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是2010年7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孔凡斌。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
- 作者: 孔凡斌
- ISBN: 9787511102560
- 类别:图书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定价:¥30.00
-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7-1
-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政策因素为基础,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历史和现实必要性;全面系统地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和主要政策实践经验,提出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选择方向;首次比较全面地构建我国带有生态补偿性质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评价各政策法律制度的协调性和实施效率性。在专题研究中,以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工程、流域和矿产资源等4个重要领域为研究对象,就各领域生态补偿政策内容、实施绩效、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和评价,提出完善机制具体政策建议。综合流域生态补偿、林业重大生态工程生态补偿、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成果,运用公共财政理论,重点从生态财政的政府间责任、资金来源、资金整合、支出方向、重点领域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我国生态补偿财政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政策建议。最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任务为背景,系统设计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全面建立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法。
本着作适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环境科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也可以作为资源环境管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孔凡斌,1967年12月(农曆)出生,江西九江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历任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西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谘询专家委员会(农业组)专家,江西省政协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特聘专家;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 1994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4年奥地利维也纳农业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10月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入选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出国研修计画;2003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态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林经济理论与政策。近7年以来,作为第一主持人承担世界银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重大招标项目1项,一般项目17项,出版着作5部,在《林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地理》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第二届江西优秀理论成果奖1项,江西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6项,中国林学会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1项,是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09年“科研十强”称号获得者。
目录
第1章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补偿机制
第2章 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我国政策选择
第3章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评述与民展望
第4章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进程及其政策法律体系研究
第5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第6章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第7章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
第8章 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第9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补偿财政机制研究
第10章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