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东山岛战役

(2019-07-02 13:54:38) 百科综合
东山岛战役

东山岛战役

东山岛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东山岛保卫战),是1953年7月16日,韩战停战协定签署前,“国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率1万多国军,对位于福建和广东二省交界处的东山岛突然发起了突击作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国军”,成功守住东山岛而结束。

基本介绍

  • 名称:东山岛战役
  • 地点:东山岛
  • 时间:1953年7月16日
  • 结果:解放军击败“国军”,成功守住东山岛

战役背景

1950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第91师在第32军第94师等部的配合下,解放了福建省东南部的东山岛。1953年7月16日拂晓,台湾国民党军驻金门岛的第19军军长陆静澄率第45师、第18师一部、2个突击大队及海军陆战队1箇中队、伞兵1个支队等共1.3万余人,在海、空军配合下,于东山岛登入。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令守岛的公安部队第80团坚守待援,同时组织部分迅速增援。守岛部队在民兵配合下,顽强抗击数倍于己之敌的进攻,扼守主阵地,迟滞敌军前进。16日上午,增援部队第31军第91师第272团一部首先进岛,在岛上守军的配合下,于午后歼国民党军伞兵400余人,并连续打退敌军数次冲击,控制了渡口,保障后续增援部队进岛。当晚,驰援的第4l军第122师第365团及第361团一部、第28军第82师第244圃及军炮兵团、福建军区直属l炮营等相继上岛进入阵地。国民党军惧怕被歼,企图收缩撤逃。为不失战机,负责统一指挥作战的第31军军长周志坚,不待增援部队全部到达,即令各部队发起反击,至17日黄昏结束战斗,共歼国民党军3000余几,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入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国民党军余部登舰溃逃。东山岛战斗,取得了海岛防御作战的经验。

战役介绍

1953年7月16日,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率1万多国军进攻福建东山岛。因解放军增援之故,17日撤退。此役是国民党最后一次反攻大陆的军事作战行动。此役,国民党方面出动其精锐伞兵部队,以图达到偷袭之目的,但在岛上驻扎的公安部队的奋力抵抗下,竟不能占领岛上的制高点,为解放军后续部队的增援赢得了时间,最后国民党军无功而返,损失惨重。
东山岛守备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80团2连。该连坚守东山岛的一个核心阵地——公云山200高地,克服弹药缺乏和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的困难,同三面围攻的1000余名国民党军奋战27个小时。在增援部队的支援下,击退国民党军18次进攻和偷袭,歼灭400余人,守住了阵地,为取得战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全连有2人立一等功,13人立二等功,69人立三等功。1953年8月7日,福建军区授予该连“东山战斗守备一等功臣连”称号。
东山岛保卫战的解放军某部举行庆功大会东山岛保卫战的解放军某部举行庆功大会

参战部队

“国军”10,000人
陆军:第19军第45师(欠133团)
第18师第53团
游击第42支队
闽南地区直属第1队及第2大队
海军:各式舰艇13艘
空军:第20大队
第5大队
第11大队
第12中队
陆战第1旅所属1大队及炮兵、战车中队。
由游击伞兵总队下的2箇中队,1个区队及1个爆破组,编组成一个空降支队。
人民解放军:11,000人
第3野战军第10兵团
第13公安师之第80团
水兵第85师第253团之1个营
东山县自卫队等驻守东山岛
第91师之第272团驻守东山岛对面的海澄,漳埔等地
第28军,第29军驻守福州及莆田之间
第31军主力及配属的炮兵第1师及装甲兵师在厦门附近
第4野战军所属的第41军在汕头。

战役过程

战前侦察

战前两个月,国民党军不断派遣舰艇到东山岛附近海域进行侦察,并多次抓捕大陆渔民,仅5月份,在东山岛沿海就有200多渔民被抓走。国民党军向他们查问东山岛守备兵力和古雷半岛(东山岛北约12公里)、 六鳖半岛(东山岛东北约45公里)至旧镇(东山岛东北约53公里)沿海一带我部队船只的活动规律。同时派遣特务蒐集我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炮位、仓库、交通及滩岸等情报。多次出动侦察机在100至500米的低空掠过东山岛进行航拍7月8日后,每天出动侦察机在两架次以上。

编组部队

1953年7月7日,国民党军在金门成立了“联合任务指挥部”,以金门防卫部司令长官胡琏为总指挥,设一个美国顾问组,下辖陆军八十五师、十八师五十三团,海上突击第一、二大队,南海纵队第八中队,海军陆战队第三大队,以及6月1日在台湾组建的一个由480人组成的伞兵支队,总计11825人。还配备了各种舰只13艘,飞机数十架。

组织演练

战前,国民党军登入部队在金门集结,多次进行上下船,夜间登入、进攻、撤退等模拟演习和沙盘作业。伞兵支队则按作战计画在台湾本岛选定一处与东山岛相似的地形,进行多次空降演练,战前一星期,国民党军还组织了一次三军协同登入作战的全面演习,以检验其準备效果。

选定登入地段

国民党军在经过各种手段侦察和对情报分析后认为:东山岛南部地形较为平缓,港湾隐蔽,沙滩开阔而坚实,便于登入艇波直接靠岸和舰炮火力支援;登入后,便于向两侧和纵深发展,且该地段中国共产党守备力量相对薄弱。因此他们把登入点选在东山岛 南部的湖尾、白埕、亲营等地。

战役结果

东山保卫战被称作国共两党的最后一场酷烈的战争,发生于1953年7月16日。当时,蒋介石军队出动军舰13艘,兵力1.3万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和伞兵部队配合下,叫嚣要在4至8小时之内占领福建省东山岛。我驻岛部队以一当十,痛击来敌。援军从厦门、泉州、汕头三个方向火速施援。在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中,我军共歼敌3379人,击落敌机2架,击毁坦克2辆,缴获大量军用装备。英勇的东山岛人民自发支前,奋勇擒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战后毛泽东说:东山保卫战的胜利,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是全国的胜利。

国军检讨

胡琏被批评,伞兵运用不当,伤亡过大。此外,在当初计画中假定四野不会跨区援助三野的部队,事后检讨起来也是一种误判。空降司令顾葆裕则是被撤换。
对于伞兵运用的缺失有以下数因:
  1. 兵力近一大队,却没有派出大队长指挥,反而是以副大队长李厚圻少校指挥,而李少校的指挥经验不足,被认为是伞兵指挥失当的原因。
  2. 伞兵空运时没有採用战斗装载,反而人与弹分离,炮和弹分离,甚至连火炮与炮栓都是分机装载,造成伞兵着陆后人找不到武器,有武器却没有炮弹等等紊乱的情形。
  3. 没有採用战斗高度跳伞,反而是用一般训练高度跳伞,因为跳伞高度高,伞兵着陆后分散太远,集结不易。
  4. 临时编装后的训练不足,尤其对于空降时很容易分散的伞兵,如果部队间默契不够就无法有效的集结。而友军对于伞兵运用也没有概念,甚至发生空军战斗机误击自己伞兵。当时陆军158师师长王政干将军回忆,尤其地面布板摆设错误,导致空军对己方部队展开炸射。

解放军表功

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80团2连坚守东山岛的一个高地,奋战27个小时,守住了阵地,为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全连有2人立一等功,13人立二等功,69人立三等功。1953年8月7日,福建军区授予该连“东山战斗守备一等功臣连”称号。
二等功臣连:水兵第1团1连
二等功臣排:公安第80团6连2排
增援200高地守备模範排:步兵第272团12连2排
威震东山排:步兵第244团2连2排
张学栋班:步兵第244团2连5班

评价分析

人民解放军此次海岛防御作战的胜利,使国民党当局建立“反攻大陆”的“桥头阵地”的计画成为泡影,这也是大陆军民在打击国民党军登入窜犯活动中最大的一次胜利。毛泽东主席指出,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且是中国的胜利。的确,从此国民党军再也不敢进行中、小规模的登入窜犯。从这次胜利的海岛保卫战中,我们取得了以下几条主要经验:
(一)正确判断情况,果断定下决心,是此役取胜的先决条件。该当时的作战预案,对东山岛是採取机动防御的方针。亦即一旦发生敌较大兵力进犯时,守岛部队除留一个营阻击外,其余人员迅速转移出岛,而后视情组织反击。但此次国民党军在以重兵进攻的同时,用空降兵切断了岛陆之间的交通,若在绝对优势之敌前后夹击下,仍按原定预案转移出岛,必然会造成重大伤亡。而登入之敌若占据该岛的核心阵地,中国共产党再行反击也要付出很大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公安八十团团长果断定下坚守待援的决心,并得到三十一军和军区首长的同意。事实证明,各级指挥员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採取相应的方案,方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二)步步阻击,收缩兵力,坚守要点,为增援部队反击赢得时间。战斗打响时,敌我兵力之比为10:1,若在一线阵地与敌硬拼,必遭敌分割包围, 各个被歼。公安八十团各前沿分队利用有利地形步步阻击敌人,迟滞敌人的行动。最后全部退守到牛犊山、公云山和王爹山三个主阵地并顽强地顶住了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的数十次轮番进攻,坚守了近一昼夜,为我增援部队登岛反击歼敌赢得了时间。
(三)以坚决果敢的行动,迅速歼灭敌空降兵,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此役中,国民党军实施的战术空降,对中国共产党守岛部队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况且又是我军在海岛防御战中首次遇到敌人使用空降兵。然而,我军在此突发情况下能沉着应战,抓住战机,速战速决,对于稳定全岛防御态势起了决定性作用。敌实施空降时,目标暴露,队形混乱,指挥困难。水兵连指战员在当地民兵有力配合下,先敌开火,在空中就开始杀伤敌有生力量,并大量歼敌于立足未稳之中,有效地挫败了敌空降兵与登入主力会合的企图,为增援部队登岛歼敌创造了条件。
(四)民兵和人民民众的支前参战,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又一个保障。战斗开始后,区委书记带领后林村民兵有力地配合水兵一连,坚守八尺门渡口,并杀伤敌伞兵一部。在战斗间隙,岛上民兵和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运送弹药,送水送饭,、抢救和护理伤员。他们还组织大批民船、车辆昼夜运送增援部队,组织护路、护桥和转运伤员。特别是在八尺门渡口的90名民兵船工,不顾敌机扫射,很好地完成了运送援军和大批作战物资的任务,立了大功。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