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生态经济综合体是以生态文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为先导,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强调生态因素、景观因素和建筑、规划的融合,以建筑、规划、景观、生态、交通设施、物流、信息…..等的一体化为特徵,体现高密度和高生态的结合,使人的活力、经济的活力、生态的活力、社会的活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产业发展、商务、居住、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综合体型式。它强调绿色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生态经济综合体
- 含义:循环经济理论为先导
- 缘起:我国正在快速城镇化
- 概念: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缘起
我国正在快速城镇化,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随之而来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漫无边际的摊大饼、越来越明显的热岛效应、拥堵的交通、浑浊的空气等等一系列现代都市问题,怎样解决?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一种新的经济体——“生态经济综合体”应运而生,什幺是生态经济综合体?它的特点是什幺?如何做好生态经济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没有规範也没有先例,大地创想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概念
生态经济综合体是以生态文明理论、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强调生态优先、强调建筑、规划与生态景观的融合,以生态、景观、规划、建筑、交通、信息等一体化为特徵,体现多功能和高生态的结合,使人的活力、经济的活力、社会态的活力、生态的活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产业发展、商务、居住、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综合体型式,它强调绿色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备注: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可持续发展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与此定义相近的还有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989 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UNEP) 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 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要有一种 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 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4) 在发展计画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总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
典型特徵
生态经济综合体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特徵:
1、生态良好性
2、功能複合性
3、整体统一性
4、环境美丽性
5、土地使用均衡性
功能分析
生态综合体的每种功能有其特定的运行规律,它将不同产业链与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使其各部分的活动组织有序,共生共赢,使其保持繁荣昌盛,提高了生态综合体的使用效益。主要功能如下:
l 生态保育(生态保育Ecosystem Conservation,是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单一物种群体单位,乃至数个生物所依存的栖地,至扩展至整个生态系统维护,甚至栖地原住民文化维护的学门。生态保育主要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结合其它学门的技术已进行对于生态系统的维繫,“保育”二字其实包含 “保护(protection)”与“复育(restoration)”这两个内涵,前者是针对生物物种与其栖息地的保存与维护,而后者则是针对濒危生物的育种、繁殖与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改良和重建工作。由于生态保育关係到人类对于生物行为、食物链乃至整个栖地环境的了解也关係到人类在环境经营上的模式与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因此生态保育需要众多的学门参与,诸如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土壤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土木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卫生、环境科学等学门都是生态保育上所需顾及到的层面。)
l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l 绿色工业(绿色工业是指的是实现清洁生产、生产绿色产品的工业,即在生产满足人的需要的产品时,能够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自觉保护环境和实现生态平衡。其实质是减少物料消耗,同时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为一切工业污染都是因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利用不当或利用不足所导致。)
l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準则,并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採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l 商务
l 商业
l 居住
l 酒店
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实行以生态为导向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型现代化;在经济层面实现从线性的经济向再生的经济(循环经济)的转变,实现发展经济和消耗资源脱钩的发展,使工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最终产生的污染物最少,并以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有益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为主导。另一方面发展生态型现代集约农业生产体系,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规律,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培植资源,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2、三生共赢,共享绿色
“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将一产、二产与三产有机结合,生态与居住、生产、游憩功能相得益彰,形成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环保功能、游憩功能、医疗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的新型生态综合体。“生态、生产、生活”共赢,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的生活。
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规划设计须结合大区域和小环境特点,运用先进技术,多专业协作,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师的智慧,描绘理想蓝图,科学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结语
生态经济综合体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我们提出这个概念,是针对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如何解决高开发、高密度和高生态之间的难题而提出的应对方案。它强调空间一体化、建筑景观一体化、空间资源整合等概念,套用範围广泛,适用于旅游地产、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城市更新、商业地产、新区建设等众多领域。我们坚信,它必将成为新时代开发建设的一个新的理念,是体现生态文明的一个有力载体,引领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潮流和方向。
作者:大地创想,受着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