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一本图书。该书作者利用大量成都平原地区原始档案与调查资料,结合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中华民国时期成都平原佃农地主结构、押租押扣制度进行了认真而细緻的探讨,得出了新的结论。同时对中华民国政府的佃农政策,特别是“二五减租”运动的历史状况与具体实施做了深入的考察。该着作虽然是区域性的选题,却旨在以小见大探讨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关係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因而对相关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本介绍
- 书名: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
- 作者:李德英
- ISBN:9787500454342,7500454341
- 定价:¥35.00元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1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传统农业国家,近代农村租佃制度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却有相当难度的课题。
编辑推荐
该书是一部关于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研究的实用理论专着,内容涉及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佃农地主结构、押租与押扣、转佃与纠纷、佃农地位与“二五减租”、地租形态、地租额与地租率等,适合经济制度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有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民国时期,四川的成都平原民间的租佃制度与国家所颁发的土地法有一些不切合之处,但本地盛行的租佃制度却很好的将其协调起来,创立了独具特色适应本地的租佃制度。文稿以详实的地方文献修正了社会改良主义者的一些较为偏激的见解,有理论创新。
图书目录
序 谢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近年民国租佃制度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四川农村经济及租佃制度研究状况
第三节 主要内容、资料和名词释义
第二章 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
第一节 生态环境
第二节 土地利用
小结
第三章 佃农地主结构
第一节佃农结构
第二节 地主结构
第三节 佃农比例
小结
第四章 押租与押扣
第一节 押租种类和押租额
第二节 押租计息与押扣制度
第三节 押扣制度的具体情况
第四节 押租的来源
第五节 押租的意义
小结
第五章 地租形态、地租额与地租率
第一节 地租形态
第二节 地租额
第三节 地租率
小结
第六章 转佃与纠纷
第一节 转佃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转佃引起的租佃纠纷
第三节 转佃盛行的原因
小结
第七章 佃农经营与生活
第一节 佃农农场经营
第二节 佃农生活
小结
第八章 佃农地位与“二五减租”
第一节 佃农地位
第二节 二五减租与农地减租运动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附录 佃农田场经营调查表
附图 20世纪初成都平原农村风貌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李德英,女,1964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万县市。1986年、1993年先后毕业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四川大学历史系,2005年在四川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2002年8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专业兴趣:成都平原及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史、城市史。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独立承担、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参与项目在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省政府二等奖,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历史学二等奖。2004年获2003年度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有多篇学术论文、译文和译着发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