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郁晓鹰

(2019-09-29 19:54:14) 百科综合
郁晓鹰

郁晓鹰

郁晓鹰(1962年—2014年8月2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通辽师範学院。

200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想去欧洲当村长》,该片被列为中国农牧区题材十大优秀影片。2004年,执导的剧情电影《望火楼》获得第8届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执导剧情电影《我的母亲大草原》,该片在中国首届“国际环境电影周”上被列为中国重要环保电影之一。2009年,执导的剧情电影《爱在原野上》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小白杨》上映。2014年8月2日,郁晓鹰因突发心梗而病逝,享年52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郁晓鹰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62年
  • 逝世日期:2014年8月2日
  • 职业:导演
  • 毕业院校:通辽师範学院
  • 代表作品:想去欧洲当村长、望火楼、孤驼泪、我的母亲大草原

人物经历

郁晓鹰很小的时候就跟随被打成“右派”的父亲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在科尔沁草原上度过了童年。在青少年时代,他酷爱文学,梦想成为一名诗人。1984年,从通辽师範学院毕业后当了一年的教师。后来,跟随父亲进入了内蒙古电影製片厂。20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日报》、《草原》杂誌上发表诗歌作品。
200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想去欧洲当村长》,该片被列为中国农牧区题材十大优秀影片。2004年,执导剧情电影《望火楼》,该片歌颂了防火员甘于寂寞,常年守护望火楼,保护森林、保护草原的奉献精神,影片获得第8届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2005年,由其执导的电视剧《我从草原来》首播,该剧讲述了蒙古族艺术家为了把民族文化推向中国、推向世界而进北京奋斗的故事,获得中国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视大奖。2006年,执导由巴音额日乐、王丝菲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温柔的草地》;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大树底下好乘凉》上映;此外,还执导了由马晓静、池源、孙浩华联袂主演的爱情电影《剪花女》。
2007年,执导以环保为主题的儿童电影《孤驼泪》;同年,执导由熊莺、其那日图、马晓静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我的母亲大草原》,该片在中国首届“国际环境电影周”上被列为中国重要环保电影之一。2009年,执导由马晓靖、阿尔泰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爱在原野上》,影片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2011年,执导由乌日根、何施雨搭档主演的剧情电影《圣水奇缘》。2012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小白杨》上映。2014年8月2日晚,郁晓鹰因突发心梗而病逝,享年52岁;8月4日上午9点,追悼会在青岛殡仪馆举办。

个人生活

郁晓鹰的父亲是郁洁,原本姓纪,辽宁朝阳蒙古人,因崇拜郁达夫改姓为郁,落实政策后进入内蒙古电影製片厂当厂长。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名称类型
2012年
《小白杨》
电影
2011年
《圣水奇缘》
电影
2009年
《爱在原野上》
电影
2007年
《孤驼泪》
电影
2007年
《我的母亲大草原》
电影
2006年
《温柔的草地》
电影
2006年
《剪花女》
电影
2006年
《大树底下好乘凉》
电影
2005年
《我从草原来》
电视剧
2004年
《望火楼》
电影
2003年
《想去欧洲当村长》
电影

获奖记录

荣誉奖项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
2009----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爱在原野上》获奖
2005----中国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视大奖《我从草原来》获奖
2004第8届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望火楼》获奖

人物评价

郁晓鹰以一个影视工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不懈的执着,密切关注着自然、生态、民族存亡这样一些世界性的大主题。正是这种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文化危机感的驱使,让他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为了辽阔草原的美好和民族文化的明天释放热情、倾注心血,精心打造了“新世纪蒙古人”系列草原电影(《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评)
郁晓鹰导演的“新世纪的蒙古人”系列电影就是关注普通蒙古族牧民生存状态的系列电影,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导演在拍摄之前就明确提出创作理念,跨越十年坚持拍摄并完成系列作品。与塞夫、麦丽丝夫妇、卓格赫、宁才、哈斯朝鲁等导演相比,郁晓鹰导演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关係的思考是独特的,他并不是像其他导演那样着重于暴露问题而是努力去解决问题,他并不是再去极力讚美蒙古族传统文化,而是侧重于表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现代文明下的新活力(《内蒙古师範大学张明》评)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