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

(2020-01-10 17:10:06) 百科综合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

是以蔗糖为原料,用氯原子选择性取代三个羟基而製得的食品添加剂。其使用规範应符合GB 2553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準 食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 的要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食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
  • 外文名: Food Additive Sucralose
  •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发布日期:2010-12-21
  • 实施日期:2011-02-21

化学性质简介

化学名称:1,6-二氯-1,6-二脱氧-β-D-呋喃果糖-4-氯-4-脱氧-α-D-呋喃半乳糖苷。
分子式:C12H19Cl3O8。
相对分子质量:397.63(按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技术要求

1 感官要求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近白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乾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并嗅其味。
气味
无臭
组织状态
结晶性粉末

2.理化指标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三氯蔗糖(以乾基计),w/%
98.0~102.0
三氯蔗糖的测定
比旋光度αm(20℃,D)/[( º)·dm2·kg-1]
+84.0~+87.5
比旋光度的测定
水分,w/% ≤
2.0
GB/T 6283
灼烧残渣,w/% ≤
0.7
GB/T 9741a
水解产物
通过检验
水解产物的测定
相关物质
通过检验
相关物质的测定
甲醇,w/% ≤
0.1
甲醇的测定
铅(Pb)/(mg/kg) ≤
1
GB 5009.12
a称样量为1 g ~2g。

鉴别试验

1 在检测三氯蔗糖含量试验中,试样液在液相色谱图中的主峰保留时间应与标準溶液中三氯蔗
糖的保留时间相同。
2 在检测相关物质试验中,试样液在薄层色谱图中主色斑的Rf值应与标準溶液主色斑的Rf值相
同。

三氯蔗糖的测定

1 试剂和材料

a) 乙腈:色谱纯。
b) 三氯蔗糖标準品:质量分数≥98.0%。

2 仪器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示差折光检测器,或其他等效的检测器。

3 参考色谱条件

a) 色谱柱:C18 反相色谱柱,8mm×10cm,粒度5μm;或其他等效的色谱柱。
b) 流动相:将150mL 乙腈与850mL 水混合均匀后,用0.45μm 滤膜过滤,超声脱气后备用。
c) 柱温:室温。
d) 流动相流速: 1.5 mL/min。
e) 进样量:20 μL。
f) 三氯蔗糖保留时间:9min 左右,为确保获得所需的保留时间,必要时可以调整流动相的比例。
注:系统适用性为重複注入标準溶液两次,所得回响面积的相对误差小于2.0%。

4 分析步骤

4.1 标準溶液的製备
称取约0.025g 三氯蔗糖标準品(精确至0.0001g),用流动相溶解,移入25mL 容量瓶中,加流
动相定容至刻度,所得溶液用0.45μm 滤膜过滤,滤液备用。
4.2 试样液的製备
称取约0.025g 试样(精确至0.0001g),用流动相溶解,移入25mL 容量瓶中,加流动相定容至
刻度,所得溶液用0.45μm 滤膜过滤,滤液备用。

5 测定

在A.3.3 参考色谱条件下,分别对标準溶液和试样液进行测定,进样量为20 μL,重複进样一次,
计算出其主峰面积平均值。

6 结果计算

三氯蔗糖的含量X1按(1)公式计算:
式中:
X1——试样中三氯蔗糖的含量,%;
AU——试样液色谱主峰面积的平均值;
MS——称取的三氯蔗糖标準品质量,单位为克(g);
P——三氯蔗糖标準品中标示的三氯蔗糖的含量,%;
AS——标準溶液色谱主峰面积的平均值;
MU——称取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X0——实测试样的水分含量,%。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準。在重複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
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2 %。

比旋光度的测定

1 称取约1 g试样(精确至0.00 1g),用水溶解,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
匀。测定温度为20℃±0.5℃。
比旋光度αm(20C,D)数值以(°)·dm2·kg-1 表示,按公式(2)计算:
αm(20C,D)=
…………………………(2)
式中:
α —— 测得的旋光角,单位为度(°);
l —— 旋光管的长度,单位为分米(dm);
ρα —— 溶液中有效组分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2 其他按GB/T 613-2007的规定进行。

水解产物的测定

1 试剂和材料

a) p-茴香胺。
b) 邻苯二甲酸。
c) 甲醇。
d) 甘露糖醇。
e) 果糖。

2 仪器和设备

薄层层析板:涂有0.25mm 厚度的Merk 硅胶60 或其他等效物质。

3 分析步骤

1 显色剂的製备
将1.23g p-茴香胺和1.66 g 邻苯二甲酸溶于100 mL 甲醇中。将溶液存放在暗处并冷藏,如果溶
液退色则已失效。
.2 标準溶液A的製备
称取10g 甘露糖醇(精确至0.001g),用水溶解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3 标準溶液B的製备
分别称取10g 甘露糖醇(精确至0.001g)和0.04g 果糖(精确至0.0001g),移入100mL 容量瓶
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4 试样液的製备
称取2.5g 试样(精确至0.001g),用5mL 甲醇溶解后,转移至1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
刻度。

4 测定

取标準溶液A、标準溶液B 和试样液各5μL,分别在同一块薄层层析板的不同位置进行点样,
将每份溶液分5 次(每次1μL) 点于板上,每次点样之间要待样点乾燥后再继续点,3 份样点的面积
要基本相同,点样完毕后用显色剂喷雾后于100℃±2℃烘箱中加热15min,加热后立即在阴暗背景
下观察层析板,试样液的色斑呈色不应深于标準溶液B 的色斑呈色。
注意:如果标準溶液A 的点样点变黑,说明层析板加热时间过长,需重新製备。

相关物质的测定

1 试剂和材料

a) 三氯蔗糖标準品:质量分数≥98.0%。
b) 乙腈。
c) 硫酸。
d) 甲醇。
e) 氯化钠溶液:50g/L。

2 仪器和设备

薄层层析板:涂有0.2mm 厚度的C18 烷基修饰的硅胶或其他等效物质。

3 分析步骤

1 展开剂的製备
展开剂:氯化钠溶液∶乙腈=70∶30(体积比)。
2 显色剂的製备
配製15%硫酸的甲醇溶液(体积分数)。
3 标準溶液的製备
称取0.5g 三氯蔗糖标準品(精确至0.001g),溶解于5.0mL 甲醇中,此为溶液C。吸取0.5mL
的溶液C,用甲醇定容至100mL,此为溶液D。
4 试样液的製备
称取1.0g 试样(精确至0.001g),溶解于10.0mL 甲醇中。

4 测定

取溶液C、溶液D 和试样液各5μL,点于薄层层析板底部,将层析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的层析缸
中,待展开的溶剂前沿移至15cm 时后取出薄层层析板,放置,待展开剂挥发乾净后用显色剂喷雾,
然后于 125℃±2℃烘箱中加热 10min。试样液主色斑的 Rf值应与溶液 C 主色斑的 Rf值相同,且试样
液中其他色斑的呈色应不深于溶液D 主色斑的呈色。
Rf 值——试样展开后斑点到原点的距离与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的比值。

甲醇的测定

1 试剂和材料

a) 甲醇标準品:色谱纯。
b) 正丙醇:色谱纯。
c) 吡啶:色谱纯。

2 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 参考色谱条件

a) 色谱柱:2.1m×4mm(内径)玻璃柱,内填充0.2mm~0.15mm 聚苯乙烯型色谱固定相;或其
他等效色谱柱。
b) 载气:氮气或氦气。
c) 柱温:150℃。
d) 进样口温度:200℃。
e) 检测器温度:250℃。
f) 流速:20mL/min。
g) 进样量:1μL。
注:系统适用性为重複注入标準溶液两次,所得回响面积的相对误差小于2.0%。

4 分析步骤

1 内标溶液的製备
準确吸取1.0mL 正丙醇,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吡啶定容至刻度,摇匀。移取5mL 该溶液,
置于500mL 容量瓶中,用吡啶定容至刻度,摇匀。
2 标準溶液的製备
準确吸取2.0mL 甲醇,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内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移取1.0mL 该溶
液,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内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
3 试样液的製备
称取约2g 试样(精确至0.001g),用内标溶液溶解,移入10mL 容量瓶中,用内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

5 测定

在A.7.3 参考色谱条件下,分别对标準溶液和试样液进行测定,进样量为1 μL,重複进样一
次,计算出每次进样甲醇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

6 结果计算

甲醇的含量X2 按公式(3)计算:
式中:
X2——试样中甲醇的含量,%;
RU——两次进样试样液中甲醇与内标物(正丙醇)峰面积之比的平均值;
0.00158——标準溶液中甲醇的浓度×甲醇的密度×试样液的体积(2×10-4×0.79×10);
RS——两次进样标準溶液中甲醇与内标物(正丙醇)峰面积之比的平均值;
MU——称取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準。在重複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
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10%。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