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粮食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农村发展局,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饲料工业公司、闽粮购销有限公司:
为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出入库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 外文名:Grain quality safety supervision
- 通知: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档案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发文单位:国家粮食局
文 号:国粮发〔2009〕232号
发布日期:2009-11-23
执行日期:2009-11-23
文 号:国粮发〔2009〕232号
发布日期:2009-11-23
执行日期:2009-11-23
档案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收购、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的监管,防止不符合质量安全标準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人民民众的粮食消费安全,现就进一步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各级粮食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突出抓好对原粮卫生的监管。
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在粮食部门形成上下对应、快捷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
要认真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下,切实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县两级粮食部门开展质量监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对未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一是制定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测实施计画。依据粮食质量安全标準,对本行政区域内收穫、库存和出库销售粮食的质量与卫生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报告。
二是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排查、确认粮食麵源污染状况和其他质量安全隐患,採取有效监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危害造成的影响。
三是建立健全粮食收购管理制度。规範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检验把关要求,健全粮食收购入库和出库检验制度,健全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规範抽查计画的编制和实施要求,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重点监管对象的抽查,特别是加强原粮卫生抽查。
三、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统一部署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防不符合粮食质量安全标準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要加强对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经营者履行质量安全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确定质量安全责任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督促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準和技术规範,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检验把关,严格执行入库、出库检验和出证、索证制度,严格执行储粮药剂使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档案,切实履行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
要加强对库存粮食和政策性购销粮食的质量安全抽查。在全面开展库存粮食和政策性粮食例行抽查的同时,要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地区和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国家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特定区域内粮食可能受到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执行政策性任务的需要,依法对出库和政策性购销粮食设定必检项目和实行强制检验。
要加强对有害粮食的监管。对抽查发现的有害成分含量超过粮食质量安全标準限量的粮食,应立即封存,停止销售出库;已经销售的,应依法责令召回。封存的有害粮食,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经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不得作为口粮销售。严格执行食用粮食与非食用粮食分类储存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有固定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负责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工作。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扶持力度,最佳化检验机构布局,消除监管盲区,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市、县、重要消费城市的区域性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建设,加强仪器设备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各级监测机构的质量安全检验能力,充分发挥监测机构的作用。
各级粮食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对国家和地方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给予支持。
五、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
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或隐患时,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向国家粮食局报告本行政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状况,重大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
粮食销区省份发现採购或调入的粮食不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準的,应及时向产区省份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报,协助追溯有害粮食的源头;有害粮食数量较大,情况严重的,应同时向国家粮食局报告。
原粮卫生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关係到人民民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不容任何懈怠和放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做好原粮卫生监管工作,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收购、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的监管,防止不符合质量安全标準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人民民众的粮食消费安全,现就进一步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各级粮食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突出抓好对原粮卫生的监管。
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在粮食部门形成上下对应、快捷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
要认真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下,切实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县两级粮食部门开展质量监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对未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一是制定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测实施计画。依据粮食质量安全标準,对本行政区域内收穫、库存和出库销售粮食的质量与卫生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报告。
二是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排查、确认粮食麵源污染状况和其他质量安全隐患,採取有效监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危害造成的影响。
三是建立健全粮食收购管理制度。规範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检验把关要求,健全粮食收购入库和出库检验制度,健全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规範抽查计画的编制和实施要求,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重点监管对象的抽查,特别是加强原粮卫生抽查。
三、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统一部署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防不符合粮食质量安全标準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要加强对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经营者履行质量安全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确定质量安全责任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督促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準和技术规範,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检验把关,严格执行入库、出库检验和出证、索证制度,严格执行储粮药剂使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档案,切实履行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
要加强对库存粮食和政策性购销粮食的质量安全抽查。在全面开展库存粮食和政策性粮食例行抽查的同时,要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地区和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国家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特定区域内粮食可能受到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执行政策性任务的需要,依法对出库和政策性购销粮食设定必检项目和实行强制检验。
要加强对有害粮食的监管。对抽查发现的有害成分含量超过粮食质量安全标準限量的粮食,应立即封存,停止销售出库;已经销售的,应依法责令召回。封存的有害粮食,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经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不得作为口粮销售。严格执行食用粮食与非食用粮食分类储存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有固定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负责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工作。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扶持力度,最佳化检验机构布局,消除监管盲区,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市、县、重要消费城市的区域性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建设,加强仪器设备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各级监测机构的质量安全检验能力,充分发挥监测机构的作用。
各级粮食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对国家和地方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给予支持。
五、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
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或隐患时,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向国家粮食局报告本行政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状况,重大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
粮食销区省份发现採购或调入的粮食不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準的,应及时向产区省份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报,协助追溯有害粮食的源头;有害粮食数量较大,情况严重的,应同时向国家粮食局报告。
原粮卫生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关係到人民民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不容任何懈怠和放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做好原粮卫生监管工作,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