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

(2019-03-24 20:51:16) 百科综合
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

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

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位于宝鸡市金台区群建巷17号,原为1986年成立的宝鸡北首岭遗址文物管理所,2000年更名为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隶属宝鸡市文物事业管理局。1995年5月被宝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
  • 地理位置:宝鸡市金台区群建巷17号
  •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
  • 门票价格:10元/人
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位于宝鸡市金台区群建巷17号,原为1986年成立的宝鸡北首岭遗址文物管理所,2000~F更名为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隶属宝鸡市文物事业管理局。1995年5月被宝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网纹船形壶·新石器时代网纹船形壶·新石器时代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是一处保存较好内涵丰富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心在龙泉中学校院内。遗址北部地势平坦,是北首岭先民的主要居住区,南部地势呈缓坡状,为墓葬区。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4米以上,分为早、中、晚三期,距今约7100至5600年,比半坡遗址早约400年。在遗址内发现了早于半坡类型的北首岭类型文化遗存,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和社会性质提供了重要资料。
北首岭遗址发现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58年8月至1960年12月、1977年10月至1978年6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单位分别对遗址进行了7次发掘。发掘面积达4727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50座,灰坑75个,陶窑4座,墓葬451座。出土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装饰品等各类文物6000余件。其中,船形网纹壶、鸟衔鱼纹壶和陶塑人面像等都是着名的史前文化艺术珍品。
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北首岭遗址公布为宝鸡市一中遗址。1992~4Jq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为北首岭遗址,同时撤销宝鸡市一中遗址。2006年6月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鸟衔鱼蒜头壶·新石器时代鸟衔鱼蒜头壶·新石器时代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展室面积近l000平方米,办公及库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分为南北两院。北院系一处保存完好的房屋遗址,南院是一处保存有37具先民骨架的墓葬遗址,并建有文物展室。
该馆现有藏品300余件,主要为北首岭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和骨器。
该馆陈列于1998年9月28日正式开馆对外开放。主题陈列“北首岭人——一个原始部落的故事”,从构土筑木的聚居住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设网张罟的渔猎活动、细磨精製的石器陶皿、緂麻索缕的编缝纺织,平均分配的公社生活、民主平等的成员聚会、只知其母的对偶婚姻、血缘牢固的氏族制度等9个部分,採用出土文物与背景画面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北首岭先民的生活状况。背景画面採用写实手法,形象直观地描绘了北首岭先民生产生活场景,场景宏大逼真,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物展品紧随画面内容陈列,相映成辉。同时,在陈列形式和製作手段上大胆创新,採用通体弧形展柜,配以大面积半圆木装饰营造氛围,既古朴原始,又科学典雅。
北首领出土文物展室北首领出土文物展室
辅助陈列“当代原始部落风情图片展”,通过300余幅照片资料,系统详实地向人们展示了当今依然生活在原始社会状态下的非洲、南美洲原始部落风情。两个展览,古今中外相比,大大增强了人们对原始社会的感性认识。该馆另有“墓葬遗址陈列展”和“房屋遗址陈列展”两个遗址原状陈列展览。平均年参观人数约5000人次。馆内设办公室、宣教部两个部门。全馆在编人员9人,设正、副馆长各1名。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