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马桶盖陷阱

(2019-06-12 12:58:18) 百科综合

马桶盖陷阱

马桶盖陷阱,所谓的“马桶盖陷阱”,是一个未必严谨的新造概念。它指的是,在製造业提质升级过程中,盲目追逐所谓“爆款”的那种发展思路。称之为“陷阱”,是因为这种理念看似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实则可能让相关企业陷入“转型成功”的幻觉中,最终导致整个行业落入缺乏创造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窠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马桶盖陷阱
  • 释义:指盲目追逐“爆款”的发展思路

背景

马桶盖陷阱2015年春节前后,中国掀起了一场一波三折的“马桶盖风波”。先是着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了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短文,指出大批中国游客赴日抢购智慧型马桶盖、电饭煲甚至保温杯等日用品,引爆了对中国製造的热烈讨论。随后有报导指这些马桶盖实际上是“MadeinChina”,具体就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于是舆论风向逆转,认为这是“对中国製造缺乏信心”,甚至是“汉奸”、“崇洋媚外”。但紧接着又峰迴路转,媒体发现虽然这些马桶盖确实产自杭州,但生产商却是标準的日资企业,并且该型号仅供出口,且可能是专供中国游客的,因为其採取220V电压规格,不同于日本国内110V电压规格。到此整个故事基本清晰:一批马桶盖,按照日本技术和质量标準被日本企业MadeinChina之后运回日本,作为MadebyJapan的高端产品再专门卖给千里迢迢赶去日本扫货的中国人。
马桶盖陷阱马桶盖陷阱

原因

马桶盖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中国製造正面临着经济循环的二元分裂。这并非经济发展初期的城乡二元化概念,而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一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民族工业又提升迟缓而造成的消费与生产均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彼此分割的经济循环的现象。消费的分裂表现为对外国商品的哄抢式高消费和对本国商品的压价式低消费并存,生产的分裂则表现为高质量的国际依附性生产和低质量的国内自主品牌製造并存。这分裂了的消费和生产各自组合成高端国际经济和低端国内经济两个循环。前一个循环中,本国向国际高端製造提供配套生产和消费市场,为国际资本贡献高额利润;后一个循环中,本国低质量生产和低水平消费互相满足、互拖后腿,制约着民族工业的进步。当前中国经济正日益显着地表现出这些特点。

应对之策

马桶盖在中国,即使是一个小作坊的老闆,也应该知道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引擎。但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製造业用得最娴熟的武器恰恰不是创新,而是模仿。只要有“爆款”受到消费者追捧,很快就会有劣质廉价的“同款”。这种富有投机色彩的发展模式,让一些企业赚到了钱,却让中国製造戴牢了“山寨大国”的帽子。
马桶盖马桶盖
多年以前,中国製造业就已出现“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呼吁,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从海外购买智慧型电饭煲、智慧型马桶盖等产品,“海淘”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给侧的中国製造与需求侧的消费者诉求之间不匹配不协调。
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中国人争买电饭锅,还是智慧型马桶盖受追捧,都已是日本或其他国家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开始谋篇布局的结果。如果新时期的中国製造业依然为自己能迅速克隆“爆款”而沾沾自喜,所谓“新国货”恐怕仍不会有光明前景。毕竟,我们已经见过很多能证明“马桶盖陷阱”的案例。
因此,我更倾向于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画》中提及的“智慧型马桶盖”,当作官方档案“接地气”的一个文字细节,甚至是一个隐喻。真正值得中国製造业关注的,其实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具体要求,而这其中的每一项都以创新为核心。如果不能着眼未来,中国製造要向“中国智造”转型,恐怕依然“道阻且长”。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靠创新跳过“马桶盖陷阱”,成为趋势引领者而非跟随者,成为需求製造者而非迎合者,会让我们离质量强国更近。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