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容美茶是湖北名茶,属绿茶类。创製于1979年,产于鄂西南鹤峯县。鹤峰古称容美,容美茶因此得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土家容美茶
- 民族:土家族
- 类型:绿茶
- 属性:湖北名茶
- 产地:鹤峯县容美村
自然环境
鹤峯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区,北纬29038’—30014’,东径109045’—110038’。东与湖北省五峯县接壤,南与湖南省石门县、桑植县相连,西与湖北省来凤县、恩施市、建始县毗邻,北与巴东县相依,娄水河贯穿鹤峰全境,蜿蜒于大山深谷之中。
鹤峯县地处亚热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热同季,湿润多雾,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境内最低海拔194.6米,最高海拔2095.6米,高差达1901米。全年日照时数:低山为1516小时,二高山为1342小时,高山为1253小时。年平均气温:低山为15.5℃,二高山为12.2℃,高山为9.8℃。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无霜期220—260天。
鹤峯县山高坡陡,森林茂盛。土壤多为红黄壤,含有机质丰富,PH值4.5—6.5之间,适于茶树等多种经济作物生长。特别是鹤峯县土壤含硒元素丰富,天然富硒茶资源十分广阔。据浙江农业大学硒素研究室分析,鹤峰茶叶平均含硒量为0.23毫克/千克,高硒区为1.16毫克/千克。经初步测算,全县富硒茶年产量为3000吨,是我国最大的富硒茶商品基地。
鹤峰茶山

品质特徵
容美茶外形条索紧秀显毫,色泽翠绿;内质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匀整。经检测,容美茶内含品质成分含量为:胺基酸平均3.36%,茶多酚平均32.56%,咖啡硷平均4.16%,儿茶素总量平均142.85毫克/克。容美茶含硒量平均为0.35—0.75毫克/千克,1991年 浙江省科委组织茶叶、医学、土壤等科学专家进行了成果鉴定,将该类茶命名为“天然富硒茶”,推荐为缺硒地区的保健饮料。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祖生品饮该茶后,欣然题词:“中国鹤峰,盛产名茶,香高味醇,名扬全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视察鹤峰时也挥笔题词:“云雾山中有好茶”。
採制技术
採摘:正常年景3月上旬开始採茶,一直可採到9月底。全年採摘批次在20次以上。採摘标準:特级为一个单芽,一级为1芽1叶,二级为1芽2叶(初展)。要求提手采,不损伤芽叶,不採紫芽、虫芽,不带鱼叶。採摘时间以晴天上午、下午和阴天为好,不採雨水叶、露水叶。採下的芽叶防止日晒,轻拿轻放,及时送厂加工。
摊放:鲜叶进厂后,用乾净的竹簸在室内摊放,厚度1—2厘米,时间3—5小时。中间翻动1次,动作宜轻。
杀青:用小锅手工杀青,将锅温烧至130—150℃,投入鲜叶150—200克,先闷炒1分钟左右,待叶温升高后,改为双手反覆抛炒,2—3分钟后降温至100℃,续炒2分钟左右,待叶质变软,叶色暗绿,清香显露,杀青叶含水量60%左右时出锅。
摊凉:将杀青叶迅速抖散薄摊于乾净竹蓆上,时间15—20分钟。
揉捻:摊凉的杀青叶,放入竹簸中揉捻,以手握茶沿同一个方向旋转,开始用力宜轻,待初步成条再加大力度,中间解块2—3次,至芽叶基本成条即可,避免茶汁挤出过多。
搓条:锅温70—80℃,投叶量为两锅杀青叶,先抖炒1—2分钟,然后抓茶合掌搓条,先轻后重,掌面放平,作单向搓转,将茶条徐徐搓落于锅中,反覆进行,经8—10分钟,茶条卷紧,白毫初露,含水量达20%时,即可提毫。
提毫:是发挥茶叶香气和形成容美茶特徵的关键工序。仍在锅中进行,锅温50—70℃,採取抓、理、搓等手法,用力匀和,使茶条更直,锋毫显露,约至九成乾时出锅。
摊凉:提毫后将茶摊于乾净竹蓆上,散热回潮,时间20—30分钟。
乾燥:用特製的篾织烘笼进行,笼下放燃烧充分后的炭火。烘笼中先铺一层牛皮纸,然后撒上茶,笼内温度80—90℃,时间60分钟。中间下火轻轻翻动2—3次。后期降温至60℃左右。当茶叶用手指一捻即成粉末,含水量约4—5%时下笼。
历史沿革
据鹤峰州志(1867-1885)载:“容美贡茗,遍地生植,惟放弃署后数株所产最佳。署前有七井,相去半里许,汲一井而诸井皆动,其水清冽甘美异常。离 城五十里,土司分守,留驾神仙茶园二处所产者,味极清腴,取泉水烹服,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据湖南省《慈利图志》记载:“鹤峰 邦者(指鹤峰红茶商人),西贾品与宁都(江西修水的宁州)同为中上第一。”容美茶早年成为土司向皇帝进贡的珍品,迄今鹤峰民间流传着用白鹤井的水沖泡容美茶,杯中似一只只白鹤张翅腾飞,故有“白鹤井的水,容美司的茶”的美好传说。
鹹丰甲寅年(1854)广商高炳三,光绪丙子年(1876)林紫宸,卢次伦(泰和合)先后到鹤峰进行绿改红,运至汉口,洋人称为高品,从此以红代绿,后又成为“宜红”主产区了,而容美绿茶则产量逐年下降,甚至销声匿迹了。
1979年县园艺场开始重视绿茶创製,继而国营走马茶场科技人员走乡串户,遍访老茶人,在挖掘与创新的基础上,容美工艺失而复得,所制容美茶参加 1982年全省在宜昌的名茶评比中得到肯定,1983年参加全省在武昌的名茶评比终于夺魁,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之一,肯定了所制工艺流程。1986年又一 次在全省名列前茅,湖北省农牧厅颁发了名茶证书,从此,容美茶又名扬全省,享誉国内外。日本着名茶叶专家,日本全国茶学会理事松下智先生1988年所着 《中国名茶之旅》一书中已把容美茶介绍到了日本。书中写道:“容美茶以产地容美为名,位于鄂西的中心恩施之东方约150公里处,乘自动车约四小时可到达。 以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为主的鹤峯县容美村,属大山区,茶叶生产以手工为主”。接着介绍了鹤峰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居住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茶叶的品 质、製作工艺,最后肯定“容美茶”之所以有着独特品位,是当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一种固有的製作方法。
容美茶1994年被纳入国家富硒茶综合开发项目,现已投入批量生产。产品销往武汉、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富硒茶珍品。
容美茶1982年失而复得1987年后又销声匿迹,原因是当时鹤峯县茶叶精製厂把容美茶已注册,国营走马茶场的当事人让步準备改为“真容美”,后因茶场报在地原名“官鼎茶”,所以又易名为“官鼎茶”,此茶在1992年进行半机械化生产取得成功,扩大生产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