出”而且“更古老”的资料去揭破禅宗“伪史”,从而致力于“初期禅宗”研究的倾向,他有意选择“祖师禅”时代的思想史作为讨论对象,挖掘“伪史”中隐含的历史信息,着意从“禅问答”解读中去揭示北宋禅宗的历史真相。针对一些着作以禅宗语言解释禅宗思想的“同义反覆”的叙述陷阱,以及介绍宗派嗣法关係的外在概括性叙述套路,他选择了从思想史角度对禅宗各派之间的内在演变脉络进行辨析的全新方法。
本书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北宋禅宗思想的渊源
第一章 马祖道一“作用是性”说与玄沙师备对“昭昭灵灵”的批判——为了理解禅宗思想
第一节 问题所在
第二节 马祖“作用是性”说与玄沙对“昭昭灵灵”的批判
第三节 马祖“见色便见心”的思想及其思想史背景
一 马祖“见色便见心”的思想
二 慧忠的“无情说法”
三 马祖和荷泽神会思想的比较
第四节 玄沙对马祖思想的批判
第五节 朱熹对禅宗的批判与“作用是性”说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章 对马祖思想的各种反应
第一节 南泉普愿
一 对语言的执着
二 “本来性”的世界
三 回归“现实性”世界
第二节 百丈怀海的三句思想
第三节 曹洞宗的思想
一 曹洞宗的起源与对马祖的态度
二 两种自己
三 回互的思想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三句考(一)——玄沙师备的三旬纲宗
第一节 引言——雪峰集团
第二节 玄沙师备的三句纲宗
一 第一句
二 第二句
三 第三句
第三节 小结
下篇 北宋禅宗的思想史
第四章 三句考(二)——荐福承古的三玄
第一节 荐福承古生平简介
第二节 承古的三玄
一 体中玄
二 句中玄及其思想史背景
三 玄中玄
第三节 小结以及承古三玄在宋代禅宗思想史上的意义
第五章 宋初云门宗的思想和云门文偃
第一节 云门宗的两种思想因素
一 葛藤禅——“活句”的思想
二 无事禅
第二节 云门、临济两宗的交替
第六章 黄龙派的革新与对无事禅的批判
第一节 禅宗的综合与汾阳善昭等人的“博物学”倾向
第二节 黄龙派的革新——黄龙慧南的“平实禅”
第三节 真净克文的“无事禅批判”和东林常总的“照觉平实之旨”
一 真净克文的“无事禅批判”
二 东林常总的“照觉平实之旨”与“无事禅批判”
三 东林常总被抹杀的痕迹
第四节 “无事禅批判”与圆悟克勤
一 圆悟克勤曾经陷入“无事禅”
二 圆悟在接受“无事禅批判”的基础上,仍然重视“无事”的价值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公案禅的形成
第一节 公案的形成
一 举话的开始
二 公案集的出现和话头的公案化
三 拈颂对话头的公案化所起的作用
第二节 公案的分类
第三节 临济宗杨岐派的公案禅
一 公案的进一步缩短
二 公案的平等化——以圆悟克勤为中心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圆悟克勤的顿悟渐修思想
第一节 顿悟渐修思想的渊源
第二节 圆悟克勤的顿悟渐修修证观
一 宗密顿悟渐修思想对圆悟的影响以及宋代禅师对宗密思想的态度
二 圆悟顿悟渐修思想的特点
三 圆悟顿悟渐修思想的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土屋太祐,1 976年生于日本会津若松市。1999年在东京大学文学部获学士学位。2002年在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获硕士学位。200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致力于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