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打两建”工作为中心,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着力点,以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治年”活动为契机,以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根本,工作思路明确,干部干劲十足,工作措施得力,工作亮点凸现,工作成效显着,确保了全市人民民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2012年总结
一是“三打两建”工作成效显着。2012年2月,全省部署开展“三打”专项行动,要求在食品药品领域率先开打。全市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全面动员,迅速行动,集中力量抓“三打”,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坚持“三个到位,重拳出击,严查大案要案,打建并举,大力推进两建工作”的思路,在全市範围内开展对餐饮消费环节食品、药品和日化用品的地毯式清查,对全市範围内的重点地域清查,对特殊监管药品、特殊药品的经营情况清查,对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情况清查,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情况清查,对植入、介入、无菌等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清查。对餐饮企业使用无标籤、无标识、不合格的食用油清查,对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清查,对问题冻肉、使用不合格餐具清查。从药械保化的生产到流通使用环节,从餐饮服务单位的索证索票到持证经营情况,从日化用品集中经营地域到美容美髮店,通过联合执法、夜间执法、突击执法等方式,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实现了投诉举报线索及时发现、案件及时转办、结果及时反馈,着力“打準、打狠、打稳、打好”,有效打击了制假售假源头,打出了典型,打出了榜样,打出了声威,打出了成效,极大的规範了市场,营造了餐饮食品、药品和日化用品领域“三打”高压态势。一年来,我们乘“三打”东风,共检查餐饮消费环节食品、药品和日化用品单位16953家次,立案804宗,捣毁窝点73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5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刑事拘留22人,逮捕9人,判刑3人,“三打”成效显着。
二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各项措施有序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2012年的重点工作,市局按照“一保障三结合”的工作思路,即:“以现代监管模式保障食品安全,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及“创卫工作与机关作风整治工作相结合、与‘三打两建’工作相结合、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举全局之力,全体干部职工挂点创卫,责任到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创卫各项工作,工作力度大,行动快,取得了较显着的成效。一年来,动员餐饮从业人员参加业务培训6555人次,比2011年提高11倍;新办证的餐饮单位2710家,重新整改后符合条件的餐饮单位1950家,取缔无证经营920家,实现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饮单位1011家,其中被评为A级单位的21家。完成一个个无证经营单位的取缔、整改、办证需要多次反覆说服动员教育,包括採取强硬的行政手段,从一年前我市餐饮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到现在的水平,凝聚着我们全体干部所付出的努力的贡献,是我们高举“创卫”大旗,重典整治了我市餐饮行业的规範,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提高。
特别是在创卫过程中,全市系统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坚持“自愿、自主、自觉”的原则,依託科技手段,不花财政1分钱,率先在我省乃至全国创建“阳光厨房”,对餐饮服务业食品原料的清洗使用、餐饮用具的消毒保洁、餐饮食品的烹调製作、废弃油脂的回收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同时结合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推广“五常法”等手段,立体推广、立体完善,初步收到了监管者省心、经营者开心、广大消费者放心的“三赢”效果。“阳光厨房”创建工作被确定为我市创卫工作的先进典型,被确定为我市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被省“三打”办确定为全省“三打”工作的先进典型。从去年3月试点到现在,全市已有310多家“阳光厨房”实现了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并建成了9条食品安全示範街,各县局“阳光厨房”创建工作开局良好,各级政府对“阳光厨房”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阳光厨房高度好评,《南方日报》、《湛江日报》广东电视台、湛江电视台和人民网、新华网等十几家主流网站以及省“三打两建”简报相继作了报导。中纪委派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纪检组长于贤成同志在湛江调研时对“阳光厨房”监管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该监管模式要为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探路。市委刘小华书记、麦教猛副书记和市政府梁志鹏副市长分别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推广。市人大常委会郑日强常务副主任、高永元副主任带领的国家、省、市三级人大代表考察团也对“阳光厨房”进行了专题考察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我局继续加大推广力度。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食品安全示範厨房创建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佛山、惠州等市也纷纷到我市学习“阳光厨房”的经验做法。
三是“机关作风整治年”活动圆满完成。2012年是我市“机关作风整治年”,这一年来,全市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机关作风整治年”活动的工作部署,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筹划并开展了“五带头”活动,(即我是领导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科长我带头;我在视窗我带头;我在一线我带头),“五带头”融入到了全市系统各项工作中,带出了全市系统上下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2012年全市系统驻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视窗共受理行政审批4788件,办结4788件,办结率达100%,其中市局视窗提速率均在93%以上,在全市视窗提速率当中名列前茅,共最佳化审批事项15项、缩减审批时限8项。市药检所在原来检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了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检验领域的扩项,检验能力由原来的175个项目扩展到266项。2012年,抽验药品总数为1083批,不合格率21.6%;其中监督抽验579批,不合格率34.7%,靶向命中率比2011年提高了31.6%;评价性抽验400批,合格率99.8%。委託送检225批。全市系统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好成绩,市局和各县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均通过考核验收。2012年,市局被市政府授予“标兵视窗单位”称号,市局机关党委被市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委”,市局视窗被评为“十佳共产党员示範岗”。
四是“四品一械”日常监管有条不紊。积极落实餐饮服务监督保障措施。2012年顺利完成宝钢湛江项目开工仪式、2012中国—东协经贸合作(湛江)系列活动、湛江市第10次党代会等30多项重大活动和重要接待保障任务。大力推进实施餐饮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省级示範单位141家,县(市)级示範单位72家,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工作,全省食品安全管理员400多人的培训班在我市圆满完成。加强特殊药品监管。通过上传数据跟蹤核实我市特殊药品销售情况,确保特药流向明晰。实现与110联网对接,实时监控确保全全。强化药品生产流通电子监管工作。全市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完成基本药物电子赋码,80多家药品批发、连锁企业和医疗机构加入湛江市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并与省局药品电子监管网路对接。开展药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核查,有针对性地开展GMP跟蹤检查,加强中药製剂生产企业中药提取物委託加工的生产监管。开展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生产原料专项核查,开展辅贴类产品等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开展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核查。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新突破,2012年共上报监测信息1267条。
五是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①十八大精神宣贯活动深入开展。全市系统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民主生活会、宣传栏等形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②食品药品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系统坚持科学监管理念,全面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强化风险监测和排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分析,及时通报安全信息,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四大”监测数量及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4月下旬,浙江省新昌县铬超标胶囊事件发生以后,根据国家局、省局的要求,全市系统立即行动,在生产、流通、新闻舆论等环节积极应对,在全市範围内部署开展紧急查处行动,有力地控制市场,防止不合格胶囊流入我市。③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系统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了加强党风廉政工作的组织保障,确保党风廉政工作真抓严管。加强廉政风险防範,落实个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岗位廉政风险防範管理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回访,坚持GMP、GSP认证后跟蹤检查人员谈话制度和反馈制度,接受广大民众监督。组织干部积极参与市“干部线上学习”,开展“我在国旗下”专题教育等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和遵纪守法自觉性;制定和落实与机关科室、部门负责人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廉政谈话制度。2012年,全市系统没有一名干部职工因“吃、拿、卡、要”受到投诉或处分,没有出现一起涉及“黄、赌、毒”等的违法犯罪情况。
六是力促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2012年,全市系统始终坚持“保全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和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缩减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水平,全力为食品医药产业打造“快速、高效、优质”的发展环境,努力推动全市食品药品产业较快发展。据统计,2012年全市餐饮服务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8%,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销售额达49.33亿元,同比增长11%。①进一步提升技术监督效能。与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合作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湛江)挂牌,并筹建奋勇分中心进驻奋勇高新区,依託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力量,将实现湛江及周边地区一小时的送检服务圈,为湛江及周边地区医疗器械、药包材产业发展,为全市器械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②指导、扶持、促进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结合血液製剂和注射液製剂的生产企业2013年底前必须按新版GMP完成认证工作的要求,协助广东双林药业迁建东海岛,扩大生产规模,全程跟蹤服务企业;协助广东南国药业迁建奋勇高新区,现已完成厂房车间设计。③引导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全市工业发展规划布局,主动配合奋勇经济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与奋勇经济区共同主办了2012中国—东协经贸合作(湛江)系列活动医药产业合作交流会,搭建了广东与东协医药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引导医药企业扩大与东协的开放合作。组织国内外60多家大型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到奋勇经济区参观考察,积极引导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到奋勇经济区集聚发展,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等9个生物医药企业已经跟湛江奋勇经济区签订了投资合作协定书。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监管力量不足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仍然存在,产业发展规模小,后劲不足,创新能力弱等等,特别是湛江三大经济成长极的加快发展,大工业时代的到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压力越来越大,创卫工作进入倒计时,任务非常艰巨。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按照“一要苦干实干,二要敢于担当,三要政令畅通,四要乾净干事”的要求,努力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2013年计画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省委胡春华书记在湛江调研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第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第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和省委胡春华书记在湛江调研讲话精神,围绕“推动五年崛起,建设幸福湛江”的核心任务,始终坚持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作风,不断创新监管工作,加强支撑体系、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推动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发展。围绕上述要求,2013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十八大,开局要有新举措,努力实现稳中求好。
1.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市系统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深刻领会十八大关于“一要实干二要高效三要廉洁”的指示精神,要深刻领会和严格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要深刻领会和落实中央关于“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的要求,让人民民众在每一次行政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以我局被确定为今年市人大评议重点单位和全市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单位为契机,始终坚持以“作风建设为基”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入开展“五带头”活动,大力弘扬全市系统优良的工作作风,坚决狠抓机关作风,紧紧围绕“重大项目攻坚年、提速年”,在各项工作中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实干实干再实干,牢记责任,发奋图强,乾就乾好。
2.进一步完善和推动食品药品监管构想。力争儘快制定并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药品安全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进药品安全示範县建设。起草制定《湛江市“食得放心”工作方案》,即计画通过创建食品检验检测、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主要食用农产品全流程信息化溯源监管3个平台,完善我市餐饮服务行业的安全监管、风险监测、责任、标準、制度、行政执法、社会监督等8个体系。立体完善、立体推广“阳光厨房”,开展创建一批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餐饮单位的活动,真正实现“食在湛江、食得放心、食得安全”的目标,争创全省首个“食品安全示範市”。
(二)紧抓重点工作,责任要到位,措施要到位,效果要到位,努力实现好中求快。
1.立即行动,全力以赴,严防死守,打赢“创卫”最后攻坚战。去年,我们“创卫”工作辉煌,我们不说多少,但是我们干得很多,推动了全市餐饮行业的飞跃发展。今年上半年湛江要通过国家的“创卫”验收,我们作为主要成员单位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大家必须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明确工作标準,百倍干劲,攻坚破难,力争达标。
2.力争儘快启动湛江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器械检验室已进入招标阶段,力争资金到位、设备到位、检验任务到位,要跟蹤落实好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直属分所的各项落实工作。要儘快完善和加强食品检验室,提高检验能力,加强实验室的基础建设。
3.有效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关食品药品安全指数”,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药品负总责的意识。要大力加强评价性抽验、监督性抽验和基本药物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市、县两级共同努力,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有信心、有决心力争今年我市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4.今年我市GMP、GSP认证工作进入第三次高峰期,必须全力做好业务服务工作,儘快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必须抓住机遇,严格标準,严肃纪律,严防走过场。
5.加强对食品药品终端大众化消费店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大排档、药店和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重点环节、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
6.力争“阳光厨房”创建工程年内通过省、市两级的科技成果认定,不断丰富和推进成熟科技成果到重点监督环节的套用,加快推进“食得放心”城市建设。
(三)以构建系统性风险管理体系为核心,着力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努力实现快中有效。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监管为基”的工作思路,细化监管内容,抓住监督薄弱环节,抓住监管重点,实现有效监管。
1.要重拳整治餐饮食品服务行业。目前,无证经营小餐饮还有800多家,上半年就要通过“创卫”验收,工作迫在眉捷,我们将通过取缔淘汰一批,规範提升一批,扶持发展一批的具体路径,清理监管死角,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擦亮“食在湛江、食得安全”的品牌。要大力抓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工作和信用等级管理工作。要积极推广“五常法”管理模式,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五常法”管理培训,有效推广“五常法”。要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範街建设,全力打造消费者欢迎的餐饮单位。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进校园、进工地活动。
2.全面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深刻吸取铬超标胶囊等突发药品安全事件的教训,以建立系统性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根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不同的风险属性确定不同的风险等级,组织开展安全风险因素评价,启动重点品种风险监测和评估,研究探索防範药品安全风险的重点问题、具体方法、目标任务。在生产领域重点对血液製品、注射液製品、三类医疗器械、补血类保健食品等产品作为重点风险评估对象。在经营领域选择中药材、植入性医疗器械、易成瘾性止咳水、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非法添加”等问题作为重点风险评估对象,率先研究构建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3.强化源头监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局《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继续做好特殊药品、基本药物、高风险药品的电子监管工作;严格执行电子监管、质量受权人、生产管理者代表、高风险企业巡查等各项监管制度,既要全力服务又要严格要求广东双林、广东南国等企业完成新版GMP认证;开展原辅料、药包材、中药饮片、製剂室检验能力等专项检查;进一步强化原辅料来源追溯、物料平衡监管、生产及检验记录、无菌保障、出厂检验等关键环节监管力度,加强对异地委託加工企业的检查。继续推进十项民生实事建设,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安全示範点创建工作;主动衔接好、落实好国家局下放广东审评审批的先行先试工作。
4.狠抓流通环节,突出监管重心。严格落实省局《关于将药品批发、连锁企业经营的全部药品纳入电子监管的通知》,完成对批发、连锁企业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强化配送动态管理。研究执行《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关于药店配备执业药师的规定。加强对疫苗、注射剂等基本药物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械使用管理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推进药品安全进社区创建活动,联合赤坎区政府打造金沙湾小区为药品安全示範区,按照工作方案、考评标準,认真组织实施,全力创建药品安全示範区、示範县。大力加强处方药严格按处方销售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药品扫码上传工作,及时将所购进的药品向省药品电子网上报经营数据,不得漏报、瞒报、不报,一经发现,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力争今年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经营的基本药物纳入我局电子监管平台,进一步拓宽药品电子监管的覆盖面,完善我市药品质量追溯体系。
5.继续整治市场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整治市场突出问题,重点组织开展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网路制售假药、非法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非法销售成瘾性止咳水、非法渠道购进、销售等专项检查行动,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原辅料的抽验,深入开展非法添加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学校食堂主要辅料的监督检查,以迎接人大评议为契机,抓住难点,树起亮点。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密切衔接,加强各业务科室与稽查科的案件移交制度落实。加强市、县两级的联合执法。
6.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监督。进一步提升评价性和监督性抽验的科学性和计画性,逐步普及快筛快检技能,强化技术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重点扩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测(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及药典新检验项目资质认证範围,儘快推进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正常化、规範化,充实仪器装备,修订和完善管理体系档案,加快推进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建设。
7.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安〔2011〕466号),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延伸监测网路,拓展监测範围,开展ADR的调查和评价。
8.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市局要儘快启动OA系统的使用。要大力加强市局网站后台管理,及时更新网站信息。要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将各业务科室移交稽查的案件数和各分局取缔无证经营数在周报上公布。各县(市)局要认真做好各类信息报送、督察月报和统计工作。抓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举报投诉落实工作,让服务热线热民心,解民忧。
(四)以全面推进两建工作为平台,着力加强和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努力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1.建立行业自律体系。认真抓好《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两建”试点工作方案》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药学会、烹饪协会的作用,鼓励其对行业倡导诚信自律之风,帮助其通过制定行规行约等方式,促进自律水平。
2.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行业诚信建设,充分整合许可、监管、处罚及抽检工作的信息资源基础,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信用信息档案,推行“红名单”制度,打造诚信品牌。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和法制科普教育。组织开展各类食品药品公益活动,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逐步提高公众健康知识和维权意识。
4.系统推进“两建”试点工作。在餐饮服务监管网路建设、示範点建设、电子监管系统、废弃油脂监管和技术支撑等方面齐头并进,务求成效。
(五)以促进湛江三大经济成长极发展为契机,着力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我市食品药品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1.推动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政府确定的作为经济成长极主要内容的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新建项目。对广东双林、广东南国今年通过新版GMP认证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对其他药械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引导、指导,规範生产质量管理,扶持做大做强,提高产业竞争力。
2.深化措施主动服务企业。积极推出行政审批的新思路,开设“绿色通道”、“预约服务”、“线上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积极开展挂点服务企业活动,对入园企业在筹建、许可、试产、认证等方面开展全程服务。
3.积极推介湛江,发展湛江生物医药经济。积极争取国家局、省局和省医药协会推介湛江医药经济条件,积极对省内外药械企业提供湛江招商引资的政策谘询和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