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北京市对周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与协调对策研究

(2019-03-09 03:58:51) 百科综合
北京市对周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与协调对策研究

北京市对周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与协调对策研究

内容简介

本研究围绕北京市对周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与协调对策,分10个章节展开。首先分析了生态补偿的核心内涵、实现途径,并提出了生态服务补偿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数据获取方法、数据来源交代的基础上, 根据地形特徵、气候变化和土地利 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了研究区的资源环境基础。
同时,分析了北京市对周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模式与现状,界定了密云水库流域生态服务的优先补偿区、次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并进行了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通过水资源效益价值法、支付意愿 调查法和发展许可权制的机会成本等3种方法评估了密云水库流域的环境服务价值,确定了流域生态补偿标準。
利用Tobit、分位数回归和断点回归3种方法对比分析了农户最大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和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合首都经济圈规划和主题功能区划,提出了京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框架及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

郑海霞,女,博士,副教授,河南省淮滨县人,北京市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首都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环境价值评估、环境服务补偿、区域经济。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完成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前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2项,併合作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课题、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中国科学院项目等10多项。在国内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读者对象

大学教师、研究院所研究人员、政府部门、环保组织爱好者

图书目录

引言1
1研究的意义、生态补偿概念与内涵4
1.1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
1.2生态服务补偿的概念、内涵及研究範围的界定4
2国内外研究现状8
2.1国外流域生态服务支付的案例与研究进展8
2.2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与研究进展10
2.3总体评述14
3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15
3.1理论基础15
3.1.1环境外部性理论15
3.1.2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16
3.1.3生态资产理论17
3.1.4公共物品理论17
3.2生态服务补偿制度的经济学基础和机制18
3.3建立生态服务补偿制度难易的决定因素19
3.4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分类21
3.5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分析框架23
4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6
4.1数据收集方法26
4.1.1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6
4.1.2机构调研与实地考察26
4.1.3关键人物访谈和农户问卷调查26
4.1.4参与式农村评估27
4.2数据来源28
4.2.1流域水文和水资源数据28
4.4.2 GIS土地利用、地形数据29
4.2.3社会经济统计数据29
4.2.4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29
5研究区基本情况30
5.1流域自然环境特徵33
5.1.1地形地貌特徵33
5.1.2气候特点34
5.1.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其变化概况35
5.2案例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0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