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南白瓜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誌。
桦南县由于春季乾旱、风大、升温快、墒情好,利于白瓜播种;夏季短促,雨热同季,降水适量,光照和积温充足;秋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利于白瓜乾物质积累;冬雪大,冬季漫长寒冷,不利于白瓜病虫害越冬;桦南县土地开发较晚,土壤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利于胺基酸、蛋白质等有效物质的积累,独特的气候和自然资源适宜发展具有特色的桦南白瓜籽生产。桦南县白瓜籽为椭圆形,大板率(12.5毫米以上)为60%-80%,其外观洁白,板大皮薄,仁厚味醇,仁面覆一层绿色薄膜,内仁洁白如玉。口感纯正清新,味道香美。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桦南白瓜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誌登记保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桦南白瓜籽
- 产地名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
- 品质特点:外观洁白,板大皮薄
- 地理标誌: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誌
- 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2013年第1925号公告
- 批准时间:2013年04月15日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桦南白瓜属葫芦科,南瓜属。根系强大,鬚根发达。茎蔓生长旺盛,桦南县白瓜籽为椭圆形,大板率(12.5毫米以上)为60%-80%,其外观洁白,板大皮薄,仁厚味醇,仁面覆一层绿色薄膜,内仁洁白如玉。口感纯正清新,味道香美。

营养价值
桦南白瓜籽仁胺基酸总量大于34%,蛋白质含量大于33%,粗脂肪含量大于35%;白瓜籽中粗纤维含量大于20%,磷含量大于1100毫克/千克。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
桦南县地形由东向西北逐渐倾斜,东部山脉纵横,地势较高:中部丘陵漫岗,绵延起伏;西南部低缓,平原洼地交错。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属第二、三积温带,自然地貌可概括为“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半山区农业县。
桦南白瓜籽

土地资源
桦南县4415.6平方公里土地中,耕地342.49万亩,其中旱田282.49万亩,水田60万亩,有林地10.4万公顷,草地43万亩。土壤共七个土类:暗棕土、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泥炭土、水稻土和沼泽土。在全县耕地中,暗棕土约占7.1%,主要分布在桦南县东部、北部低山丘陵区;白浆土约占31.5%,主要分布桦南县东部、北部低山丘陵延长地带和中部丘陵漫岗区的坡地上;黑土约占34.5%,主要分布在桦南县中部丘陵漫岗区和西部、西南部平原区地势较高的漫岗下部;草甸土约占16%,在桦南县分布广泛,在河流沿岸的低洼地、平原及山间沟谷、地下水及表水汇集地带均有分布;泥炭土约占3.7%,在山间沟谷,低山丘陵地带均有分布;水稻土约占2.9%;沼泽土约占4.3%,在河流沿岸的低洼地均有分布。
桦南白瓜籽

气候资源
桦南县地处中高纬度,冬夏受极地大陆气团及副热带海洋气团交错影响,大陆气候显着,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8℃,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42小时,≥10℃积温为2500℃。
水资源
桦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泡沼密布、河网纵横,有倭肯河、七虎力河、八虎力河等河流,总长度504公里,河网密度为0.11公里/平方公里,年均流量6.2亿立方米;有塘坝16座,可控制水量1.2亿立方米,占地表径流的42.8%(按80%保证率);有向阳山水库、共和水库等大中型水库7座。水源无污染、水质好。
桦南白瓜籽

历史渊源
桦南县种植白瓜历史悠久,据桦南县誌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年)人们在垦地上种植窝瓜(白瓜)。
1976年,桦南县在孟家岗乡卡子后村(现富裕村)选育了无杈窝瓜(白瓜)。
1990年11月30日,桦南白瓜籽通过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为“无杈窝瓜”。
桦南白瓜籽

生产情况
2013年,桦南白瓜籽地域保护範围面积22.8万公顷,种植面积2万公顷,产量1.8万吨。
桦南白瓜籽

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桦南白瓜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誌登记保护。
地理标誌
地域保护範围
桦南白瓜籽的地理标誌保护的区域範围为桦南县桦南镇、土龙山镇、孟家岗镇、石头河子镇、闫家镇、驼腰子镇、梨树乡、大八浪乡、金沙乡、明义乡6个镇4个乡192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5′00″-131°16′00″,北纬45°51′00″-46°31′00″。
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按照绿色食品白瓜(南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生产种植。肥料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主,科学使用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準则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
1)範围
本标準规定桦南县白瓜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穫等技术。
2)引用标準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标準
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标準
NY/T902-2004绿色食品商品检验标準
HN/ZI101-2205绿色食品白瓜籽种子供应标準
3)产地条件的要求
3.1无霜期限120天左右,年活动积温2500℃左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
3.2土层厚50-60厘米,pH值6.5-7.0。
3.3远离城区、工厂、污染源的地区。
4)特殊的生产技术规範
4.1种子处理:在25℃气温下对种子晾晒5-8小时,然后用微生物有机肥250倍液拌种。
4.2选地、选茬与整地:①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地力较强,土质疏鬆的坡岗地。选很少施化肥,未喷施剧毒、高残留农药地块。②选茬,前茬应选择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禁止选择甜菜或蔬菜茬种植。切忌与同科同属作物重茬,要每四至五年轮作一次。③整地,明年种白瓜的地块要秋翻秋耙秋打壠。未秋整地地块,早春及时顶浆打壠,打壠后马上镇压,防止失水跑墒。
4.3施肥:施用农家肥,结合整地夹肥,每亩选择农家肥3立方米。化肥每亩施磷酸二铵3公斤,硫酸钾1公斤,尿素1公斤。
4.5播种:0-5厘米土层稳定通过7-8℃即可播期,一般在5月15日前后为宜。播种以机播为主,隔壠播,株距40厘米,行距136厘米,亩保苗1226株,
4.6田间管理:苗长出一至二片针叶时要间苗,三至四片叶时进行定苗。幼苗出土后铲趟一犁,第二遍铲趟结合定苗进行,在伸蔓时封壠。瓜苗长至八九片叶片时(要伸蔓时),在迎风面的瓜身基部培些土,让瓜蔓顺风爬。
4.7整枝:主要採取单蔓整枝,每株只留一个主蔓,侧蔓全部去掉,去掉越早越彻底越好。在瓜后两片叶的叶节处,把蔓压上。
4.8掐尖(摘心):座住两瓜后把生长点掐去,在蔓稍部用湿土埋上,起到抑制瓜蔓生长消耗养分,少出嫩瓜作用。
4.9瓜期调控:当主蔓长至12节之后,仍不见雌花,把主蔓结瓜变成子蔓结瓜。
4.10人工辅助授粉:上午5点至9点,把雄花粉蒐集到碗内,用乾净毛笔蘸上花粉,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如利用蜜蜂传粉每公顷放置2-3箱即可。
4.11去根瓜:及早去掉主蔓基部半米内的根瓜,保证一株一瓜,最多两瓜,杜绝多瓜。
4.12后熟:採收时间一般在九月中旬为宜,採收后要把瓜放置7-10天后熟,经后熟加工的瓜籽籽粒饱满。
4.13分离、漂籽:要当日掏瓜,当日分离(隔日分离,易发霉变质),最好使用白瓜籽分离机分离(时效500千克以上),分离出的白瓜籽用清水漂洗后晾晒。漂洗时不要用手搓洗瓜籽,以防搓掉白瓜籽外面的种膜,造成附着髒物变成髒板,降低产品质量。
4.14晾晒:白瓜籽晾晒用上下通风的纱窗,每立方米晒1.5千克,晾晒时种皮不乾不翻动,翻动后可适当增厚,做到经常翻动,直到飞软皮为止。晾晒时防止冻籽和霉变。
4.15加工:瓜籽晾乾后要进行加工。方法是民间方法或机械风除秕籽、软皮和杂质,分出所需的规格进行保管,贮藏待出售。
4.16其它:桦南县白瓜生产过程中,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搞好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桦南白瓜籽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準执行,桦南白瓜籽产地严格执行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準,农药使用严格执行NY/T393-2000标準,肥料使用严格执行NY/T394-2000标準,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正在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
- 标誌使用规定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誌,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誌使用协定,在协定中载明使用数量、範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誌: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範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誌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2)农产品地理标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誌。(桦南白瓜籽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誌,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誌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接受社会的监督。
②保证地理标誌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範使用农产品地理标誌。
(4)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依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誌和登记证书。
(5)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誌进行社会监督。
地图信息
地址:铁西街144号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