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行政村,在普宁市区北9公里处,人口0.93万,明崇祯年间,陈姓居民相继从福建省漳州迁此,后其他姓氏人口稀少,现多居陈姓。属半丘陵地区,村后有一小山横卧,故名。聚落呈块状分布,有耕地2400亩,以农为主,产水稻、蔬菜、梅、李等。村民习惯饲养耕牛,大坝牛圩于一百年前设于此,每逢圩期,上市耕牛有300头之多,江西,福建和本省几个地区的牛贩来此交易。自然资源优越,民风淳朴,有普宁市办的培青中学和村办国小各一所。系革命老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横山村
- 外文名:HengShan village
- 所属地区:广东省普宁市
- 行政区类别:行政村
- 现有人口:0.93万
- 地区方言 :潮汕话
- 邮政区码:515345
- 电话区号:0663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 车牌号码:粤V
- 风味小吃:粿汁,肠粉,牛肉粿,牛伶
- 市办学校:培青中学
- 机 场:揭阳潮汕机场
- 火车站:普宁站
- 着名景点:普宁铁山/天后宫/荔枝园/横山庵
- 知名人物:陈南榕、陈伟林、陈钦永、陈正溪
- 风俗文化:英歌舞、营妈祖
基本信息
横山村位于普宁市大坝镇镇区,省道236线穿村而过,大棉公路经过横山村直达工业重镇棉湖,是大坝镇来往棉湖镇的必经之路。横山村与湖美村、华东村、平林村、寨河村,大坝村、杜香寮村、上村村、半径村、社前村等村相邻。

简介
历史简介
横山始祖世系简介,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公元1627至1644年),福建省屡遭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我乡始祖有瑛公与胞弟有芳,率亲眷,从原籍,福建省漳州郡南靖县高排乡,携着三世祖石养公,嫡祖妈游氏,庶祖妈谢氏。四世祖朝玉公,祖妈许氏,五世祖荣富公,祖妈刘氏,等先祖骨灰,逃荒潮州,途中遇贼,兄弟失散,各谋生存!
五世祖,荣富公,育三男,有瑛,有婴,有芳。
1 有瑛公,祖妈邹氏
发展
横山村有现在普宁唯一现存的牛市(即牛圩)。经过了多代人的经营,横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破损的道理得到了重修,原本缺乏管理的老厕所也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原本没有通上水泥路的村道也一一换上了水泥路。个体户经济慢慢的发展壮大,其中受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影响,大部分村民们都办起了内衣加工,也是处于逐渐增长的趋势,是村民致富的新亮点。横山村正在迈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路上。
横山村地少人多,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了大部分村民自古就有下海为商得习惯,其中以外出暹罗(即现今的泰国)为主流,故也成为了有名的侨乡,其中着名侨胞陈南榕先生为代表的泰国华侨虽然身居泰国,但心繫桑梓,热心公益,自1992年以来已先后捐资70多万元,支援家乡建校、修桥铺路、设定教学基金会等公益事业。为表彰陈南榕先生爱国爱乡义举,普宁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铁山兰花奖勋章”。
历史
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逝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
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当地的望族。
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于是便怀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蕩,久久不散。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终生未嫁。
她生前兰心慧质,聪明好学,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懂医术,识气象,通航海,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许多好事,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28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升天。人们敬仰她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为了纪念她,当年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蹟”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妈祖的首次褒封。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横山人民是妈祖的忠实信徒,妈祖诞辰为该村最大的节日,每年农曆三月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这几天全村人民都会归来,无论是路程多幺遥远,他们都会赶回,然后参加隆重的妈祖大游行活动,该活动影响很大,普宁远近的居民都会赶来观看。
现今的横山村如此重视教育正呈现一副蓬勃生机,大学生逐年增长,这将是横山村将来发展的强大力量。横山村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