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冯康科学计算奖

(2019-11-22 10:38:52) 百科综合
冯康科学计算奖

冯康科学计算奖

冯康科学计算奖是为纪念冯康先生对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杰出贡献,而设立的奖项。

199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决定设立冯康科学计算奖。1995年冯康科学计算奖首次颁发。

据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官网显示,冯康科学计算奖每两年评选和颁发一次。截至2017年7月,冯康科学计算奖共评选了12届,共有28人获得该奖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冯康科学计算奖
  • 外文名:Feng Kang Prize
  • 设立时间:1994年
  • 首届时间:1995年
  • 评选间隔:每两年评选一次
  • 奖项类型:计算数学
  • 每届获奖人数:两人(2016年11月1日开始)
  • 设立单位: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奖项历史

1994年,为纪念中国计算数学的先驱和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康对中国计算数学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决定设立冯康科学计算奖。
1995年,冯康科学计算奖首次颁发。

奖项设定

冯康科学计算奖奖励在科学计算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年龄不超过50岁(指评奖年1月1日未满50周岁)的海内外华人科学家。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遴选两位获奖人,奖金额每位人民币叄万元整(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同时颁发荣誉证书(2016年11月1日开始生效)。

评选组织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是“冯康科学计算奖”的依託单位,其下属的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数学所)具体负责奖励基金的筹措管理和评奖的组织管理。该奖的评选工作由“冯康科学计算奖”评奖委员会负责。该奖的评奖委员会由九位海内外知名计算数学家组成。评奖委员会委员由计算数学所学术委员会在广泛徵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名,经计算数学所所务委员会批准,报依託单位备案。评奖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每届至少更换三分之一(含三分之一)委员,每位委员最多可连续任三届。如遇特殊情况,每届任期之内可做适当调整。计算数学所每两年公布奖励基金的筹措及使用情况,捐款人对奖励基金的使用与评奖的组织管理具有监督权。每一奇数年的3月15日是申请和推荐截止日期。同年9月底前公布获奖人员名单。

申报条件

符合冯康科学计算奖条件者可本人提出申请,但需有5名教授(或同等职称专家)的推荐信,评奖委员会委员不得作为推荐人,推荐信由推荐者直接寄到“冯康科学计算奖”工作办公室。

奖励情况

1995年冯康科学计算奖首次颁发。截至2017年7月,冯康科学计算奖共评选了12届,共有28人获得该奖项:
届次年份获奖者所属单位
第一届
1995年
舒其望
布朗大学
许进超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袁亚湘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第二届
1997年
侯一钊
加州理工学院
陈汉夫
香港大学
第三届
1999年
鄂维南
普林斯顿大学
张平文
北京大学
第四届
2001年
金石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陈志明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第五届
2003年
包刚
密西根州立大学
汤涛
香港浸会大学
第六届
2005年
蔡伟
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
杜强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黄云清
湘潭大学
第七届
2007年
王筱平
香港科技大学
赵宏凯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张林波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第八届
2009年
白中治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陈发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台雪成
卑尔根大学
第九届
2011年
莫则尧
北京套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应乐兴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第十届
2013年
包维柱
新加坡国立大学
汤华中
北京大学
第十一届
2015年
戴彧虹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任维清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计算研究院
第十二届
2017年7月
李若
北京大学
Michael K. Ng
香港浸会大学

文化传统

设立宗旨
旨在奖励在科学计算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内外华人科学家。

社会评价

冯康科学计算奖的获奖者都是中国国内外计算数学界中青年数学家中的佼佼者。(中国科学院评)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