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现设有套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4个本科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2个专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100人,其中本科生926人。下设套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等4个教研室、实验中心和党政办公室,并设套用化学研究所。实验中心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室和套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4个专业实验室。校分析测试中心亦由本系兼管。全系现有各类仪器设备500余套(件),价值785万元,实验室面积2200余平方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 专科生:1100人
- 本科生:926人
- 实验室面积:2200余平方米
介绍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职称合理、年龄结构最佳化的高素质师资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从全国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了一批优秀博士充实教师队伍。全系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8人,讲师31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按照高级套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十分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在校污水处理厂和纯净水厂、武汉葛店化工集团、武汉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武汉卓宝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星火化工有限公司、江苏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湖北省春欣绿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环投开诚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海德天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建有十余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基础设施、教学科研、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绩,先后被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属高校“小发明、小製作、小论文”活动先进组织单位,学校 “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实践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人才引进先进集体”、“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 “五四红旗分团委”、 “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任领导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主任甘复兴教授
甘复兴,男,汉族,1945年10月出生,湖南岳阳市人,中共党员,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主任。196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本科毕业,198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电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1994年应邀在美国Clarkson大学电化学工程实验室进行国际合作研究3年。现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主任。曾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环境保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峡两岸环境保护讨论会咨议委员会委员、世界自然基金会湖北省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家组成员、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材料保护》、《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与环境电化学,在合金阳极溶解动力学、界面缓蚀剂作用机理、局部腐蚀阴极保护、金属与导电高分子电偶效应、污染大气与水体环境腐蚀、腐蚀电化学测量方法、污染控制电化学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主持重点项目2项和面上项目6项,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画项目3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化工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各1项;被海外华人环保学会授予环境保护卓越贡献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授予腐蚀电化学杰出成就奖。指导培养博士30余名,硕士50余名,桃李布于五大洲,许多人已成为科教界骨干。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王龙
- 王龙,男,1981年生,硕士,讲师,中共党员,现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1999年至2007年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进校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计算机系专职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信息管理系党总支临时负责人,校团委副书记,体育系党总支副书记。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曾获得武生院安全稳定工作先进个人、招生工作先进个人、主题班会文案竞赛三等奖、思政工作先进个人、寒假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参加校基金和市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研究和科技文化研究。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副系主任王香兰副教授
- 王香兰,女,汉族,1975年9月生,内蒙古人,博士,副教授。现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副系主任。2001年7月-2003年8月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套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从事稀土萃取分离研究工作。2003年9月考取中国科学院长春套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硕博连读于2008年6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效、绿色稀土分离冶金工程”。具有扎实的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和化学工艺知识及丰富的萃取分离工作经验,在稀土元素富集分离方面有较好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基础,参与完成课题:稀土资源的清洁冶金技术与工业规模示範工程(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No. 2002AA647070)。主持完成稀土分离相关课题:稀土清洁冶金工艺研究(武汉市教育局重点项目,No. 2008K018),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稀土分离中的套用(湖北省教育厅B类项目,No.B20094007)。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20余篇。
历任领导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副系主任董元彦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首届教学名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74年到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任教。1983年任讲师,1987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坚持讲授本科生公共基础课,先后主讲“普通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环境化学”、“现代化学进展”等课程,还分别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环境化学”课程,并参与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土壤物理化学”、“高级土壤学”等课程。主编两本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由科学出版社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出版,在华中农业大学及其它多所农林院校的教学中使用。
先后主持各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的“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本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实践”项目, 2001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和“物理化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均已圆满完成。现正在主持“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同时为申报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準备。多次荣获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研究和改革奖等奖励。长年坚持开展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研究项目。曾于1983—1984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 作访问学者,与美方A.Yencha、R.Cheng 等合作完成“有关酸雨形成机理及SO2烟尘污染研究”;1992—1993年赴加拿大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与C.M.Cho等合作完成“可变电荷土壤中P,K迁移研究”。1999年以来,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徵及其化学表现的研究”,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还参加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他参加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磷矿粉直接施用的增产效果及改土作用”于200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张德珺
张德珺,硕士,讲师,中共党员。1998年至2005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学习,先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来校工作,先后担任外语系辅导员、党总支副书记、校团委书记兼学工部副部长、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曾获得学校“最佳文明教工”、 “学习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爱国精神和科学思想系列活动先进个人”、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招生工作先进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优秀志愿者领队”、“ 2010年度全省共青团调研成果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环境工程系主任陈明亮
陈明亮,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7年于华中农学院土壤与农业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1985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进修学习土壤物理、水土资源利用与环境科学。曾在华中农业大学长期从事资源环境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兼任农业部亚热带土壤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力公司农田水利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顾问等职。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等10余项课题研究工作。发表论文80余篇,合编、参编并出版专着、教材6部,参译专着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2001年7月来武生院工作,曾担任环境工程系主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顾问。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主任万家亮
1965年毕业于华中师範大学化学系。曾任华中师範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2008年9月—2010年12月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教授、系主任。万家亮教授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2年4月—1984年12月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的分析测试研究所研修。1991年9月—1992年10月,在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工作,受聘为材料科学系的兼职研究员。1999年4月开始与法国中央大学表面工程和功能材料系开展中法先进科技项目(PRA)长期合作研究。主要从事现代仪器分析和环境分析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现承担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及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五项。已发表学术论文64篇。1987年获《武汉市科技新秀》称号。1991年科技成果《ICP—AES中光谱干扰及基体干扰的研究》被评为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 同年该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元月晋升为分析化学教授,1993年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称号。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中师範大学出版社已主编出版学术着作、大学教材7年部:《电感耦合电浆光谱分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现代光谱分析手册》、《分析化学》(上、下册)、《分析化学实验》。其中《分析化学》(上、下册) 及《分析化学实验》为国家“九五”、“ 十五、”“十一五” 重点建设教材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曾6次出访法国及澳大利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交流。曾经担任湖北省金属学会理事、计量学会理事,中国《化学教育》编委。担任华中师範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为中国化学会会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会员。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副系主任范望喜副教授
- 范望喜,硕士学位,副教授。1976年7月生,湖北麻城人,曾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副系主任。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範大学化学系套用化学专业,2012获得湖北大学材料学工学硕士学位。先后荣获我校教学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教师”、“杰出青年教师”、“模範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文明教工”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为我校首届教学名师,同年被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局授予“武汉市优秀教师”称号,《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武汉市市属高校首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实习基地
序号 | 名称 | 地址 | 面向专业 | 每次最多可接纳学生数(个) |
1 | 武汉葛店化工集团 | 武汉市洪山区左玲街化工路31号 | 套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 50 |
2 | 武汉三金潭污水处理厂 | 武汉市金桥大道特1号 | 环境工程,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50 |
3 | 武汉卓宝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卓宝工业园 | 材料化学,套用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 50 |
4 | 湖北星火化工有限公司 | 湖北孝感孝昌 | 环境工程,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50 |
5 | 江苏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 | 江苏省江都市仙女镇张纲九号桥 | 环境工程,套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100 |
6 | 湖北省春欣绿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湖北省仙桃市长淌口镇曾台村 | 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50 |
7 | 武汉环投开诚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市江岸区江大路30号 | 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 50 |
8 | 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武汉市鲁磨路118号国光大厦B座 | 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 50 |
9 | 武汉海德天物新材料有限公司 | 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汤逊湖工业园 | 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化学 | 50 |
专业介绍
专科专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机械製图、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科学概论、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法及相关实验课程。
毕业生适应工作範围: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环保公司等从事环境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製图、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子化学、胶粘剂、日用化学品化学、涂料与涂装工艺、精细化学品分析检测及相关实验课程。
毕业生适应工作範围:化学化工企业从事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改革、分析检测、产品销售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在轻工、石化、医药等企业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
本科专业
套用化学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製图、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化学、日用化学品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有机合成、生物化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经营管理及相关实验课程等。
毕业生适应工作範围:化学化工工厂企业从事产品生产、产品开发、产品复配、技术设计、工艺改革、质量监测、销售、管理等工作。
材料化学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化学、无机材料化学、複合材料化学、材料化学研究方法、材料结构与性能等。基础化学实验、化学工程实验、材料製备与合成实验、材料加工实验、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实验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範围:材料、化工、轻工、环保、建筑材料、信息材料、交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製备、产品开发、材料加工、技术设计、工艺改革、质量检测、销售和管理等工作。
环境工程
主要专业课程:环境微生物、环境工程原理、工程製图、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工程CAD製图、环境保护法及相关实验课程。
毕业生适应工作範围: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环保公司、相关科研单位从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环境评价、环境监测及研究开发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製图、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生物化工技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精细化工工艺学、无机化工工艺学、化工助剂工艺学、化工机械与设备及相关实验课程。
毕业生适应工作範围:化学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製药工程、材料化工等工厂、企业,从事化工过程设计、工艺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