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毛尖茶都

(2019-07-08 15:00:23) 百科综合
中国毛尖茶都

中国毛尖茶都

2007年9月29日在贵州都匀举办的“贵州茶文化博览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中国毛尖茶都”的称号授予贵州省都匀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毛尖茶都
  • 位置:贵州省都匀市

简介

都匀市于2007年9月29日,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毛尖茶都”。都匀市位于贵州高原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城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众多河流汇入沅江源头剑江穿城而过。碧玉般的剑江水,沿江两岸莺语流花,青山耸翠,是一个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天然生态环境。都匀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以好山好水好茶着称。这里群山起伏,生态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有着中国十大名茶和贵州三宝之称的都匀毛尖茶。
中国毛尖茶都
贵州都匀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五百多年。早在明朝就列为上贡佳品,明崇祯皇帝曾赐名“鱼钩茶”。1956年经毛泽东主席题名为“毛尖茶”而沿用至今。
都匀毛尖茶对茶叶成品突出“毛”和“尖”的特徵,对原料要求极为考究,每年“清明”前从海拔800~1450米的茶山上採摘一牙一页初展茶青,经杀青、揉捻、提毫、乾燥四道工序手工炒制而成,讲究“火中取宝”、“一气呵成”。製成的毛尖茶色泽绿润,白毫满布,紧细捲曲,沖泡汤色绿黄明亮,嫩香持久,饮后鲜爽回甘、余味悠长。

建制沿革

都匀
历史悠久,殷商时为鬼方东南部地,春秋时为牂牁古国东北部地。战国、秦、汉时期,北部境属且兰,南境属毋敛。三国时属蜀汉牂牁郡地,隋时属宾化县地。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设定应州(羁縻州),都匀属之。
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1公里处有“都云洞”而得名。“都云洞”又名“九龙洞”、“仙人洞”,属天然石灰岩洞。据《五代史·楚世家》记载:“后晋高祖云福五年(940年)都云酋长尹怀昌率其昆明十二部……附于马希范”,这是都云的名称最早见诸史籍。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平羌将军何福镇压都云苗族人民起义后上奏朝廷,认为“云之为物,变化莫测”,应将“云”改为“匀”,取“均匀”之意。皇帝批准下诏,都云从此改为都匀。[1]
都匀行政建制始于五代时期后晋天福五年(940年)设都云县,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都云设定军民长官司。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都云分别设定长官司、安抚司以及都匀卫;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设都匀府;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改都匀卫为都匀县,隶属都匀府;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都匀府为都匀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都匀直属贵州省长公署。
1956年成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成为黔南州首府。1958年,都匀建市。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都匀”一词在布依语里面是“彩云之城”的意思。
1949年11月成立都匀县人民政府,1958年6月18日设立都匀市。都匀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5%。都匀山水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1年10月,都匀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2年6月,都匀荣获全球绿色城市称号,是贵州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城市。
蜀汉时为并渠县,唐改置南平州;后晋天福五年(940年),设都云县(因城东都云洞得名);宋、元、明为都云安抚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称都匀;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城;明代万曆年间建文峰塔;1638年徐霞客进入都匀游览;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建成百子桥;弘治七年置都匀府,隶贵州布政使;清继之。
民国改府为县;解放后,仍为县治;建国初因三线建设而在市内设立众多国有企业,并在周边建设包括军工业在内的国有工业点,流入大量外来人口;1956年成为黔南州首府;1958年划都匀县部分行政区为市,后又撤销;1965年恢复为市;1966年城关析置为县级市;1983年8月,都匀县併入市内;1983年其余部分也併入市区。

行政区划

2014年,都匀市地域辖都匀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10个镇、8个乡(其中3个水族乡)、
109个村、1172个村民小组、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4年4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黔府函〔2014〕80号),撤销都匀市甘塘镇、河阳乡、小围寨街道、杨柳街镇建制,设定街道办事处;撤销都匀市墨沖镇、沙寨乡、良亩乡建制,设定新的墨沖镇,以原墨沖镇、沙寨乡和原良亩乡的良亩村、河源村、丙午村、凤凰村地域为新设定的墨沖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墨沖村;将原良亩乡的苗拱村划入新设定的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都匀市平浪镇、凯口镇、石龙乡建制,设定新的平浪镇,以原平浪镇、凯口镇、石龙乡地域为新设定的平浪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平浪村;撤销都匀市江洲镇、摆忙乡建制,设定新的毛尖镇,以原江洲镇、摆忙乡地域为新设定的毛尖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江洲村;撤销都匀市王司镇、坝固镇、大坪镇、洛邦镇建制,设定新的匀东镇,以原王司镇、坝固镇、大坪镇、洛邦镇行政区域为新设定的匀东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大坪村;撤销都匀市奉合水族乡、阳和水族乡、基场水族乡建制,设定新的归兰水族乡,以原奉合水族乡、阳和水族乡、基场水族乡地域为新设定的归兰水族乡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驻奉合村。
2014年5月,都匀市下辖文峰街道、广惠街道、小围寨街道、沙包堡街道、绿茵湖街道、墨沖镇、平浪镇、毛尖镇、匀东镇、归兰水族乡。[

获得荣誉

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3年荣获“国际抗衰老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5年荣获“95中国传统名茶奖”;
1995年在贵州省食品工业展销会上获“最受消费者喜爱产品”;
1999年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
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检测为“无公害产品”;
2002年荣获“贵州省名优茶”称号;
2002-2003年被贵州省消费者协会推介为“绿色消费品”;
2004年获“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
2004年获“蒙顶山杯国际名茶金奖”;
2005年获“华茗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
2005年荣获“中茶杯”优质奖;
2005年荣获“贵州十大名茶”第一名;
2005年都匀市荣获“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範县”;
2005年荣获“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
2005年都匀市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
2005年都匀市被国家列入“114个名茶示範基地县”;
2006年荣获“多彩贵州”两赛一会都匀赛区旅游商品优秀奖;
2006年获“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贵州名创入围奖;
2007年获“贵州省名优绿茶奖”;
2007年都匀市获得“中国毛尖茶都”称号;
2008年获“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金、银奖”;
2008年获“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优质奖”;
2009年获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中国鼎尖名茶奖”;
2009年获上海第十六届国际茶文化节“金牛奖”;
2009年获“恆天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